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八 寺觀類六
關燈
小
中
大
倚高岡。
郡郭曉雲淡,(底本、庫本作“曉雲淡”,崇抄作“曉雲漠”。
)禅齋春草長。
澗青連竹色,山靜帶茶香。
(底本作“花香”,據庫本、崇抄改。
)更有名僧在,茅庵住上方。
”則當時有寺可知矣。
(底本作“十宇可知”,庫本作“蔔宇”,據崇抄改。
)】 任仙公台上升處。
祠堂【陶隐居《登真注訣》雲:“玉溜山在海中。
赤鬓子謂之地肺,肺門,晉太元中,任敦自茅山往居之十餘年,乃自玉溜來居此,其後又往玉笥山,後複來居于王霸壇,得金版仙訣,丹成上升。
因号升山。
”今台及洗藥池存。
運使石赓詩:“衰年腳手倦跻攀,今日憑高一解顔。
驅得江山來目下,(底本先書“目下”,旁校改“目”為“日”,庫本、崇抄皆作“目下”。
)化将樓殿出雲間。
真人煉藥仙都近,釋子焚香佛界閑。
塵事數來甯易得,放歌須盡夕陽還。
”(底本、庫本皆作“後歌”,據崇抄改。
)程守師孟詩:“行處松蘿深似幄。
望中城郭細如棋。
清泉可惜藏岩下,不作先生洗藥池。
”陳先生襄詩“雲中直有三清路,塵外都如一局棋。
聞欲引泉添洗藥,未應奪我鳳凰池。
”通判陳鑄詩:“任公何代此升仙,萬仞仙台倚翠巅。
石徑層層封綠藓,松蘿步步拂青煙。
海中島嶼分諸國,野外雲霞萃一川。
賢守乘秋縱登賞,不妨吟到夕陽天。
”】 舊産錢六貫三百四十七文。
石泉院州北,觀風裡。
越王山之北。
石壁峭直,泉出其下。
元和中,僧紹先表請建院于泉側,敕号石泉。
舊産錢二貫七十六文。
芙蓉院稷下裡,山如芙蓉。
大和七年,僧靈訓創。
【(底本作“僧僧訓”,據崇抄改。
)】鹹通八年,以鹹通延慶禅院為額。
皇朝改太平興國禅院。
芙蓉洞【洞口可丈許,萦纡十餘裡。
遊人篝燈束炬以往,岩石互鎖,乍隘乍廓,绀乳時滴,陰氣逼人,火色青閃。
五裡,至開山堂,坐可百人,有石床、石鼓、石盆。
過此,益凜凜,故莫窮其源。
】 舊産錢一十二貫七文。
九峰院興城裡。
以山峭拔若筆格名,與芙蓉、壽山号曰三山。
大中二年,僧僧賢創。
【(底本作“僧僧賢”,崇抄作“僧□賢”。
)】鹹通二年,号九峰鎮國禅院。
【柳公權書。
】大順元年賜僧慈惠禅師并紫衣。
舊産錢一十貫五十一文。
【“曾記”:九貫三百文。
】 清流院接下裡。
三年置。
舊産錢一貫七百六十三文。
洪福院欽德裡。
同年置。
舊産錢九百九十文。
【“曾記”:九百八十二文。
】 翠林院高遷裡。
同年置。
舊産錢二貫三十四文。
【“曾記”:二貫二百三十四文。
】 鹫峰院長壽裡。
八年置。
舊産錢三百九十九文。
南山院恭順裡。
十年置。
舊産錢三貫八百四十二文。
東林院興城裡。
鹹通三年置。
舊産錢一貫二十文。
吉祥院高陽裡。
六年置。
舊産錢三百六十六文。
幽居院施化裡。
廣明元年置。
舊産錢二貫一百二十六文。
廣明郁林院德風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貫八百四十二文。
【“曾記”:一貫七百四十二文。
】 清涼院施化裡。
光啟元年置。
舊産錢三貫四百五文。
【《縣申》:三貫四百文。
】 壽山廣應院稷下裡。
三年置。
開山僧号妙覺。
龍紀元年改今額。
壽山石【潔淨如玉。
大者可一、二尺。
柔而易攻,(底本作“□未而易攻”,庫本作“許潤而易攻”,據崇抄改。
)蓋珉類也。
五花石坑,相距十數裡,紅者,髹者,缃者,紫者,(底本作“紅者髹者缃者紫者”,庫本同,崇抄作“紅者、绀者、紫者、髹者”。
)惟艾綠者難得。
正若登山,視罅鑿之,(底本作“正若登山紀罅”,據庫本改“紀”為“視”,崇抄作“止若登山視罅”,“正”、“止”疑為“工”字。
