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 李純甫

關燈
宋室南渡,關洛陷于完顔氏,百年不聞有學統。有李純甫字之純,别号屏山居士,襄陰人。雄于文,而溺情于佛老,敢為無忌憚之言,盡取北宋諸儒诋斥無餘地。大略謂自堯、舜、禹、湯、文、武以來,道術将為天下裂,于是奉老聃、孔、孟、莊周洎佛如來為五聖人,而推莊老浮屠之言,以為能合于孔孟。又推唐之李翺,宋之王安石、蘇轼、轍兄弟,以為能陰引莊老佛書以證明孔孟諸書之精義。自言年二十九,閱李翺《複性書》,知翺亦年二十九,參藥山而退,因發憤參萬松師,著《鳴道集說》。其言曰:

    學至于佛則無所學。伊川諸儒雖号深明性理,發揚六經聖人之心學,然皆竊吾佛書者也。

    有《重修面壁記》,謂:

    其著而成書者,清涼得之以疏《華嚴》,圭峰得之以鈔《圓覺》,無盡得之以解《法華》,颍濱得之以釋《老子》,吉甫得之以注《莊子》,李翺得之以述《中庸》,荊公父子得之以論《周易》,伊川兄弟得之以訓《詩》《書》,東萊得之以議《左氏》,無垢得之以說《語》《孟》。使聖人之道,不堕于寂滅,不死于虛無,不縛于形器,相為表裡,如符契然。

    這是一種三教合一論,而三教中則以佛教為宗主。故他說:

    中國之書不及西方之書。

    他是金代文章一大家,著述多于趙秉文,早年即穎悟,為文師法《莊》《列》《左氏》《戰國策》,喜談兵,慨然有經世志。自謂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賦》,以諸葛亮、王猛自期許。時金勢已衰、元兵起,他曾上萬言書。金遷都汴,他曾入翰林。自度道不行,縱酒自放,無再仕進意,乃日與禅僧遊,著書自編為《内外稿》,凡論性理及關佛老者号《内稿》,應物文字為《外稿》。又解《楞嚴》《金剛經》,《老莊中庸集解》,《鳴道集說》,号為“中國心學,西方文教”,凡數十萬言。今其書皆不傳,僅《永樂大典》中有其集,怕也不會流傳了。

    他的學術路徑,很有些像蘇轼兄弟,而所處環境不同,内心情感上刺激又不同,因而放蕩恣肆,成為脫出一切規矩準繩的狂人。他曾說:

    學者内有三疵,外有四孽。何謂三疵?識鑿之而賊,氣憑之而亢,才蕩之而浮。何謂四孽?學封之而塞,辯嘩之而疑,文甘之而狂,名锢之而死。

    實在他自身便犯着不少的疵孽!他正是黃震所指“不得志于當時,而流于高虛以求異于世俗”的一顯例。傥他生江南,在祖國政府下,有師友夾輔,有社會涵育,他縱是一狂才,怕也隻會像張九成和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