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慶四明志卷十三

關燈
建皇朝熙甯元年增壽聖二字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六十二畝山三千一百二十一畝 禅寂院縣東南三十五裡皇朝雍熙二年建治平元年賜額常住田一百九十九畝山三百二十畝 尊教院縣東南四十裡晉天福三年建名慧日皇朝治平元年賜今額常住田八十八畝山三百八畝 能仁院縣西南十裡皇朝乾德中建号東安院鹹平六年改承天院政和七年五月禦筆改今額俗呼爲南承天常住田二百六十七畝山無 聖壽寺縣西南六十裡唐鹹通五年建皇朝太平興國三年賜今額常住田三百六十七畝山無 法慈院縣西南七十裡舊号鳯山院唐鹹通七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常住田八十畝山無 崇法院縣南五裡舊号焚化院皇朝乾德五年建大中祥符三年賜今額常住田一百二十九畝山無 大悲院縣東十五裡舊爲金蓮庵上橋林氏所建存留院也院有千手眼大悲觀音像常住田六十七畝山無 天壽院縣西南六十裡舊号天井院皇朝建隆元年建治平元年改賜今額按周铢天壽院記雲四明山西南諸峯惟灌頂定光爲最高傍有瀑布防于兩山萬疊之間其下有三井?然澄深清澈見底是爲天井歲旱禱于井随求而應有金線蜥蜴之狀出而赴感興雲雷霈甘澤爲一方千裡之惠而年谷用登初僧有道凝者來自福唐建屋百楹于井上鄉人遂以天壽院名之丐于朝而得賜額也常住田二百三十畝山一千畝 惠安院縣東四十裡晉天福三年建皇朝大中祥符三年賜額常住田三百九十八畝山一千七百畝 普甯院縣西南五十裡舊号天王院唐鹹通十三年建皇朝大中祥符三年賜今額常住田一百畝山無 空相院縣西南七十裡舊号四明保安院晉開運二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常住田七十畝山無 方廣院縣西南五十裡舊号泗州院唐鹹通十一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常住田一百七畝山無 國甯寺縣西十五裡皇朝大觀二年建賜額常住田四十畝山無 妙智院縣西南七十裡舊号觀音庵漢幹祐二年建皇朝治平元年賜今額常住田一百畝山無 慈福院縣東三十裡舊号盛店保安院周顯徳二年建皇朝治平元年賜今額常住田一百一十畝山無【院舊有全師者年六十餘日誦妙法蓮華經三十餘年如一日以部計之萬五千矣世目之爲全法華淨照禅師臻老既詩之士大夫從而和者甚衆最後黃山谷一詩有雲攝意持經盡刼灰人間處處妙蓮開他時誦滿三萬部卻覔曹溪一句來其徒梵容以告大理寺镈徐耘将盡刻諸石耘因言朝廷名卿館閣英俊下至布衣之士有以好學謟天下号爲博極羣書未有精專如全者也今之名進士業經通登科者視經猶祭後刍狗往往堆積架上撥棄案邊泯然不複經目矣或曰吾經已明不必讀或實不明不能讀或酷聲利不暇讀此三情者豈不愧全哉】 慈恩院縣西南九十裡舊号小溪松岩院晉天福九年建皇朝治平二年十月賜今額常住田一十四畝山七十畝 翠岩山寶積院縣西南七十裡乾道三年賜額常住田九十九畝山無 明覺院縣東六十裡舊号明堂院唐寶正二年建皇朝治平元年賜今額寺有在在堂直龍圖閣舒亶記常住田九十四畝山九百八十畝 普光院縣東四十五裡舊号光化院晉開運二年建皇朝治平元年賜今額常住田二百二十畝山二百九十六畝 淨衆院縣東二十裡舊号齋堂院皇朝開寶二年建治平二年改賜今額常住田六十二畝山無 珠山淨土院縣東六十五裡晉天福元年建号珠山院皇朝治平元年賜今額常住田一百二十畝山二千八百畝 阮山廣福院縣東九十裡漢幹祐二年建号阮庵皇朝熙甯二年正月賜壽聖院額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七十畝山二千畝 多寶院縣東南八十裡舊号管江院皇朝開寶元年建治平二年改賜今額僧則交慈溪方氏子也始生遇相者曰此兒出家則成道長入多寶院師若旻大智照公照公講于錢塘祥符東院師與其徒六人服勤左右學益通号六羅漢凡有咨承大智可之遂傳其要歸住多寶訓講如大智告學者戒以不犯爲本律以持守爲功念念常存淨土立至忠肅陳公瓘與相好超然心契晚辟谷不食趺坐而逝天大暑數日不掩龛色不變也建塔院之西山敷文閣待制龍舒朱翌爲銘常住田八十五畝山六十八畝 法慶院縣東南八十裡舊号寶慶院唐幹甯元年建皇朝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常住田三百五十畝山三千八畝 雲龍院常住田一十畝山無 保安院常住無 教慈資福寺縣西南六十裡唐光化四年建名廣學皇朝大中祥符元年改名資壽後爲宣參政府功德寺賜今額常住田三百一十畝山無 雷峯院宣參政府功德院常住田一百五十畝山一千畝 勝像院史越府功德院 大中祥符寺縣東五十裡晉天福三年建名西溪皇朝治平三年賜名法寶嘉定中史尚書請爲功德寺十七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七十畝山三百畝 天福院縣西南八十裡皇朝治平中建 叙遺 存古 古鄮縣在縣東三十裡鄮山之東太平寰宇記雲漢光武爲賊所敗有奴耕于田而藏之獲免後議賞光武問奴欲何官奴雲欲得鄮縣令故俗号鄮縣爲官奴縣又十道四蕃志雲宋武微時避吏于此與人奴善奴名桂藏匿既乆爲吏所逼逐适值桂在田以土覆之得免後立官奴城以報之掘土築城之地名官奴池太平寰宇記以爲光武于史無所據今按宋書孫恩破上虞時劉裕嘗戍句章疑其爲宋武也 崜亭自剡至此溪灘碛高險行客往來皆此裝束齊仆射張稷曾生子于此乃名崜【出太平寰宇記】 東海海上有野人名庚定子舊説雲昔從徐福入海亡匿姓名自号庚定子土人謂之白水郎脂澤悉用魚膏衣服兼資絹布字訛亦謂之盧定子也【見太平寰宇記】 管公明先生墓在縣西四十裡聖女山蓋父老相傳雲然無碑碣可考 唐刺史黃晟墓與其母高陽郡太君齊氏其妻颍川縣君鐘氏墓俱在隠學山 梁山伯祝英台墓縣西十裡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二人少嘗同學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爲女也以同學而同葬見十道四蕃志所載舊志稱曰義婦冢然祝英台女而非婦也 陳國冢郡國志鄮山有陳國冢一名鴈栖墓昔國爲日南太守死有雙鴈随柩而歸栖墓上三年然後去【出太平寰宇記】 鄞女墓城南崇法院之西北王荊公安石宰鄞時生女周晬而殁葬于此将行别以詩雲年登三十已衰翁滿眼離傷秖自攻今泛扁舟來訣汝此生蹤迹各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