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傳卷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求未之有也于是再見諸侯無主盟矣是故書石門以志諸侯之合書鹹以志諸侯之散此春秋之終始也】
齊人執衞行人北宮結以侵衛
齊侯衞侯盟于沙音注【沙晉地】
大雩
齊國夏帥師伐我西鄙音注【夏國佐孫】
九月大雩
冬十月
【己敬王十亥八年】八年【晉定十齊景四十六衞靈三十三蔡昭十七鄭獻十二曹靖四卒陳懷四卒杞僖四宋景十五秦哀三十五楚昭十四吳阖廬十三】
春王正月公侵齊
公至自侵齊
二月公侵齊
三月公至自侵齊
曹伯露卒音注【靖公卒子伯陽立】
夏齊國夏帥師伐我西鄙
公防晉師于瓦音注【瓦衞地東郡燕縣東北有瓦亭不曰會士鞅而曰會晉師重師也鞍之戰公防晉師于上鄖不書諱之也四卿并将而以禽鄭自師逆公三家之張成于此矣故諱之也于是齊師伐我晉士鞅趙鞅荀寅救我公會晉師于瓦勿諱可也】
【按左氏晉士鞅荀寅救魯則其書公會晉師何也春秋大法雖師次于君而與大夫敵至用大衆則君與大夫皆以師為重而不敢輕也故朱林之會不言趙盾而言晉師瓦之會言晉師而不書士鞅于以見人臣不可取民有衆專主兵權之意陳氏厚施于齊以移其國季孫盡征于魯以奪其民皆王法所禁也春秋之義行則不得為爾矣】音注【施始智反】
公至自瓦
秋七月戊辰陳侯柳卒音注【懷公卒子闵公越立】
晉士鞅帥師侵鄭遂侵衞音注【此其言遂何晉始伐與國也于襄之二十三年齊始叛晉取朝歌去年鄭始叛晉盟齊于鹹衞始叛晉盟齊于沙于是侵鄭衞又明年及齊平雖魯亦叛晉矣】葬曹靖公
九月葬陳懷公
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侵衞
冬衞侯鄭伯盟于曲濮音注【曲濮衞地】
從祀先公音注【先公闵公僖公也陽虎欲去三桓而為此也】
【蜀人馮山曰昭公至是始得從祀于太廟其説是也季氏逐君而制其死生之命公薨幹侯不得終于正寝既薨七月又不得以時歸葬既葬絶其兆域又不得同于先君而在墓道之南至孔子為司冦然後溝而合諸墓則其主雖久未得從昭穆而祔祭宜矣及意如已卒陽虎專季氏将殺季孫斯而亂魯國托于正以售其不正始以昭公之主從祀太廟蓋欲着季氏之罪以取媚于國人然其事雖順其情則逆眷秋原情制法故不書禘事與日特曰從祀先公于盜竊寶玉大弓之上見事出陽虎而不可詳也其亦深切着明矣】音注【馮山字允廸普州人着春秋通解十二卷見音現】
盜竊寶玉大弓音注【盜謂陽虎也寶玉夏後氏之璜大弓封父之繁弱 書曰盜竊寶玉大弓魯無人之辭也是故陪臣皆不書書陽虎為盜是治陪臣也孔子之作春秋治至于陪臣斯極矣庚敬王十子九年】九年【晉定十一齊景四十七衞靈三十四蔡昭十八鄭獻十三卒曹伯陽元年陳闵公越元年杞僖五宋景十六秦哀三十六卒楚昭十五呉阖廬十四】
春王正月
夏四月戊申鄭伯虿卒音注【虿敕邁反 獻公卒子聲公勝立】
得寶玉大弓
【谷梁子曰寳王封圭大弓武王之戎弓周公受賜藏之魯或曰夏後氏之璜封父之繁弱也子孫世守罔敢失墜以昭先祖之徳存肅敬之心耳古者告終易代?璧琬琰天球夷王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莫不陳列非直為美觀也先王所寳傳及其身能全而歸之則可以免矣魯失其政陪臣擅權雖先公分器猶不能守而盜得竊諸公宮其能國乎故失之書得之書所以譏公與執政之臣見不恭之大也此義行則有天下國家者各知所守之職不敢忽矣】音注【璜音黃繁扶元反琬于院反琰以冉反分扶問反見音現】
六月葬鄭獻公
秋齊侯衞侯次于五氏音注【五氏晉地 外防書次自厥貉以來未之有也于是再見其再見何中國無伯也齊衞伐盟主則其不書伐何春秋重絶晉也于襄之二十三年嘗書齊伐晉至是而不書何齊始叛晉諸侯猶有盟主也前年鄭叛晉盟齊于鹹衞叛晉盟齊于沙明年及齊平魯亦叛晉諸侯無盟主矣有盟主非羙事也無盟主非細故也是故春秋重絶晉也】
秦伯卒音注【哀公卒孫惠公立】
冬葬秦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