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聘義
關燈
小
中
大
重視。
古人的使用财物并非事事如此,然而在聘禮這件事上卻舍得如此花費,是為了說明對禮的極其重視。
如果大家都對禮極其重視,那就會對内君臣不相欺淩,對外國家不相侵略。
所以天子特地制定聘禮,而諸侯也都樂意推行。
聘禮和射禮,是最重大的禮。
天剛亮時開始舉行,差不多到了中午時才能結束,不是強健有力的人便做不到。
所以,隻有強健有力的人才能行此重大之禮。
酒已涼了,人雖然渴了也不敢喝;肉也要晾幹了,人雖然餓了也不敢吃;天色已晚,人們都疲倦了,但還神态端莊,班列整齊,不敢有絲毫懈怠,堅持完成各種應有的禮節。
以此來使君臣正位,父子相親,長幼和睦。
這是一般人所辦不到的,而君子卻能辦得到,所以稱君子為有行。
有行就是有義,有義就是勇敢。
所以說,勇敢之所以可貴,在于他能夠立義;立義之所以可貴,在于他能夠有行;有行之所以可貴,在于他能夠行禮。
所以人們之所以看重勇敢,是看重了他敢于實行禮義。
所以勇敢堅強有力的人,在天下無事之時,就把他的勇敢堅強有力用到實行禮義方面;在天下有事之時,就把他的勇敢堅強有力用到克敵制勝方面。
用到克敵制勝方面就會所向無敵,用到實行禮義方面就會無為而治。
對外做到了所向無敵,對内做到了無為而治,這就叫做盛德。
所以聖王對勇敢堅強有力的人是如此地看重。
一個人如果勇敢堅強有力,但不把它用到實行禮義和克敵制勝方面,而用到私人的争強鬥勝上去,那就叫做亂人。
國家制定刑罰,就是要處罰這類亂人。
這樣以來,百姓就會服從管教而國家也得以安甯。
子貢向孔子間道:“請問君子為什麼都看重玉而輕視氓呢?是因為玉的數量少而氓的數量多嗎?”孔子回答說:“不是因為琅的數量多,因而就輕視它;也不是因為玉的數量少,因而就看重它。
從前的君子,都是拿玉來和人的美德相比:玉的溫厚而又潤澤,就好比仁;填密而又堅實,就好比智;有棱角而不傷人,就好比義;玉佩垂而下墜,就好比禮;輕輕一敲,玉聲清脆悠揚,響到最後,又戛然而止,就好比動聽的音樂;既不因其優點而掩蓋其缺點,也不因其缺點而掩蓋其優點,就好比人的忠誠;光彩晶瑩,表裡如一,就好比人的言而有信;寶玉所在,其上有氣如白虹,就好比與天息息相通;産玉之所,山川草木津潤豐美,又好比與地息息相通。
圭璋作為朝聘時的禮物可以單獨使用,不像其他禮物還需要加上别的什麼東西才能算數,這是玉的美德在起作用。
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不看重玉的美德,這就好像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不看重道那樣。
《詩經》上說:‘多麼想念君子啊,他就像玉那樣溫文爾雅。
’所以君子才看重玉。
”
古人的使用财物并非事事如此,然而在聘禮這件事上卻舍得如此花費,是為了說明對禮的極其重視。
如果大家都對禮極其重視,那就會對内君臣不相欺淩,對外國家不相侵略。
所以天子特地制定聘禮,而諸侯也都樂意推行。
聘禮和射禮,是最重大的禮。
天剛亮時開始舉行,差不多到了中午時才能結束,不是強健有力的人便做不到。
所以,隻有強健有力的人才能行此重大之禮。
酒已涼了,人雖然渴了也不敢喝;肉也要晾幹了,人雖然餓了也不敢吃;天色已晚,人們都疲倦了,但還神态端莊,班列整齊,不敢有絲毫懈怠,堅持完成各種應有的禮節。
以此來使君臣正位,父子相親,長幼和睦。
這是一般人所辦不到的,而君子卻能辦得到,所以稱君子為有行。
有行就是有義,有義就是勇敢。
所以說,勇敢之所以可貴,在于他能夠立義;立義之所以可貴,在于他能夠有行;有行之所以可貴,在于他能夠行禮。
所以人們之所以看重勇敢,是看重了他敢于實行禮義。
所以勇敢堅強有力的人,在天下無事之時,就把他的勇敢堅強有力用到實行禮義方面;在天下有事之時,就把他的勇敢堅強有力用到克敵制勝方面。
用到克敵制勝方面就會所向無敵,用到實行禮義方面就會無為而治。
對外做到了所向無敵,對内做到了無為而治,這就叫做盛德。
所以聖王對勇敢堅強有力的人是如此地看重。
一個人如果勇敢堅強有力,但不把它用到實行禮義和克敵制勝方面,而用到私人的争強鬥勝上去,那就叫做亂人。
國家制定刑罰,就是要處罰這類亂人。
這樣以來,百姓就會服從管教而國家也得以安甯。
子貢向孔子間道:“請問君子為什麼都看重玉而輕視氓呢?是因為玉的數量少而氓的數量多嗎?”孔子回答說:“不是因為琅的數量多,因而就輕視它;也不是因為玉的數量少,因而就看重它。
從前的君子,都是拿玉來和人的美德相比:玉的溫厚而又潤澤,就好比仁;填密而又堅實,就好比智;有棱角而不傷人,就好比義;玉佩垂而下墜,就好比禮;輕輕一敲,玉聲清脆悠揚,響到最後,又戛然而止,就好比動聽的音樂;既不因其優點而掩蓋其缺點,也不因其缺點而掩蓋其優點,就好比人的忠誠;光彩晶瑩,表裡如一,就好比人的言而有信;寶玉所在,其上有氣如白虹,就好比與天息息相通;産玉之所,山川草木津潤豐美,又好比與地息息相通。
圭璋作為朝聘時的禮物可以單獨使用,不像其他禮物還需要加上别的什麼東西才能算數,這是玉的美德在起作用。
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不看重玉的美德,這就好像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不看重道那樣。
《詩經》上說:‘多麼想念君子啊,他就像玉那樣溫文爾雅。
’所以君子才看重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