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傳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宋地】八月壬辰陳侯躍卒音注【厲公卒子林立】
公會宋公于虛音注【虛宋地】
冬十有一月公防宋公于龜音注【龜宋地】
丙戌公防鄭伯盟于武父音注【武父鄭地】
丙戌衞侯晉卒音注【宣公卒惠公朔立】
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于宋
【既書伐宋又書戰于宋者責賂于鄭而無厭屢盟于魯而無信者宋也二國聲其罪以緻讨故書曰伐夫宋人之罪則固可伐矣然取其賂以立督者魯桓也資其力以篡國者鄭突也無諸已然後可以非諸人春秋之義用賢治不肖不以亂易亂也故又書曰戰于宋來戰者罪在彼戰于郎是也往戰者罪在内戰于宋是也】
【壬桓王二午十一年】十有三年【齊僖三十二晉缗六衞惠公朔元年蔡桓十六鄭厲二曹莊三陳莊公林元年杞靖五宋莊十一秦出子五楚武四十二】
春二月公防紀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公衞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衞師燕師敗績
【左氏以為鄭與宋戰公羊以為宋與魯戰谷梁以為紀與齊戰趙匡考據經文内兵則以紀為主而先于鄭外兵則以齊為主而先于宗獨取谷梁之説蓋齊紀者世雠也齊人合三國以攻紀魯鄭援紀而與戰戰而不地于紀也不然紀懼滅亡不暇何敢将兵越國助魯鄭以増怨乎齊為無道恃強淩弱此以紀為主何也彼為無道加兵于己必有引咎責躬之事禮義辯喻之文猶不得免焉則亦固其封疆效死以守上訴諸天子下告諸方伯連率與鄰國之諸侯其必有伸之者矣不如是而憤然與戰豈已亂之道乎力同度德動則相時小國雠大國而幸勝焉禍之始也息伐鄭而亡鄭勝蔡而懼蔡大敗楚而滅今紀人不度德不量力不征詞輕與齊戰而為之援者弑君之賊篡國之人也不能保其國自此戰始矣春秋以紀為主省德相時自治之意也】音注【援去聲】
三月葬衞宣公
【葬自内録也既與衞人戰曷為葬宣公怨不棄義怒不廢禮是知古人以葬為重也禮喪在殡孤無外事衞宣未葬朔乃即戎已為失禮又不稱子是以吉服從金革之事其為惡大矣凡此類據事直書年月具存而惡自見也】
夏大水
秋七月
冬十月
【癸桓王二未十二年】十有四年【齊僖三十三年卒晉缗七衞惠二蔡桓十七鄭厲三曹莊四陳莊二杞靖六宋莊十二秦出子六楚武四十三】
春正月公防鄭伯于曹音注【防于曹曹人緻饩禮也】
無冰音注【無冰時燠也】
【按豳風七月周公陳王業之詩也其詞曰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淩隂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周官淩人之職頒冰于夏其藏之也固隂沍寒于是乎取其出之也賔食喪祭于是乎用藏之周用之徧亦理隂陽天地之一事也今在仲冬之月燠而無冰則政治縱弛不明之所緻也故書于策夫春秋所載皆經邦大訓而書法若此其察于四時寒暑之變詳矣】
夏五
【夏五傳疑也疑而不益見聖人之愼也故其自言曰吾猶及史之阙文也其語人曰多聞阙疑愼言其餘則寡尤而世或以私意改易古書者有矣盍亦視此為鑒可也然則春秋何以謂之作曰其義則斷自聖心或筆或削明聖人之大用其事則因舊史有可損而不能益也】
鄭伯【厲】使其弟語來盟音注【語谷梁作禦】
【來盟稱使則前定之盟也其不稱使如楚屈完齊髙子則權在二子盟不盟特未定也諸侯之兄弟例以字通而書名者罪其有寵愛之私非友于之義也】
秋八月壬申禦廪災
【門觀災而新作則書禦廪粢盛之所藏其新必矣何以不書營宮室以宗廟為先重本也禦廪災而新則不書常事也以為常事而不書垂教之意深矣知其説者然後知有國之急務為政之後先雖勤于工築而民不怨勞與妄興土木困民力以自奉者異矣】音注【盛音成】
乙亥嘗
【嘗祭時事之常則何以書志不時與不敬也春秋紀事用周月而以八月嘗則不時也禦廪災于壬申而嘗以乙亥是不改蔔而供未易災之餘則不敬也禮以時為大施于事則不時禮以敬為本?于心則不敬故書】
冬十有二月丁巳齊侯祿父卒音注【僖公卒襄公立】
宋人【莊】以齊人【襄】蔡人【桓】衞人【惠】陳人【莊】伐鄭音注【以一國而用諸侯之師于是始此霸者之所由興也】
【師而曰以者能左右之以行己意也宋怨鄭突之背己故以四國伐鄭魯怨齊人之侵己故以楚師伐齊蔡怨囊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