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慶四明志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五裡
樂家嶼山縣東南二十五裡
蘆山縣東南石湫浦
鬼嶼山縣東南石蓮灣好事者易名寳嶼山
小三山縣東南四十五裡
啟霞山縣東南七十裡
栢香岩啟霞山下
紫石頭山縣東南八十裡以石色得名
雲雩山縣東南八十裡
瑞岩山縣東南九十裡山有十二峰皇朝大中祥符五年有芝草生于青松峰之下守臣康孝基奏奉勑奬谕雲和氣所蒸靈苗載育時惟珍物着厥祥經省覽貢陳良增嘉媿想宜知悉诏碑具存
大蓬山縣東南一百裡
烏﨑山縣東南一百一十裡
大榭山小榭山縣東南一百二十裡
盤防山縣南七十裡水繞太白山隂而出凡三十六盤靈岩山縣南四十裡
陳山縣南三十五裡
飯鍫山縣南三十裡
?奧山去縣十五裡下有泗洲堂
長山縣南十五裡
南山縣南十裡
東山縣南十裡與南山對峙
龍山縣西南三十五裡形勢如龍
慈防山縣西南九十裡耆老相傳左慈嘗隠此山故以為名
筭嶼山縣西七十裡
新婦山縣西北六十裡
石壇山縣西北七十五裡其山有石如壇
伏龍山縣西北八十裡一名箬山其山跨東海西海之門宛若龍頭龍尾之形又若龍赴海之狀因名伏龍山内有刺史門石壇乳井産槵子木水産紫菜獨勝他所著名伏龍菜餅
叙水【渠堰碶閘橋梁津渡附】
水
海環縣之東南北山勢盤旋潮泥積淤善經理之皆可為田稍失隄防風潮沖擊則平田髙岸悉為水鄉淳熙十年令唐叔翰與水軍統制王彥舉統領董珍申府聞于朝支降錢米效錢塘江例疊石甃塘岸六百二丈五尺嘉定十五年接連增甃五百二十丈蓋府薦有請朝廷續賜費也其工役縣尹施廷臣水軍統制陳文分董之塘有峻坡捍禦甚固本縣又準行下于石塘盡處再築土塘三百六十丈以續之有永賴海晏二亭臨石塘之上經始之難後來者不可忽
大浃江縣南一裡與鄞江通
小浃江縣南一十五裡
富都湖縣南五十五裡又曰萬金湖周環三十裡溉民田二百餘頃
彭城湖縣南四十五裡溉民田一百餘頃夏侯曽先地志雲牆下湖周環一十裡即此湖也
楊溪縣南三十五裡
章家溪縣南三十裡
新婦潭縣南十五裡有娘娘祠
石湫縣東南三十裡水源出太白王荊公經行記所謂下靈岩浮石湫之壑是也鄭瓉黃中有詩雲一水玻瓈似苕霅羣山爼豆勝方壺
華家滙縣東南二十五裡
石蓮灣縣東南三十五裡
朱家浦縣東南四十裡
槎浦縣東三十裡
東泉池在縣東泉有二脈其東之脈鹹其西之脈甘甘泉常盈雖遇旱暵不耗竭鹹者多涸有時而出味未嘗雜皇朝嘉祐三年令鄭洙以石甃四旁其廣二十餘丈其長居廣之半其深得長四之一邑人至今防其利
鳳浦湖縣北七十裡
沈窖湖縣北一百裡溉民田數百頃
清水浦縣西三十裡
渠堰碶閘
通山碶縣東南海晏郷一百裡慶厯七年荊國王公安石宰鄞縣時鑿山為之
張監碶縣西五裡
石湫碶縣南三十五裡
黃滿堰縣南十五裡
太博堰縣南三十裡
坉埭堰縣南三十裡
楊木堰
橋梁
善慶橋【縣側半裡】
嘉定橋【縣東一裡】
曹家橋【縣東一裡】
市西橋【縣西二裡唐開元中建】
通利橋【縣西二裡】
雙橋【縣西二裡】
小浃江橋【縣南一十五裡熙甯六年建】
和尚橋【縣南十八裡】
大明洋橋【縣南二十裡嘉定中重建】
衛家橋【縣南二十五裡】
雙縴橋【縣南二十五裡】
童家橋【縣南二十五裡】
蔣博橋【縣南三十七裡】
石湫市橋【縣南三十裡寶慶二年重建】
四柱橋【縣南三十裡】
師姑橋【縣南三十五裡】
呈聖橋【縣東南五十裡】
撞山橋【縣西二十裡】
三石橋【縣西三十五裡唐貞元八年建】
孔浦橋【縣西五十裡漢幹祐元年建】
駱駞橋【縣西五十裡建隆元年建】
澥浦橋【縣西北六十裡唐大和二年建】
石橋【縣西南三十裡皇祐年中建】
津渡
大浃渡【縣南一裡】
小浃渡【縣南一十五裡】
東江渡
朱家渡
胡家渡
蘆浦渡【縣東一百裡乘半潮可抵昌國縣】
叙産【已見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