)僅容身,乃側肩入,盡柹而後見,或竟不值,終□窮取。
(底本作“成竟不值終□窮取”,崇抄作“成竟不慎終□窮取”,據庫本改。
)今益深遠矣。
】 舊産錢一十二貫九百四文。
蓮花院甯碁裡。
大順二年置。
有銅鑄閩王像一軀。
【相傳三鑄而後成。
】 舊産錢五貫八十五文。
【“曾記”:五貫七十五文。
】 金峰院越城裡。
三年置。
舊産錢一百三文。
安國寺忠信裡。
始曰龍丘。
會昌例廢。
乾甯二年,忠懿王複之。
光化初,僧師備自雪峰來居焉。
館徒常千人。
高麗、日本諸僧亦有至者。
【師備,閩縣江南人也,号宗一禅師。
長興元年,閩王延鈞所立碑文:“節度副使王延禀舍”。
石刻今存。
】晉開運中,淮兵入寇,蹂為荒墟。
皇朝祥符四年,仍故址新之。
卧龍山【石刻三字。
程公師孟詩:“聞說林泉便訪尋,平田一徑上孤岑。
榕陰落處宜千客,(崇抄作“宜諸客”。
)荔子生時直萬金。
盡放遲回官舍近,不妨閑坐石門深。
四邊稻熟征租了,(底本作“正租了”,據崇抄改。
)稍惬侬家出郭心。
”時陳先生襄、劉先生彜、湛郎中俞同遊,各有和詩。
《舊記》雲:陳寶應時,此山有巨石無故自移。
】 箋經台【祥符四年,僧可度即此院之北台箋《楞嚴經》。
景祐四年,夏英公竦記其事。
】 得愛亭【元公绛詩:“朱轓何事獨來頻。
(底本作“朱幡”,崇抄作“朱旙”,據庫本改。
)不為溪山隻為民。
最愛年年禾稻熟,(底本作“年年千頃稻”,據庫本改。
)時豐自有壤歌人。
”】 放生池 舊産錢一十三貫五百一十三文。
【“曾記”:一十二貫九百六十一文。
】 小資福院興城裡。
同年置。
舊産錢六十五文。
【“曾記”:六十三文。
】 五台院同裡。
光化三年置。
舊産錢五十二文。
興國院施化裡。
天複二年置。
舊産錢二百九十四文。
【“曾記”:二百六十文。
】 廣平院同裡。
【縣申:蕉溪屯。
】天祐四年置。
舊産錢一貫八百五十二文。
賢沙寺懷賢裡。
升山之下。
梁開平元年置。
本安國宗一禅師塔院也。
【(底本作“舊産國”,據庫本、崇抄改。
)《宗一碑》雲:“開平二年十二月,靈龛歸懷賢裡飛山之原。
”即此。
謝三郎者,閩縣人,釣魚江上。
年三十,投釣翻舟,入芙蓉山為頭陀行,後居焉。
】晉開運三年,淮兵寇閩,焚掠幾盡。
皇朝天禧二年,僧戒珠始葺而新之。
紹興三十一年,朱丞相倬奏請為功德院,敕賜教忠崇報為額。
飛來山【在寺前。
寺門有飛山二字,劉提刑峤書。
按察使安稹詩:“升山遊罷到賢沙,松桧陰中一境賒。
自愧簪纓趨仕路,翻憐泉石屬僧家。
尋窮越國真仙迹,(底本作“真山迹”,據庫本、崇抄改。
)見盡閩封好物華。
幸接憑熊擁千騎,(崇抄作“畫熊”,據底本、庫本改“憑熊”,謂憑熊轼也。
)紅旌歸去照殘霞。
”太守葉棣詩:“亂山深處款禅扃,十裡松陰步障行。
翠竹黃花幾開發,南星北鬥自高明。
樓台日轉天邊影。
鐘磬風回地底聲。
為問閩江船釣客,謝家誰更未知名。
”】 靜遊亭【崖南百步。
有運使龐公籍留題長篇。
後劉待制夔詩雲:“題詩人已貴,衮路冠三台”。
程公師孟詩:“石磴高軒榜靜遊,度年紅葉少驚秋。
使君會得山僧意,不放笙歌到上頭。
”】 熙春台【亭之西。
】 不溢泉【亭東十步。
】 鬼磨石 仙升崖 朵芝崖 息龜池 寒岩 覽秀亭 小隐 舊産錢六貫四百五十七文。
白泉院長壽裡。
二年置。
舊産錢五百五十九文。
隐峰院施化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貫四百一十九文。
【“曾記”:一貫八百四十一文。
《縣申》:一貫四百四十九文。
】 資聖院稷下裡。
四年置。
舊産錢五百八十六文。
【“曾記”:五百六十文。
