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慶四明志卷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二妃為惠妃順妃夫人為明徳夫人勅藏于廟近方刻石知衢州袁甫記【紹熙元年令王阮修縣志謂神遊之説不經然冦之欲掠也必蔔焉弗吉即散并海之民頼之宜其乆而不廢或又雲炀帝迹不至此陳棱伐琉球國廟于岱山朐山或因其臣祀其君如長沙祀定王而并祀高文二帝也】
宮觀
道隆觀縣南本東嶽廟宣和二年賜觀額守臣樓異所請也
寺院
禅院十
九峯山吉祥院縣北六十裡唐開元中高僧惠超居是山香栢岩草衣木食遂開此山其岩高峻不可到時聞鐘磬聲而已漢幹祐二年号曰崇福皇朝治平元年賜今名熙甯中始建輪藏其神靈甚邑人有禱必歸焉建炎初給事中黃龜年施辟支佛牙長四寸闊一寸舎利盈綴時見五色紹興十八年主僧法甯建大閣藏之刻石以記常住田一千五百六十六畆山三千七百七十九畆
普慈院縣北五裡舊名觀音唐大中十四年建皇朝治平元年賜今額世傳東晉韶高僧隐于此常住田九百一十八畆山三千一百二十畆
萬壽院縣東北三十裡舊名永福皇朝建隆元年建治平元年賜今額常住田九百六十畆山八千六百六十畆
保甯院縣東南海中舊名保安晉天福元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常住田一百四十九畆山一千二百二十九畆
祖印院縣東北海中舊名蓬萊晉天福五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常住田二百八十畆山一千二百九畆
延福院縣東四十裡舊名羅漢唐光化二年僧法融建皇朝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淳熙十四年更律為禅從守臣嶽甫請也常住田六百三十五畆山三千三百八十畆
梅岑山觀音寶陁寺在東海中梁正明二年建因山為名寺以觀音着靈使高麗者必禱焉皇朝元豐三年有防令改建賜名寶陁且許歲度僧一人從内殿承防王舜封請也紹興元年郡請于朝革律為禅嘉定七年甯宗皇帝禦書圜通寶殿四大字賜之且給降缗錢一萬俾新祠宇常住田五百六十七畆山一千六百七畆
廻峯院縣西皇朝建隆元年建常住田九百四畆山一千一百二十一畆
興善院縣西三十裡後唐大成二年建名小善皇朝治平元年賜今額常住田四百四畆山一千二百六十三畆
廣福院常住田四百二十四畆山九百九十八畆
教院六
超果院縣東海中舊名資福晉天福二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常住田三百七十二畆山二百二十五畆
化城院縣西海中舊名羅漢幹祐元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常住田五十畆山一百八十畆
資福院縣東北海中晉天福八年建常住田三十三畆山無
華雲寺縣東北海中舊名香蘭周顯徳七年建皇朝治平元年改賜空王建炎三年再賜今額常住田一百三十畆山四百四十畆
封崇院縣東海中舊名資福又名資國周廣順元年建皇朝大中祥符三年賜今額常住田一百六十七畆山五百一十二畆
接待觀音院常住田五畆山無
十方律院
潭石廣福院縣東南海中舊名崇壽皇朝端拱二年建熙甯元年賜名壽聖紹興三十二年改賜今名常住田五十八畆山一百八十七畆
甲乙律院六
翠羅院常住田一百八十一畆山三百九十畆
隆教院縣東北四十裡漢幹祐二年建名降錢皇朝大中祥符三年賜今額常住田三百六十一畆山一百六十一畆
保安院縣東北海中漢幹祐二年建常住田九十八畆山一百七十畆
梵慧院縣西海中唐鹹通中建漢幹祐二年立名壽聖皇朝開寶二年改賜超果治平二年再賜今額有佛殿記臨川晏【從享從文】複撰常住田三百畆山一百三十畆
普濟院縣西海中舊名山門漢幹祐元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常住田八十五畆山一百一十畆
普明院縣西北海中古泗洲堂也堵波二以鐵為之世傳阿育王所鑄錢氏忠懿王寘之于此皇朝大中祥符中賜院額紹興十八年僧昙解侈大之高麗入貢候風于此
叙遺【車駕廵幸已見郡志】
紀變
烏石塘三一在焉秦防一在下塘頭千歩砂一在桃花防昔皆大洋也百年之間或卷砂以為堤或推石以為塘中成膏腴不以人力然則海變桑田非虛言也
存古
安期先生洞在馬秦山世傳安期生隐于此因以名鄉焉
查浦在東夏侯曾先地志雲呉伐越次查浦深入至此宜勾踐不能忘也
皷吹峯在翁浦中其山之隂曰戰洋曰馬防其對即偃王祠也世傳孫恩之竄亦在此按恩自其叔泰以罪誅即竄海島史雖不指島名以地考之隆安四年夏四月寇浃口入餘姚五年二月丙子又自浃口攻句章及滬渎海鹽之敗自浃口複竄于海浃口蓋今定海昌國之間虎蹲交門之側也迹其出沒皆由于是則其巢穴容有在此者矣今之遺址為偃王為恩未可知也
□河古城去縣七八裡世傳始于此築城建邑以土輕移就鎭鼇今城基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