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城,左氏傳雲:取郜大鼎于宋。
梁丘,左氏傳:齊侯、宋公遇于梁丘。
宅城,漢封金日為宅侯。
芒砀山,漢高祖隐于此山。
宴台池,圖經雲:梁孝王鑿。
重館城,左氏傳:臧武仲宿于重館。
甲父城,左氏傳: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
觀魚台,左氏傳:觀魚于棠,即此地。
伏羲冢。
後漢中常侍侯覽墓。
範巨卿墓,後漢範式也。
◇濮州 盧津關,郡國志:高陵關,舊名盧津關。
瓠子河。
旄丘,爾雅雲:前高後下曰“旄丘”。
陶丘,爾雅雲:再成曰“陶丘”。
管城,按圖經,齊管仲與桓公再會于鄄,故有此城;一雲關龍逢所居,聲訛也。
新台,詩序:衛宣公作新台于河上。
堯母慶都廟。
曆山,即舜耕之地。
雷夏陂,夏書:雷夏既澤。
沮溝,夏書:■沮會同。
清丘,左氏傳:宋公、衛侯遇于清丘。
垂亭,左氏傳:宋公、衛侯遇于垂。
島,古老相傳,嘗有翔其上。
崇侯城,即崇侯虎之邑。
秦亭,左傳杜預注:範縣有秦亭。
崇墳,圖經雲:即崇侯。
闵子骞墓。
左伯桃墓。
◇襄州 鄧城。
大樊邑,仲山甫之國。
谷城縣,古谷伯國。
羅國城,春秋時附庸也。
中盧,古盧戎國。
ガ城,蕭何所封。
荊山。
岘山。
鹿門山。
漢江。
漳水。
沮水。
牽羊壇,雍州記雲:每刺史初上,皆羊繞壇,觀其轉數,以驗刺史臨州其年多少。
王粲宅。
谷伯廟。
卞和廟。
鹿門廟,蘇嶺山神也。
劉表墓。
王逸廟。
丁蘭廟。
堕淚碑。
杜預碑,在岘山上。
◇鄧州 六門堰,召信臣所造,以擁湍水,累石為之,旁開六石門,以節水勢。
鉗盧陂,張衡南都賦雲:其陂則有鉗盧玉池。
冠軍城,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冠軍侯。
岐棘山,上有三湫池;其下池,歲旱,民多禱。
松嶺,即古之魯陽關。
白水。
張平子宅。
菊水,其旁悉産芳菊,水極甘馨,谷中三十餘家,不複穿井。
鄧禹廟。
南陽縣,古申伯國。
博望故城,張骞所封。
魯陽關城。
光武台,即光武舊宅也。
百裡奚宅。
鄧禹宅。
陰氏宅,即陰後家。
宋均墓。
召信臣墓。
張平子墓。
百裡奚墓。
丹朱冢,荊州記雲:丹川,堯子之所封。
穰侯魏冉墓。
◇随州 季梁廟,按春秋随之賢臣也,使随侯修政,楚不敢伐。
神農廟,在厲鄉村,郡國志雲:厲山,神農所出。
厲山廟,炎帝所起也。
斷蛇丘,随侯見蛇傷,以藥傅之,蛇後銜珠以報,即此地。
氵差水,左傳:楚人除道梁氵差,營軍臨随。
漢光武宅。
舂陵古城。
隋文帝廟。
水。
◇金州 西城縣,本妫虛之地。
伏羲山。
女娲山,上有女娲廟。
藥父山。
古洵州城,唐置。
古氵育陽縣城。
安康石,圖經雲:歲饑則見,歲豐則沒于沙迹之下。
藥婦山。
八水河。
◇房州 竹山,即古庸國之地。
鬼田,圖經雲:此田每歲清明日,祭而燎之,以蔔豐儉,草至盡,即是豐年。
黃香冢。
古上庸城。
◇均州 武當山,一名仙室山,上有泉澗凡三十七所。
錫義山,水經雲:上有石壇,世傳列仙所居。
上庸城。
鄖鄉縣,古麋國之地。
唐濮王泰廟。
鄖城山。
上庸山。
唐濮王泰墓。
◇郢州 三闾大夫廟。
木山。
溫泉,冬日有素氣如煙。
楚武王廟。
汨口河。
龜鶴池,圖經雲:梅福養龜鶴之所。
宜陽關,魏文帝守隘之地。
隋富水縣古城。
文武廟,即楚文王、武王也。
◇唐州 泌河。
桐柏山,淮水所出。
棘陽城,漢舊縣。
太胡山,南都賦:天封太胡。
是也。
淮渎廟。
盤古廟。
珠潭。
湖陽縣,古蓼國;“蓼”,力牧切。
紫玉山。
湖陽公主墓,後漢光武之姊也。
◇許州 鈞台,今有鈞台驿,夏啟有鈞台之享,此其地也。
繁昌城,魏文帝受禅之地。
豢龍城古豢龍氏之邑。
東偏城。
射犬城,鄭大夫之邑。
東武城,燭之武所封。
颍城,考叔所封。
韓王都城。
魏景福殿基。
許由台。
巢父台。
陽子台,圖經雲:仙人陽子嘗隐居之。
高陽裡,即荀氏所居,舊稱西濠裡,縣令苑康改名。
德星亭,漢陳太丘父子所會社焉。
具茨山,與地志:黃帝往具茨,見大隗君,援以神芝圖。
氵蚩水,漢光武破王尋,氵蚩水為之不流,即此水。