】 嵩山院江陽裡。
乾化元年置。
郡郭曉雲淡,(底本、庫本作“曉雲淡”,崇抄作“曉雲漠”。
)禅齋春草長。
澗青連竹色,山靜帶茶香。
(底本作“花香”,據庫本、崇抄改。
)更有名僧在,茅庵住上方。
”則當時有寺可知矣。
(底本作“十宇可知”,庫本作“蔔宇”,據崇抄改。
)】 任仙公台上升處。
祠堂【陶隐居《登真注訣》雲:“玉溜山在海中。
赤鬓子謂之地肺,肺門,晉太元中,任敦自茅山往居之十餘年,乃自玉溜來居此,其後又往玉笥山,後複來居于王霸壇,得金版仙訣,丹成上升。
因号升山。
”今台及洗藥池存。
運使石赓詩:“衰年腳手倦跻攀,今日憑高一解顔。
驅得江山來目下,(底本先書“目下”,旁校改“目”為“日”,庫本、崇抄皆作“目下”。
)化将樓殿出雲間。
真人煉藥仙都近,釋子焚香佛界閑。
塵事數來甯易得,放歌須盡夕陽還。
”(底本、庫本皆作“後歌”,據崇抄改。
)程守師孟詩:“行處松蘿深似幄。
望中城郭細如棋。
清泉可惜藏岩下,不作先生洗藥池。
”陳先生襄詩“雲中直有三清路,塵外都如一局棋。
聞欲引泉添洗藥,未應奪我鳳凰池。
”通判陳鑄詩:“任公何代此升仙,萬仞仙台倚翠巅。
石徑層層封綠藓,松蘿步步拂青煙。
海中島嶼分諸國,野外雲霞萃一川。
賢守乘秋縱登賞,不妨吟到夕陽天。
”】 舊産錢六貫三百四十七文。
石泉院州北,觀風裡。
越王山之北。
石壁峭直,泉出其下。
元和中,僧紹先表請建院于泉側,敕号石泉。
舊産錢二貫七十六文。
芙蓉院稷下裡,山如芙蓉。
大和七年,僧靈訓創。
【(底本作“僧僧訓”,據崇抄改。
)】鹹通八年,以鹹通延慶禅院為額。
皇朝改太平興國禅院。
芙蓉洞【洞口可丈許,萦纡十餘裡。
遊人篝燈束炬以往,岩石互鎖,乍隘乍廓,绀乳時滴,陰氣逼人,火色青閃。
五裡,至開山堂,坐可百人,有石床、石鼓、石盆。
過此,益凜凜,故莫窮其源。
】 舊産錢一十二貫七文。
九峰院興城裡。
以山峭拔若筆格名,與芙蓉、壽山号曰三山。
大中二年,僧僧賢創。
【(底本作“僧僧賢”,崇抄作“僧□賢”。
)】鹹通二年,号九峰鎮國禅院。
【柳公權書。
】大順元年賜僧慈惠禅師并紫衣。
舊産錢一十貫五十一文。
【“曾記”:九貫三百文。
】 清流院接下裡。
三年置。
舊産錢一貫七百六十三文。
洪福院欽德裡。
同年置。
舊産錢九百九十文。
【“曾記”:九百八十二文。
】 翠林院高遷裡。
同年置。
舊産錢二貫三十四文。
【“曾記”:二貫二百三十四文。
】 鹫峰院長壽裡。
八年置。
舊産錢三百九十九文。
南山院恭順裡。
十年置。
舊産錢三貫八百四十二文。
東林院興城裡。
鹹通三年置。
舊産錢一貫二十文。
吉祥院高陽裡。
六年置。
舊産錢三百六十六文。
幽居院施化裡。
廣明元年置。
舊産錢二貫一百二十六文。
廣明郁林院德風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貫八百四十二文。
【“曾記”:一貫七百四十二文。
】 清涼院施化裡。
光啟元年置。
舊産錢三貫四百五文。
【《縣申》:三貫四百文。
】 壽山廣應院稷下裡。
三年置。
開山僧号妙覺。
龍紀元年改今額。
壽山石【潔淨如玉。
大者可一、二尺。
柔而易攻,(底本作“□未而易攻”,庫本作“許潤而易攻”,據崇抄改。
)蓋珉類也。
五花石坑,相距十數裡,紅者,髹者,缃者,紫者,(底本作“紅者髹者缃者紫者”,庫本同,崇抄作“紅者、绀者、紫者、髹者”。
)惟艾綠者難得。
正若登山,視罅鑿之,(底本作“正若登山紀罅”,據庫本改“紀”為“視”,崇抄作“止若登山視罅”,“正”、“止”疑為“工”字。
)僅容身,乃側肩入,盡柹而後見,或竟不值,終□窮取。
(底本作“成竟不值終□窮取”,崇抄作“成竟不慎終□窮取”,據庫本改。
