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傳卷十四

關燈
宋 胡安國 撰 文公上 【公名興僖公子母聲姜諡法慈惠愛民曰文忠信接禮曰文】 周【襄王二十六年魯文公八年襄王崩子頃王立文十四年頃王崩子匡王立】 鄭【穆公二年】 齊【昭公七年魯文公十四年昭公卒子舍立九月舍弑商人立文十八年懿公弑惠公元立】 宋【成公十一年魯文公七年成公卒昭公杵臼立文十六年昭公弑弟文公鮑立】 晉【襄公繼霸二年魯文公六年襄公卒子靈公夷臯立是年趙盾為政】 衞【成公九年】 蔡【莊公十九年魯文公十五年莊公卒子文公申立】 曹【共公二十七年魯文公九年共公卒子文公壽立】 滕【詳見隐公元年魯文公十二年滕昭公來朝】 陳【共公六年魯文公十三年共公卒子靈公平國立】 杞【詳見隐公元年】 薛【詳見隐公元年及僖公元年】 莒【魯文公十八年莒太子仆弑紀公庶其子季佗立】 邾【文公四十二年魯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卒子定公貜且立】 許【僖公二十九年魯文公五年僖公卒昭公錫我立】 小邾【詳見僖公元年】 楚【成王四十六年魯文公元年冬商臣弑成王而自立為穆王文十三年穆王卒子莊王立始争霸】秦【穆公三十四年○秦用孟明以為政魯文公二年秦伯伐晉濟河焚舟遂霸西戎史記穆公三十七年益國十二開地千裡天子使召公過賀穆公以金鼓文六年穆公卒子康公防立文十八年康公卒子共公稻立】 吳【詳見隐公元年】 越【詳見隐公元年】 【乙襄王二未十六年】元年【晉襄二年齊昭七年衞成九年蔡莊二十年鄭穆二年曹共二十七年陳共六年?桓十一年宋成十一年秦穆三十四年楚成四十六年弑】 春王正月公卽位 【卽位者告廟臨羣臣也國君嗣世定于初喪必逾年然後改元書卽位者緣始終之義一年不二君緣民臣之心不可曠年無君按書載舜禹受終傳位之事在舜則曰月正元日格于文祖在禹則曰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夫于文祖神宗則告廟也率百官若帝之初則臨羣臣也自古通喪三年其以兇服則不可入宗廟其以吉服則斬焉在衰绖之中不可旣成而又易之也如之何而可子張問于孔子高宗諒隂三年不言何謂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已以聽于冢宰三年則告廟臨羣臣固有攝行之禮矣按商書稱太甲元年伊尹祠于先王則攝而告廟之證也百官總已以聽冢宰則攝而臨羣臣之證也其曰祗見厥祖者言伊尹以奉嗣王之事祗見太甲之祖也至三祀十有二月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則免喪從吉之證也然顧命康诰記成王之崩其君臣皆冕服何也當是時成王方崩就殡猶未成服故用麻冕黼裳入受顧命已受命诰諸侯而後釋冕反喪服者于是成服而宅憂也或以為康王釋服離次而即吉則誤矣】 二月癸亥日有食之音注【不書朔官失之】 天王使叔服來會葬音注【叔氏服字諸侯喪天子使大夫會葬禮也】 【凡崩薨卒葬人道始終之大變也不以得禮為常事而不書其或失禮而害于王法之甚者聖人則有削而不存以示義者矣】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音注【毛國伯爵諸侯為王卿士者○自隐至文六君惟桓文書卽位而後書錫命以其自卽位也】 【諸侯終喪入見則有錫歳時來朝則有錫能敵王所忾則有錫黻冕圭璧因其終喪入見而錫之者也禮所謂喪畢以士服見天子已見賜之黻冕圭璧然後歸是己車馬衮黼因其歳時來朝而錫之者也詩所謂君子來朝何錫予之雖無予之路車乘焉又何予之?衮及黼是己彤弓旅矢因其敵忾獻功而錫之者也詩所謂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賔中心贶之鐘鼔旣設一朝享之是已今文公繼世喪制未畢非初見繼朝而獻功也何為來錫命乎故谷梁子曰禮有受命無來錫命來錫命非正也】音注【旅音盧予音與】 晉侯伐衞 叔孫得臣如京師音注【叔孫得臣叔牙之子】 衞人伐晉 秋公孫敖會晉侯于戚音注【戚衞邑○此大夫専會諸侯之始】 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音注【商臣弑成王而代立是為穆王頵丘倫反】 【書世子弑君者有父之親有君之尊而至于弑逆此天理大變人情所深駭春秋詳書其事欲以起問者察所由示懲誡也唐世子?受左氏春秋至此廢書歎曰經籍聖人垂訓何書此耶郭瑜對曰春秋義存褒貶以善惡為勸戒故商臣千載而惡名不滅?曰非惟口不可道故亦耳不忍聞願受他書瑜請讀禮世子從之嗚呼聖人大訓不明于後世皆腐儒學經不知其義者之罪耳夫亂臣賊子雖陷穽在前斧钺加于頸而不避顧謂身後惡名足以系其邪志而懲于為惡豈不謬哉持此曉人可謂茅塞其心意矣若語之曰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義者必陷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