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經部,詩類,詩傳旁通
欽定四庫全書
詩傳旁通卷八 元 梁益 撰小雅祈父之什【下】
十月之交
日食
春秋左氏傳眧公七年四月朔日有食之晉平公曰詩所謂彼日而食于何不臧者何也士文伯對曰不善政之謂也國無政不用善則自取谪于日月之災故政不可不慎也 春秋自隠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日食凡三十有六 孔頴達詩正義曰日食者月食之也何休雲不言月食者其形不可得而覩故疑言日有食之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月皆右行于天一晝一夜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九日有餘而月行天一周追及于日而與之會交會而日月同道則食月或在日道表或在日道裡則不食矣又歴象為交食之法大率一百七十三日有奇為限然月先在裡則依限而食者多若月在表則依限而食者少杜預見其參差乃雲日月動物雖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少有盈縮故有交會而不食者或有頻交而食者此得之矣按朱子集傳取孔疏說謂月二十九日有奇而一周天又逐及于日而與日會陳尚德謂月二十七日有奇而周又二日有奇始與日會陳說在朱子語録後 歐陽文忠公詩本義曰日君道也月臣道也望而至于黃道是謂臣幹君明則陽斯蝕之朔而至于黃道是謂臣壅君明則陽為之蝕十月之交于歴當食君子猶以為變詩人悼之然則古之太平日不食星不孛蓋有之矣若過至未分月或變行以避之或五星潛在日下禦侮以救之或渉交數淺或在陽歴陽盛隂微則不蝕或德之休明而有小眚焉【眚生之上】則天為之隠雖交而不蝕四者皆德之所由生也先儒又謂交而蝕陽微而隂乘之也交而不蝕陽盛而隂不能掩也此則系乎人事所感蓋臣子背君父妾婦乘其夫小人陵君子夷狄侵中國所感如是則隂盛陽微而日為之食矣
日食分至說 左氏昭公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問于梓慎曰是何物也禍福何為對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其他月則為災陽不克也故常為水 朱子語録曰橫渠說日月皆是左旋蓋天行甚徤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進過一度日行速徤次于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正恰好被天進一度則日為退一度二日天進二度則日為退二度積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則天所進過之度又恰周得本數而日所退之度亦恰退盡本數遂與天會而成一年是謂一年一周天月行遲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行不盡比天為退了十三度有奇至二十九日半強恰與天相值在恰好處是謂一月一周天進數為順天而左退數為逆天而右歴家以進數難算隻以退數算之故謂之右行且曰日行遲月行速朱子又曰歴家隻算所退之度卻雲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此乃截法故有日月五星右行之說其實非右行也橫渠雲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此說最好書疏玑衡禮疏星回于天漢志天體沈括渾天儀皆可參攷天左旋日月亦左旋恐人不曉所以詩傳隻載舊說
歴家月行速 陳【普】尚德曰月行遲常以二十七日千十六分日之三百二十七而與天會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與日會一月一周天者以與日會言也其實二十七日有奇而周又二日有奇始與日會文公注十月之交以為月二十九日有奇而周天又逐及于日而與日會蓋未詳也 李迂仲曰唐志雲十月之交以歴推之在幽王之六年時之豔妻即褒姒故定為幽王時
書疏玑衡
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齊七政孔頴達尚書正義曰在察也釋诂文說文雲璿美玉也玉是大名璿是玉之别稱玑衡俱是玉飾但史之立文不可雲玉玑玉衡一指玉體一指玉名猶左傳雲瓊弁玉纓所以變其文孔安國傳以璿言玉名故雲美玉其實玉衡亦美玉也易贲卦象雲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日月星宿運行于天是為天之文也玑衡者玑為轉運衡為橫箫運玑使動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漢世以來謂之渾天者是也馬融雲渾天儀可旋轉故曰玑衡其橫箫所以視星宿也以璿為玑以玉為衡蓋貴天象也蔡邕雲玉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視星辰蓋懸玑以象天而以衡望之轉玑窺衡以知星宿是其說也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木曰嵗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易系辭雲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此日月五星有吉兇之象因其變動為占七者各有異政故為七政得失由政故稱政也舜既受終乃察玑衡是舜察天文齊七政以審已之受襌當天心與否也馬融雲日月五星皆以璿玑玉衡度知其盈縮進退失政所在聖人謙讓猶不自安視璿玑玉衡以驗齊日月五星行度知其政是與否重審已之事也上天之體不可得知測天之事見于經者唯有此璿玑玉衡一事而已蔡邕天文志雲言天體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宣夜絶無師說周髀術數具在其考驗天象多所違失故史官不用惟渾天者近得其情今史所用候台銅儀則其法也虞喜雲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數其術兼之故曰宣夜但絶無師說不知其狀如何周髀之術以為天似覆盆蓋以鬥極為中中高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