)今益深遠矣。
】 舊産錢一十二貫九百四文。
蓮花院甯碁裡。
大順二年置。
有銅鑄閩王像一軀。
【相傳三鑄而後成。
】 舊産錢五貫八十五文。
【“曾記”:五貫七十五文。
】 金峰院越城裡。
三年置。
舊産錢一百三文。
安國寺忠信裡。
始曰龍丘。
會昌例廢。
乾甯二年,忠懿王複之。
光化初,僧師備自雪峰來居焉。
館徒常千人。
高麗、日本諸僧亦有至者。
【師備,閩縣江南人也,号宗一禅師。
長興元年,閩王延鈞所立碑文:“節度副使王延禀舍”。
石刻今存。
】晉開運中,淮兵入寇,蹂為荒墟。
皇朝祥符四年,仍故址新之。
卧龍山【石刻三字。
程公師孟詩:“聞說林泉便訪尋,平田一徑上孤岑。
榕陰落處宜千客,(崇抄作“宜諸客”。
)荔子生時直萬金。
盡放遲回官舍近,不妨閑坐石門深。
四邊稻熟征租了,(底本作“正租了”,據崇抄改。
)稍惬侬家出郭心。
”時陳先生襄、劉先生彜、湛郎中俞同遊,各有和詩。
《舊記》雲:陳寶應時,此山有巨石無故自移。
】 箋經台【祥符四年,僧可度即此院之北台箋《楞嚴經》。
景祐四年,夏英公竦記其事。
】 得愛亭【元公绛詩:“朱轓何事獨來頻。
(底本作“朱幡”,崇抄作“朱旙”,據庫本改。
)不為溪山隻為民。
最愛年年禾稻熟,(底本作“年年千頃稻”,據庫本改。
)時豐自有壤歌人。
”】 放生池 舊産錢一十三貫五百一十三文。
【“曾記”:一十二貫九百六十一文。
】 小資福院興城裡。
同年置。
舊産錢六十五文。
【“曾記”:六十三文。
】 五台院同裡。
光化三年置。
舊産錢五十二文。
興國院施化裡。
天複二年置。
舊産錢二百九十四文。
【“曾記”:二百六十文。
】 廣平院同裡。
【縣申:蕉溪屯。
】天祐四年置。
舊産錢一貫八百五十二文。
賢沙寺懷賢裡。
升山之下。
梁開平元年置。
本安國宗一禅師塔院也。
【(底本作“舊産國”,據庫本、崇抄改。
)《宗一碑》雲:“開平二年十二月,靈龛歸懷賢裡飛山之原。
”即此。
謝三郎者,閩縣人,釣魚江上。
年三十,投釣翻舟,入芙蓉山為頭陀行,後居焉。
】晉開運三年,淮兵寇閩,焚掠幾盡。
皇朝天禧二年,僧戒珠始葺而新之。
紹興三十一年,朱丞相倬奏請為功德院,敕賜教忠崇報為額。
飛來山【在寺前。
寺門有飛山二字,劉提刑峤書。
按察使安稹詩:“升山遊罷到賢沙,松桧陰中一境賒。
自愧簪纓趨仕路,翻憐泉石屬僧家。
尋窮越國真仙迹,(底本作“真山迹”,據庫本、崇抄改。
)見盡閩封好物華。
幸接憑熊擁千騎,(崇抄作“畫熊”,據底本、庫本改“憑熊”,謂憑熊轼也。
)紅旌歸去照殘霞。
”太守葉棣詩:“亂山深處款禅扃,十裡松陰步障行。
翠竹黃花幾開發,南星北鬥自高明。
樓台日轉天邊影。
鐘磬風回地底聲。
為問閩江船釣客,謝家誰更未知名。
”】 靜遊亭【崖南百步。
有運使龐公籍留題長篇。
後劉待制夔詩雲:“題詩人已貴,衮路冠三台”。
程公師孟詩:“石磴高軒榜靜遊,度年紅葉少驚秋。
使君會得山僧意,不放笙歌到上頭。
”】 熙春台【亭之西。
】 不溢泉【亭東十步。
】 鬼磨石 仙升崖 朵芝崖 息龜池 寒岩 覽秀亭 小隐 舊産錢六貫四百五十七文。
白泉院長壽裡。
二年置。
舊産錢五百五十九文。
隐峰院施化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貫四百一十九文。
【“曾記”:一貫八百四十一文。
《縣申》:一貫四百四十九文。
】 資聖院稷下裡。
四年置。
舊産錢五百八十六文。
【“曾記”:五百六十文。
】 嵩山院江陽裡。
乾化元年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