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遺迹志卷十一

關燈
西轉運使陳堯佐判都水監張鞏 戶部副使張焘 太師溫國諡文正司馬光 内侍省副都知張茂則 龍圗閤待制河北都轉運使張商英 元河南河北肅政防訪使尚文 尚書諾海 禦史劉赓 太師恒陽王諡文貞額森布哈 河南河北道佥事阿噜托琳 榮祿大夫集賢大學士賈魯 太史郭守敬丞相托克托 國朝工部尚書安然 少保太子太傅兵部尚書諡肅愍于謙 戸部尚書諡恭定年富 都察院右都禦史王暹 河南右布政使王亮 ?帝廟【有三處一在城西南隅即佑聖觀今改爲大道宮祀北方?武之神一在安遠門之甕城内一在朩魚寺之廟兒岡濓有記見藝文】 樊将軍廟【在仁和門外祀漢樊哙今廢】 漢夀亭侯廟【有數處一在安遠門迤南街東廣福坊俗呼爲大關王廟一在大梁驿北隣俗呼爲小關王廟一在大梁門城下一在西關金梁橋東今汴城五門皆有關王廟惟安遠門則?帝廟以北方之神故也】 城隍廟【在城内新昌坊元河南路都緫管劉福建王秋澗有記見藝文國朝洪武二年诰封爲承天鑒國司民顯聖王明年诏天下諸城隍俱革前代封爵各從本府州縣之名而開封府城隍诰命見存洪熈元年道士範景新重脩天順五年淪于水道士蕭守正葺完】 旗纛廟【在都司公署之後祀昭烈武成王而下歴代諸名将宣武衞以附都司不置】 二相廟【舊在城内祀子遊子夏今失其處】 皮塲公廟【在城内東北隅相傳皮塲土地主瘍疾之不治者或曰皮塲公即鄭大夫子皮也代父子展爲上卿執國政鄭饑而未及麥民病子皮以父之命饩國人粟戸一鐘鄭人德之立廟以祀之而汴城距鄭不遠故亦廟祀焉二說未知孰是】 宋朝燕翼诒謀錄 京師試于禮部者皆禱于二相廟二相者子遊子夏也子遊爲武城宰子夏聘列國不知何以得相之名也今行都試禮部者皆禱于皮塲廟皮塲即皮剝所也相傳皮塲土地治瘍疾之不治者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诏封爲靈贶侯其後累封明靈昭惠王今廟在萬壽觀之晨華館館與貢院爲隣不知士人之禱始于何時舘因何而置廟也 梓潼廟【在蔡河灣即宋太學中之桂香祠太學徙而祠存乃稱梓潼廟雲舊祀文昌司祿宏仁帝君左右桂祿二籍僊官凡應試士子祈禱有應】 東嶽廟【在城内東隅祀泰山之神祥符元年十月诏封爲東嶽天齊仁聖王四年五月尊稱帝号國朝厘正祀典稱東嶽泰山之神焉】 二郎廟【在城南之奉神岡即灌口二郎神也正統十三年戊辰四月汴旱祈雨有感祥符知縣米榮縣丞朱璟重修殿宇煥然一新開封府儒學教授三衢吾用溥撰碣記今尚存】 火神廟【在城内鼓樓東祀祝融之神也初宋徽宗建火星觀于太乙宮側右正言任伯雨有疏止之茲廟不知立于何時無所考】 德安公廟【在城北作坊即夷門山神也景德四年十二月加封德安公诏葺其廟命開封府春秋緻祭今廢】 崔府君廟【在城北相傳唐滏陽令死爲神主幽防事廟在磁州淳化初民于此置廟後诏修殿宇賜名防國廟及送衣服供具景德元年重修毎歲春秋命開封府緻祭後封防國顯應公雲今廢】 石靈公廟【在相國寺橋之西汴河南岸相傳汴京之南有周令公墓墓前二石人頗着恠異之迹人或遇之乃稱魯校書石押衙都人因立廟以祀之故稱之曰石靈公】 金龍四大王廟【在祥符縣治之南汴河北岸州橋之側祀河神也今爲居民侵占狹小矣】普濟廟【在城西南隅景福坊即九龍堂也大中祥符四年夏六月诏令完葺因賜今名今廢】三官廟【城内外有數處其最著者在西關外二裡許宣德間建正統辛已圮于水殿宇廟貌皆壊成化壬辰布政司照磨熊剛管修别工有餘材松木百餘根助葺是廟而開封府知府河東張岫爲之記碑刻立于殿前見存】 宋濓論三官 按漢熹平間漢中有張脩爲太平道張角張魯爲五鬥米道其法畧同而魯爲尤盛蓋自其祖陵父衡造符書于蜀之鶴鳴山制?卒祭酒等号分領簿衆有疾者令其自首書氏名及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薶之地其一沈之水謂之天地水三官而三官之名實昉于此夫至高者天至厚者地水縱大亦兩間一物耳何得與天地抗哉今并稱之爲三吾未知其何說也 玉皇廟【在南薫門外上城内官路之西相傳爲玉清昭應宮遺址也天聖七年夏六月丁未宮燬于火僅存長生崇壽二殿诏不複修改爲萬夀觀乃以崇夀殿更名太霄殿奉玉皇銅像後燬于金兵成化丁亥道士董道靜募縁興建玉皇廟于此地又移五嶽觀中五嶽四渎像于中殿蓋五嶽觀在教塲之西密迩此地洪武已酉爲雷火所燬止存諸像道士董道靜因移寘于是廟中今見存】 庵 觀音庵【在城内大甯坊朩塲街之南國朝洪武三十年尼僧人栢等剏建】 圎通庵【在仁和門裡宣平坊國朝洪武二十一年尼僧勝海等剏建汴人呼爲老君庵】 曹僊姑庵【舊名寳箓堂在金梁橋之西南宋徽宗建以爲曹僊姑所栖之處後姑化去遂爲女冠所居國朝洪武三十二年黃河入城渰沒圮壊有祠堂記碑乃移置延慶觀内今見存】 以上三庵皆尼庵也今俱廢 鄭昻撰希元觀妙先生祠堂記 先生姓曹氏諱道沖字沖之全趙甯晉人贈中書令尚書令保貴之來孫襄悼魏國公利用之族孫也父宗喆故承務郎欽州靈山縣主簿母石氏五代晉之後初魏國公章聖時和戎有大勲賜都城普惠坊第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