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遺迹志卷十二

關燈
官名即循唐舊典職掌亦仿周禮六官之法也 黃履翁論宋官制 本朝官制有二曰國初舊制曰元豐新制舊制之善者則官職分治脈絡相統祿秩有階遷轉得序也新制之善者則省部諸司各有職掌郎曹等官不寄虛名也蓋國初懲藩鎭之朝官文臣多領外寄九寺三監皆爲空官特以是寄祿秩班序位而已向所典之事則别有職存也至元豐八年取唐六典與廷臣博議逾二年而法成本末次第歴歴條舉或正而治之或旁而治之或統而治之向者省部寺監之無職今其職舉矣向者郎曹卿監之虛官今其官定矣此元豐新制不爲不善也 王鏊震澤長語 宋初承五代三省無專職台省寺監無定員類以它官主判三省長官不預朝政六曹不厘本務給舎不領本職谏議無言責起居不注記司谏正言非特防供職亦不任谏诤以登台閤禁從爲顯宦不以官之遲速爲榮滞以差遣要劇爲貴途不以勲階爵邑爲輕重名之不正未有如宋之甚者也至元豐間始以唐六典而定官制 又曰宋時兩制皆文學名天下者始應其選雖一甲三人亦出知外任然後召試欲其知民事也其餘應試率皆一時有盛名者所謂制科是也故文學之士不至遺棄又通知民間利病以其曾試于外也我朝翰林侍從亦兩制之類率用高科一甲三人終不外任庶吉士毎科或選或不選立法之意本欲使之種學績文以爲異日公卿之儲士既預此選自可坐緻清要不複苦心于學又不通知民事天下以文學名者不複得預遺才頗多故不若制科之爲得也 宋登科記總目 太祖建隆元年進士十九人榜首楊砺 二年進士十一人榜首張去華 三年進士十五人榜首馬适 四年進士八人榜首蘇德祥 幹德二年進士八人榜首李景陽制科一人 三年進士一人榜首劉察 四年進士六人榜首李肅制科二人 五年進士十人榜首劉防叟 六年進士十一人榜首柴成務 開寳二年進士七人榜首安德裕 三年進士八人榜首張拱賜十五舉未及第人司馬浦等一百六人本科出身 四年進士十人榜首劉寅 五年進士十一人榜首安守亮 六年進士十一人榜首宋凖再試取十六人落一人諸科九十六人 七年停貢舉 八年進士三十一人省元王式狀元王嗣宗諸科二十四人 九年停貢舉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一百九人省元【阙】 狀元呂防正諸科二百七人十五舉以上一百八十四人凡五百餘人 三年進士七十四人省元【阙】 狀元胡旦諸科八十二人 四年停貢舉 五年進士一百二十一人省元【阙】 狀元蘇易簡諸科五百三十四人 六年七年停貢舉 八年進士二百三十九人省元王禹偁狀元王世則諸科二百八十五人 雍熈元年停貢舉 二年進士二百五十八人省元陳充狀元梁灏諸科六百九十九人 三年四年停貢舉 端拱元年進士二十八人諸科一百一人覆試得進士諸科七百人又武成王廟重試得進士三十一人諸科八十九人省元程宿是年不臨軒 二年進士一百八十六人諸科四百七十八人省元陳堯叟狀元同 淳化元年二年停貢舉 三年進士三百五十三人諸科七百七十四人省元孫何狀元同 四年五年至道二年三年并停貢舉 眞宗鹹平元年進士五十人諸科一百五十人省元孫 僅狀元同 二年進士七十一人諸科一百八十人省元孫暨狀元同 三年進士四百九人諸科一千一百二十九人省元李庶幾狀元陳堯咨 四年停貢舉制科七人 五年進士三十八人諸科一百八十二人省元王曾狀元同 六年停貢舉 景德元年停貢舉 二年進士二百四十七人諸科五百七十人省元劉滋狀元李迪 三年停貢舉制科二人 四年停貢舉制科二人 大中祥符元年進士二百七人諸科三百二十人 省元鄭向狀元姚晔 二年親試東封路進士三十一人狀元梁固三年停貢舉 四年親試汾隂路進士三十一人狀元張師德 五年進士一百二十六人諸科三百七十七人省元【阙】 狀元孫奭 六年停貢舉 七年毫州南京路進士二十一人狀元張觀八年進士二百八十人諸科六十三人省元高餗狀元蔡齊 九年停貢舉 天禧元年二年停貢舉 三年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