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未來

關燈
也可以開府建衙,有自己的貝子府了。

    ” “啊?”我愣住了,原來他說的是這個。

    呼……吓死我了,我放下心來,還好…… “這回你不着急了吧!”胤祥呼出的熱氣噴得我耳朵癢癢的,我紅了臉睨了他一眼:“是呀!謝謝你告訴我這個……”話未說完,嘴唇已被胤祥堵住了,唇上熱熱的,軟軟的,我腦子一懵,暈暈乎乎地什麼也想不起來了。

     康熙皇帝這次的興緻很高,今年似乎都是好消息——邊關暫無戰事,汛期也平平順順地過去了,年底豐收指日可待。

    皇帝指示此次南巡一切從簡,可也還是折騰了快一個月才都備齊了。

    德妃娘娘因此次不伴駕,倒也還悠閑,隻是每日裡都去幫皇太後整理行儀;太子爺得當大任,倒是興頭兒得很,帶了四爺和十三忙上忙下的,上書房去得倒比平日裡還要勤快。

    我私下裡算了算他的年紀也是奔三張兒的人了,可惜,他也隻是一個查爾斯王子,老子娘都是超健康的那種。

    胤祥封了貝子之後,倒是對政事感興趣了起來,忙裡偷閑來見我,話裡話外都透着那樣的意氣風發。

    我知道,這才是他,他本來的樣子,而不是之前那個滿身是刺,心卻依然柔軟的倔強少年。

     我原本覺得太子這麼一副急火火的樣子,在上書房這種機要重地跑來跑去的,是不是太紮眼了,難道他不在乎正在壯年的皇帝心裡是怎麼想的嗎?可有一天晚上與胤祥閑談時,聽他不時地談起一個人——索相爺索額圖。

    這位熙朝的重臣,一力地輔佐太子,因此皇帝才放心地把上書房大權交給太子爺。

    我心裡苦笑,這不是肉包子打狗嗎,可轉念又想到事情肯定沒這麼簡單,不過胤祥不會告訴我那麼詳細,更何況他自己也未必了解其中的真意。

     自從來了古代,許是離上層人物們近了,我慢慢地體會到了什麼是權謀之術。

    以前看小說也好,看史書也好,隻覺得其中的紛争是精彩絕倫。

    可現在自個兒深處其中了,才發現這實在是半點兒也不好玩——尤其是涉及到自己小命兒的時候。

    看着十三意興昂揚的樣子,我實在無法說他是後知後覺,就是我這個“先知先覺”的,到現在也還不知道,這件事兒究竟會如何發生,又會怎樣來結束。

    唯一可慶幸的十三是要跟皇帝走的,那無論如何這事兒應該是牽扯不到他的了,可留下來的四爺…… 不論我頭怎麼疼,心裡有多上火,以我眼下的身份地位就是再折騰,也不過是一滴水掉進湖裡,連個響兒都聽不到。

    因此也隻能暗中戒備,伺機而動了。

     選了個黃道吉日,太子爺、四爺還有索額圖等帶着文武百官恭送皇帝出了京城,轉過身兒來,四爺又親自護送德妃娘娘向西山進發。

    我在現代的家離香山很近,原本略有着近鄉情怯的感覺,可轉眼間就能看見馬車外四爺的影子,立刻又沒了心情。

    裡外裡的這些個不可言喻的心事兒,攪得我是坐立不安。

    最近唇上起了一溜兒的水泡,吃了多少丸兒牛黃清心也沒用,反倒讓我一趟趟地跑茅房,隻覺得腸子都細了。

    冬蓮她們卻隻當我是身子不爽,也倒未曾細想。

     眼看着蒼翠的西山就在眼前了,我知道四爺很快就得回京城去,那裡還有很多個事情要他處理,可我依然是一點兒轍沒有。

    四爺跟德妃請安辭行,我在一旁看着,他臨走時看了我一眼,見我皺緊眉頭,滿面擔憂的樣子倒是一怔。

    可四周都是人,他沒法說什麼,我也什麼都不能做,就這麼眼看着他絕塵而去。

     休整了一晚,我一早起來就在院子裡溜達。

    山上的空氣特别清新,想想那時候老爸老媽總是想盡法子拉着我去爬山,而我則是能躲就躲,甯願賴在被窩裡不動彈。

    可現在,心裡一痛,眼睛酸澀起來…… “小薇。

    ”冬蓮的聲音傳了來,我忙擦了擦眼,回過身兒來笑說:“你起來了?”冬蓮走過來看見我也是一愣:“你昨晚上沒睡好吧?這麼面青唇白的,早知道還不如讓你留在宮裡呢。

    ” “我沒事兒,就是沒休息好。

    走吧!”我活動了一下脖子,酸酸的。

    “你還是算了吧!快回去休息,這麼多人呢,還怕少了你一個不成?”說完用手一推我,努努嘴兒,“快去吧。

    ”我一笑:“成。

    我再去躺會兒,一會兒就來!”冬蓮點點頭走了。

    我也沒回屋,隻是走去花園子那邊冥思苦想。

     不知過了多久,太陽已是當頭照了,我想得頭都發漲了,還是沒主意,正懷疑自個兒是不是個笨蛋的時候,李海兒慌裡慌張從一邊兒跑了過來。

    他一擡頭看見我在這兒,就湊了過來,還沒等我開口問他,他就已經慌忙開口了:“小薇姐,你快去看看吧!主子剛拜完佛就說頭暈,這會兒子已是起不來身了,小的這就去叫太醫。

    ”說完忙的去了。

    我先是一驚,怎麼會病了,昨兒還好好的…… 病了!!我騰地站起身來。

    呵呵!真是太好了,這回不怕四爺他不來了。

    我擡腳就走,不管怎樣,得去看看德妃病得如何。

    康熙講孝道,兒子們不管真假也都是以孝為先,自己個兒額娘生病,四爺他無論如何也得來伺候。

    眼看着德妃暫居的正屋就在眼前,我做了個深呼吸,暗暗決定,隻要四爺來了,不管怎樣,我都不會讓他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