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容論第六 辯土

關燈
辯土 原文: 五曰:凡耕之道,必始於垆,為其寡澤而後枯。

    必厚其靹,為其唯厚而及。

    飽者{艹纴}之,堅者耕之,澤其靹而後之。

    上田則被其處,下田則盡其污。

    無與三盜任地。

    夫四序參發,大甽小畝,為青魚胠,苗若直獵,地竊之也。

    既種而無行,耕而不長,則苗相竊也。

    弗除則蕪,除之則虛,則草竊之也。

    故去此三盜者,而後粟可多也。

    所謂今之耕也營而無獲者,其蚤者先時,晚者不及時,寒暑不節,稼乃多菑。

    實其為畝也,高而危則澤奪,陂則埒,見風則亻厥,高培則拔,寒則雕,熱則脩,一時而五六死,故不能為來。

    不俱生而俱死,虛稼先死,衆盜乃竊,望之似有馀,就之則虛。

    農夫知其田之易也,不知其稼之疏而不适也;知其田之際也,不知其稼居地之虛也。

    不除則蕪,除之則虛,此事之傷也。

    故畝欲廣以平,甽欲小以深,下得陰,上得陽,然後鹹生。

    稼欲生於塵而殖於堅者。

    慎其種,勿使數,亦無使疏。

    於其施土,無使不足,亦無使有馀。

    熟有耰也,必務其培,其耰也植,植者其生也必先。

    其施土也均,均者其生也必堅。

    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

    莖生於地者,五分之以地。

    莖生有行,故速長;弱不相害;故速大。

    衡行必得,縱行必術。

    正其行,通其風,夬心中央,帥為泠風。

    苗,其弱也欲孤,其長也欲相與居,其熟也欲相扶。

    是故三以為族,乃多粟。

    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

    是以先生者美米,後生者為秕。

    是故其耨也,長其兄而去其弟。

    樹肥無使扶疏,樹墝不欲專生而族居。

    肥而扶疏則多秕,墝而專居則多死。

    不知稼者,其耨也,去其兄而養其弟,不收其粟而收其秕。

    上下不安,則禾多死。

    厚土則孽不通,薄土則蕃轓而不發。

    垆埴冥色,剛土柔種,免耕殺匿,使農事得。

     譯文: 耕地的原則是:一定要從垆土開始,因為這種土水分少,幹土層厚。

    一定要把柔潤的地放到後面耕,因為這種土即使拖延一下也還來得及耕。

    水分飽和的土地要緩耕,堅硬的土地要立即耕,柔潤的土地要放在一邊推遲耕。

    高處的土地耕後要把地面耙平,低濕的土地首先要把積水排淨。

    不要讓“三盜”和自己一起使用土地。

    四時依次出現,是和農事相參驗的。

    有些人田畦做得太窄,壟溝做得太寬,田畦看上去就象一條條被困在地上的青魚,上面的禾苗長得象獸頸上的鬃毛,這是地盜,地把苗侵吞了。

    莊稼種下去卻密密麻麻地沒有行列,盡力耕耘也難以長大 ,這是苗盜,苗與苗相互侵吞了。

    不除雜草地就要荒蕪,清除雜草又會弄活苗根,這是草盜,草把苗侵吞了。

    所以必須除掉這三盜,然後才能多打糧食。

     當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