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蒙/司幹
關燈
小
中
大
瞽蒙負責演奏鼗、祝、敵、埙、箫、管、弦等樂器和歌唱,諷誦詩以及[小史]撰定的帝系和世本等,彈奏琴瑟。掌管《九德》和六詩的歌唱,以聽從大師的指揮。
視瞭掌管凡演奏音樂時就敲擊鼗,敲擊頌磬、笙磬。負責為大師懸挂樂器。凡演奏音樂就攙扶瞽蒙。有大喪時,陳設随葬的樂器。舉行大旅祭時也陳設樂器。凡舉行賓射禮,都[擊朄以令]奏鐘鼓。巡夜的鼙鼓和軍隊凱旋獻功[的鐘鼓],也負責敲擊。
典同掌管六律、六同的和諧,以辨别天地、四方、陰陽的聲音,以調整各種樂器的聲音。凡(鐘所發出的]聲音:鐘體上部過大,發出的聲音就盤旋在鐘内難擴散;鐘體上下過直,發出的聲音就遲重緩慢;鐘體下部過大,發出的聲音就會放肆而去不稍容留;鐘體一邊偏大,發出的聲音就離散而不稍内斂;鐘體一邊偏窄,發出的聲音就内斂而不外揚;鐘體過大,發出的聲音就過于宏大;鐘體過小,發出的聲音就過小;鐘體過圓,發出的聲音就過于宛轉回旋;鐘體中央過小,發出的聲音就過于迫促;鐘體中央過寬,發出的聲音就抑郁回旋而難出;鐘體過薄,發出的聲音就像震掉出來的一樣;鐘體過厚,就難以叩擊發聲。
凡制造樂器,都以[發出的聲音能夠符合]十二律來确定它們的度數,對照十二種病鐘的聲音來糾正大小容量。凡調整舊樂器也依照上述标準。
磬師掌管教授敲擊編磬、編鐘,教授配合缦樂、燕樂演奏的鐘磬。凡舉行祭祀,演奏缦樂。
鐘師掌管敲擊鐘镩。凡演奏音樂,擊鐘鼓演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誡夏》、《骜夏》。凡舉行祭祀、飨禮或食禮,就演奏燕樂。凡舉行射禮,王射時奏《驺虞》,諸侯射時奏《狸首》,卿大夫射時奏《采蓣》,士射時奏《采蘩》。掌管敲擊應鼙,[磬師]演奏缦樂時[就敲擊應鼙以相和]。
笙師掌管教授吹奏竽、笙、埙、籥、箫、篪、篷、管,撞擊牍、應、雅,以教授[配合演奏]《陔夏》之樂[的節奏]。凡舉行祭祀、飨禮或食禮,供給所需的與鐘聲相應和的笙樂。演奏燕樂時也這樣做。有大喪時,陳設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樂器,到下葬的時候奉送這些樂器到墓穴而藏入椁中。舉行大旅祭時,就陳設所掌管的樂器。
鏄師掌管演奏鐘鑄時敲擊晉鼓。凡舉行祭祀,擊晉鼓配合鐘鑄演奏。舉行飨禮、食禮和賓射禮也這樣做。出征凱旋而大獻戰功時,擊鼓配合演奏凱旋之樂。凡軍營中巡夜,三次譬鼓都由鑄師負責敲擊,(王宮日常]守備的譬鼓也負責敲擊。有大喪時,陳設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樂器,并奉送到墓地而藏入椁中。
韎師掌管教授東夷舞樂,祭祀時就率領屬下跳東夷舞。舉行大飨禮時也這樣。
旄人掌管教授從民間選拔出來的善于舞樂的人,教授四夷舞樂。凡從四方選出從事舞樂的人都隸屬于旄人。凡舉行祭祀或招待賓客,在演奏燕樂時[使所統領的四方從事舞蹈者]表演四夷舞樂。
籥師掌管教國子持羽吹籥而舞。舉行祭祀時就擊鼓作為舞羽籥之舞的節奏。招待賓客舉行飨禮或食禮時也這樣做。有大喪時,陳設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樂器,并奉送到墓地而藏入椁中。
籥章掌管擊土鼓和吹豳籥。春二月,白天敲擊土鼓,吹奏豳詩,以迎接暑氣的到來。秋八月,夜間迎接寒氣的到來也這樣做。凡國中向田祖祈求豐年,就吹奏豳雅,敲擊土鼓,以使田畯快樂。國中舉行蠟祭,就吹奏豳頌,敲擊土鼓,以祈使老而疲勞的萬物得到休息。
鞮鞻氏掌管四夷的舞樂及其歌唱,舉行祭祀時就吹[管、籥]伴奏歌唱,舉行燕禮時也這樣做。
典庸器掌管收藏樂器和庸器。到祭祀的時候,率領屬吏陳設笱虞,陳列庸器。舉行飨禮、食禮和賓射禮時也這樣做。有大喪時,陳設[用以随葬的]筍虞。
司幹掌管[授予和收藏]舞蹈器具。舉行祭祀時,舞蹈者排列好之後,就授予他們舞器,舞蹈完畢後再接受舞器[而收藏]。招待賓客舉行大飨禮時也這樣做。有大喪時,陳列[用以随葬的]舞器,到下葬時奉送到墓地并藏入椁中。
