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關燈
小
中
大
本書創稿在一九五二年之冬,迄于翌年之春。其時餘在台北驚聲堂受覆屋壓頂之災,死而複蘇,大病新愈。又值新亞書院在極度困厄中。每夜得暇,在桂林街一小屋中,振筆草此,窮一百夜之力而成。頃已逾二十三年,版絕重排,适值酷暑,又從頭重閱一遍。自問對宋、明理學,又薄有所獲。惟此稿仍存往年之舊,不再追加。僅于明代王學一部分,取材雖未增減,案語闡釋略有改定。讀者或保有舊刻,取此對讀,可知餘前後見解有不同,餘又有《研朱餘沈》一書,[1]自宋、元之際黃震東發以下,述朱有功者,網羅不少。其間各家,與本書所叙有重複,而益加詳。他日出版,可與本書互參,惟不增入本書中,幸讀者諒之。
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校閱後自記。錢穆識于台北士林外雙溪之素書樓,時年八十有二。
***
[1]編者按:錢先生撰成《朱子新學案》,即有意續撰《研朱餘沈》,起自元初,迄于清末,述朱學之流衍。後決意彙編《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遂并此諸篇納入其(六)、(七)、(八)三編中,不另成書,以便觀省。
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校閱後自記。錢穆識于台北士林外雙溪之素書樓,時年八十有二。
***
[1]編者按:錢先生撰成《朱子新學案》,即有意續撰《研朱餘沈》,起自元初,迄于清末,述朱學之流衍。後決意彙編《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遂并此諸篇納入其(六)、(七)、(八)三編中,不另成書,以便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