魏文帝廟。
樊哙廟
梁丘,左氏傳:齊侯、宋公遇于梁丘。
宅城,漢封金日為宅侯。
芒砀山,漢高祖隐于此山。
宴台池,圖經雲:梁孝王鑿。
重館城,左氏傳:臧武仲宿于重館。
甲父城,左氏傳: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
觀魚台,左氏傳:觀魚于棠,即此地。
伏羲冢。
後漢中常侍侯覽墓。
範巨卿墓,後漢範式也。
◇濮州 盧津關,郡國志:高陵關,舊名盧津關。
瓠子河。
旄丘,爾雅雲:前高後下曰“旄丘”。
陶丘,爾雅雲:再成曰“陶丘”。
管城,按圖經,齊管仲與桓公再會于鄄,故有此城;一雲關龍逢所居,聲訛也。
新台,詩序:衛宣公作新台于河上。
堯母慶都廟。
曆山,即舜耕之地。
雷夏陂,夏書:雷夏既澤。
沮溝,夏書:■沮會同。
清丘,左氏傳:宋公、衛侯遇于清丘。
垂亭,左氏傳:宋公、衛侯遇于垂。
島,古老相傳,嘗有翔其上。
崇侯城,即崇侯虎之邑。
秦亭,左傳杜預注:範縣有秦亭。
崇墳,圖經雲:即崇侯。
闵子骞墓。
左伯桃墓。
◇襄州 鄧城。
大樊邑,仲山甫之國。
谷城縣,古谷伯國。
羅國城,春秋時附庸也。
中盧,古盧戎國。
ガ城,蕭何所封。
荊山。
岘山。
鹿門山。
漢江。
漳水。
沮水。
牽羊壇,雍州記雲:每刺史初上,皆羊繞壇,觀其轉數,以驗刺史臨州其年多少。
王粲宅。
谷伯廟。
卞和廟。
鹿門廟,蘇嶺山神也。
劉表墓。
王逸廟。
丁蘭廟。
堕淚碑。
杜預碑,在岘山上。
◇鄧州 六門堰,召信臣所造,以擁湍水,累石為之,旁開六石門,以節水勢。
鉗盧陂,張衡南都賦雲:其陂則有鉗盧玉池。
冠軍城,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冠軍侯。
岐棘山,上有三湫池;其下池,歲旱,民多禱。
松嶺,即古之魯陽關。
白水。
張平子宅。
菊水,其旁悉産芳菊,水極甘馨,谷中三十餘家,不複穿井。
鄧禹廟。
南陽縣,古申伯國。
博望故城,張骞所封。
魯陽關城。
光武台,即光武舊宅也。
百裡奚宅。
鄧禹宅。
陰氏宅,即陰後家。
宋均墓。
召信臣墓。
張平子墓。
百裡奚墓。
丹朱冢,荊州記雲:丹川,堯子之所封。
穰侯魏冉墓。
◇随州 季梁廟,按春秋随之賢臣也,使随侯修政,楚不敢伐。
神農廟,在厲鄉村,郡國志雲:厲山,神農所出。
厲山廟,炎帝所起也。
斷蛇丘,随侯見蛇傷,以藥傅之,蛇後銜珠以報,即此地。
氵差水,左傳:楚人除道梁氵差,營軍臨随。
漢光武宅。
舂陵古城。
隋文帝廟。
水。
◇金州 西城縣,本妫虛之地。
伏羲山。
女娲山,上有女娲廟。
藥父山。
古洵州城,唐置。
古氵育陽縣城。
安康石,圖經雲:歲饑則見,歲豐則沒于沙迹之下。
藥婦山。
八水河。
◇房州 竹山,即古庸國之地。
鬼田,圖經雲:此田每歲清明日,祭而燎之,以蔔豐儉,草至盡,即是豐年。
黃香冢。
古上庸城。
◇均州 武當山,一名仙室山,上有泉澗凡三十七所。
錫義山,水經雲:上有石壇,世傳列仙所居。
上庸城。
鄖鄉縣,古麋國之地。
唐濮王泰廟。
鄖城山。
上庸山。
唐濮王泰墓。
◇郢州 三闾大夫廟。
木山。
溫泉,冬日有素氣如煙。
楚武王廟。
汨口河。
龜鶴池,圖經雲:梅福養龜鶴之所。
宜陽關,魏文帝守隘之地。
隋富水縣古城。
文武廟,即楚文王、武王也。
◇唐州 泌河。
桐柏山,淮水所出。
棘陽城,漢舊縣。
太胡山,南都賦:天封太胡。
是也。
淮渎廟。
盤古廟。
珠潭。
湖陽縣,古蓼國;“蓼”,力牧切。
紫玉山。
湖陽公主墓,後漢光武之姊也。
◇許州 鈞台,今有鈞台驿,夏啟有鈞台之享,此其地也。
繁昌城,魏文帝受禅之地。
豢龍城古豢龍氏之邑。
東偏城。
射犬城,鄭大夫之邑。
東武城,燭之武所封。
颍城,考叔所封。
韓王都城。
魏景福殿基。
許由台。
巢父台。
陽子台,圖經雲:仙人陽子嘗隐居之。
高陽裡,即荀氏所居,舊稱西濠裡,縣令苑康改名。
德星亭,漢陳太丘父子所會社焉。
具茨山,與地志:黃帝往具茨,見大隗君,援以神芝圖。
氵蚩水,漢光武破王尋,氵蚩水為之不流,即此水。
魏文帝廟。
樊哙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