視瞭掌管凡演奏音樂時就敲擊鼗,敲擊頌磬、笙磬。負責為大師懸挂樂器。凡演奏音樂就攙扶瞽蒙。有大喪時,陳設随葬的樂器。舉行大旅祭時也陳設樂器。凡舉行賓射禮,都[擊朄以令]奏鐘鼓。巡夜的鼙鼓和軍隊凱旋獻功[的鐘鼓],也負責敲擊。
典同掌管六律、六同的和諧,以辨别天地、四方、陰陽的聲音,以調整各種樂器的聲音。凡(鐘所發出的]聲音:鐘體上部過大,發出的聲音就盤旋在鐘内難擴散;鐘體上下過直,發出的聲音就遲重緩慢;鐘體下部過大,發出的聲音就會放肆而去不稍容留;鐘體一邊偏大,發出的聲音就離散而不稍内斂;鐘體一邊偏窄,發出的聲音就内斂而不外揚;鐘體過大,發出的聲音就過于宏大;鐘體過小,發出的聲音就過小;鐘體過圓,發出的聲音就過于宛轉回旋;鐘體中央過小,發出的聲音就過于迫促;鐘體中央過寬,發出的聲音就抑郁回旋而難出;鐘體過薄,發出的聲音就像震掉出來的一樣;鐘體過厚,就難以叩擊發聲。
凡制造樂器,都以[發出的聲音能夠符合]十二律來确定它們的度數,對照十二種病鐘的聲音來糾正大小容量。凡調整舊樂器也依照上述标準。
磬師掌管教授敲擊編磬、編鐘,教授配合缦樂、燕樂演奏的鐘磬。凡舉行祭祀,演奏缦樂。
鐘師掌管敲擊鐘镩。凡演奏音樂,擊鐘鼓演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誡夏》、《骜夏》。凡舉行祭祀、飨禮或食禮,就演奏燕樂。凡舉行射禮,王射時奏《驺虞》,諸侯射時奏《狸首》,卿大夫射時奏《采蓣》,士射時奏《采蘩》。掌管敲擊應鼙,[磬師]演奏缦樂時[就敲擊應鼙以相和]。
笙師掌管教授吹奏竽、笙、埙、籥、箫、篪、篷、管,撞擊牍、應、雅,以教授[配合演奏]《陔夏》之樂[的節奏]。凡舉行祭祀、飨禮或食禮,供給所需的與鐘聲相應和的笙樂。演奏燕樂時也這樣做。有大喪時,陳設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樂器,到下葬的時候奉送這些樂器到墓穴而藏入椁中。舉行大旅祭時,就陳設所掌管的樂器。
鏄師掌管演奏鐘鑄時敲擊晉鼓。凡舉行祭祀,擊晉鼓配合鐘鑄演奏。舉行飨禮、食禮和賓射禮也這樣做。出征凱旋而大獻戰功時,擊鼓配合演奏凱旋之樂。凡軍營中巡夜,三次譬鼓都由鑄師負責敲擊,(王宮日常]守備的譬鼓也負責敲擊。有大喪時,陳設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樂器,并奉送到墓地而藏入椁中。
韎師掌管教授東夷舞樂,祭祀時就率領屬下跳東夷舞。舉行大飨禮時也這樣。
旄人掌管教授從民間選拔出來的善于舞樂的人,教授四夷舞樂。凡從四方選出從事舞樂的人都隸屬于旄人。凡舉行祭祀或招待賓客,在演奏燕樂時[使所統領的四方從事舞蹈者]表演四夷舞樂。
籥師掌管教國子持羽吹籥而舞。舉行祭祀時就擊鼓作為舞羽籥之舞的節奏。招待賓客舉行飨禮或食禮時也這樣做。有大喪時,陳設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樂器,并奉送到墓地而藏入椁中。
籥章掌管擊土鼓和吹豳籥。春二月,白天敲擊土鼓,吹奏豳詩,以迎接暑氣的到來。秋八月,夜間迎接寒氣的到來也這樣做。凡國中向田祖祈求豐年,就吹奏豳雅,敲擊土鼓,以使田畯快樂。國中舉行蠟祭,就吹奏豳頌,敲擊土鼓,以祈使老而疲勞的萬物得到休息。
鞮鞻氏掌管四夷的舞樂及其歌唱,舉行祭祀時就吹[管、籥]伴奏歌唱,舉行燕禮時也這樣做。
典庸器掌管收藏樂器和庸器。到祭祀的時候,率領屬吏陳設笱虞,陳列庸器。舉行飨禮、食禮和賓射禮時也這樣做。有大喪時,陳設[用以随葬的]筍虞。
司幹掌管[授予和收藏]舞蹈器具。舉行祭祀時,舞蹈者排列好之後,就授予他們舞器,舞蹈完畢後再接受舞器[而收藏]。招待賓客舉行大飨禮時也這樣做。有大喪時,陳列[用以随葬的]舞器,到下葬時奉送到墓地并藏入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