衛獻公出奔(1)
關燈
小
中
大
——一碗水難以端平
【原文】
衛獻公出奔,反于衛(2)。及郊,将班邑于從者而後入。柳莊曰:“如皆守社稷,則孰執羁靮而從(3)?如皆從,則孰守社稷?君反其國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4)?弗果班.
【注釋】
①本節選自《植弓》下。②衛獻公:衛國國君。名衎(kan)。(3)羁:馬絡頭。靮(di)馬缰。執羁靮:意思是在國君身旁效力。(4)毋乃:大概,恐怕。
【譯文】
衛獻公出逃在外,後來返回衛國。到了城郊,想要把一些采邑分賞給随他逃亡的人,然後再進城。柳莊說:“如果大家都來保衛國家,那還有誰跟随您奔走效力呢?如果大家都跟随着您,那麼誰來保衛國家呢?國君返回自己國家而有私心,恐怕這不可以吧?”結果衛獻公沒有分賞采邑。
【讀解】
身為國君賞罰應當分明,賞罰也應當讓人心服口服。這當中的尺度,便是公平。偏愛一些,忽視另一些,偏愛少數,忽視大多數,就失去了公平,自然不會令人心服口服。常言說,一碗水要端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水端不平,自然會出現矛盾;矛盾發展到尖銳程度,行賞者自己的地位便芨芨可危,便會事與願違。
問題在于能不能時時、事事、處處都做到一碗水端平?這很難。一方面,諸事繁多,不可能事實顧及;一方面事有大小、重要與次要之分,不分大小、重要與次要而一律講公平,恐怕任何人都難以做到。
隻能說大事、重要的事,必須做到公平,讓人心服口服。小事、次要的事,能公平則公平,顧及不到則不必太計較,否則會寸步難行。
【原文】
衛獻公出奔,反于衛(2)。及郊,将班邑于從者而後入。柳莊曰:“如皆守社稷,則孰執羁靮而從(3)?如皆從,則孰守社稷?君反其國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4)?弗果班.
【注釋】
①本節選自《植弓》下。②衛獻公:衛國國君。名衎(kan)。(3)羁:馬絡頭。靮(di)馬缰。執羁靮:意思是在國君身旁效力。(4)毋乃:大概,恐怕。
【譯文】
衛獻公出逃在外,後來返回衛國。到了城郊,想要把一些采邑分賞給随他逃亡的人,然後再進城。柳莊說:“如果大家都來保衛國家,那還有誰跟随您奔走效力呢?如果大家都跟随着您,那麼誰來保衛國家呢?國君返回自己國家而有私心,恐怕這不可以吧?”結果衛獻公沒有分賞采邑。
【讀解】
身為國君賞罰應當分明,賞罰也應當讓人心服口服。這當中的尺度,便是公平。偏愛一些,忽視另一些,偏愛少數,忽視大多數,就失去了公平,自然不會令人心服口服。常言說,一碗水要端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水端不平,自然會出現矛盾;矛盾發展到尖銳程度,行賞者自己的地位便芨芨可危,便會事與願違。
問題在于能不能時時、事事、處處都做到一碗水端平?這很難。一方面,諸事繁多,不可能事實顧及;一方面事有大小、重要與次要之分,不分大小、重要與次要而一律講公平,恐怕任何人都難以做到。
隻能說大事、重要的事,必須做到公平,讓人心服口服。小事、次要的事,能公平則公平,顧及不到則不必太計較,否則會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