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志卷第二

關燈
北至導墩五十四裡入湖州界 東北至七裡店九十三裡入秀州界 西北至千秋嶺一百九十八裡入宣州界 南至白峰鋪一百五十三裡入嚴州界 水路 東至浙江沿海郭瀝港一百二十九裡入秀州界 南至浙江中流三十六裡入紹興府界 北至下塘大港導墩五十四裡入湖州界 東北至上塘運河七裡店九十三裡入秀州界 東南至浙江中流三十六裡入紹興府界 西南自浙江入溪至白峰一百五十三裡入嚴州界 縣 望錢塘望仁和望餘杭 望臨安緊富陽緊于潛 上新城上鹽官中昌化 鎮 江漲橋鎮臨平鎮範浦鎮 右并端拱元年置隸仁和縣 湯村鎮 右本仁和鎮端拱元年改隸仁和縣 南新鎮 右熙寍五年置隸新城縣 在城八廂【吏部注大小使臣分治煙火賊盜公事】 宮城左一左二左三 右一右二右三右四 城南北兩廂【紹興十一年五月七日郡守俞俟奏請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裡人煙繁盛各比一邑乞于江漲橋浙江置城南北左右廂差親民資序京朝官主管本廂公事杖六十以下罪聽決奉】 【聖旨依】 城南左廂【舊治便門外一裡浙江跨浦橋北今徙于白壁營】 城北右廂【治餘杭門外六裡江漲橋鎮】 城東西都巡檢使【乾道三年四月二十日郡守王炎奏請以城外東西廂地分廣闊巡邏稀疏乞于見任官内路逐有武勇之人二員兼城東西巡檢使各差軍兵三十人帶器仗巡警措置盜賊奉】 【聖旨依】 城東都巡檢使司【治城東一裡羅漢院之南】 城西都巡檢使司【治城西三裡赤山之南】 城社〔門附〕 九域志隋楊素刱州城周回三十六裡九十步有城門十二東曰便門保安崇新東青艮山新門西曰錢湖清波豐豫錢塘南曰嘉會北曰餘杭有水門五東曰保安南水北水北曰天宗餘杭【資治通鑒載後周景福二年錢镠發民夫二十萬及十三都軍士築杭州羅城周七十裡南門曰龍山東門曰竹車南土北土保德北門曰北關西門曰涵水西關城中又有門曰朝天門曰炭橋新門曰鹽橋門今廢土人猶以門稱焉】 社壇舊在利涉門内【今嘉會門】一百步今徙于城西一裡昭慶寺 戶口 自陳置錢塘郡隋廢郡為杭州戶一萬五千三百八十唐貞觀中戶三萬五百七十一口一十五萬三千七百二十九開元中戶八萬六千二百五十八太平寰宇記載 皇朝初戶主六萬一千六百八客八千八百五十七九域志戶一十六萬四千二百九十三客三萬八千五百二十三 兩朝國史戶二十萬五千五百六十九今 戶二十六萬一千六百九十二 口五十五萬二千六百七 廨舍 府治舊在鳳皇山之右子城南曰通越門北曰雨?隻門【錢氏舊造至和元年郡守資政殿學士給事中孫沔重建樞密直學士蔡襄撰記并書刻石于門之右】建炎四年 翠華駐跸今徙治清波門之北以奉國尼寺【即淨因寺】故基創建 兩浙轉運衙太平興國三年錢氏納土是年五月丙戌始置轉運使以刑部郎中楊克遜充兩浙西南路轉運使宗正寺丞趙齊副之祠部郎中劉保勳充兩浙東北路轉運使右拾遺鄭遜副之熙甯七年四月癸巳檢正中書刑房公事沈拓言欲乞分浙東西為兩浙路轉運使于杭州置司【杭蘇湖常秀睦潤七州為浙西路越明台婺溫衢處七州為浙東路】 诏從之舊治在雨?隻門之北為南北兩衙今徙于湧金門南為轉運東西衙 提舉市舶衙舊在城中淳化三年四月庚午移杭州市舶司于明州定海縣以監察禦史張肅領之【今存市舶務】 通判南廳在府衙南 通判北廳在府衙東 安撫司參議官主管機宜文字幹辦公事廨舍在府治之左右 佥判察判節推察推司戶司法教授廨舍并在府治之左右 府院在府衙門之西【錄事參軍廨舍附之】 左司理院在府衙之東【司理參軍廨舍附之】 右司理院在府衙之西【司理參軍廨舍附之】 學校 至聖文宣王廟舊在府治之南子城通越門外有稽古閣奉安 禦書宣和中本路廉訪使降 禦書殿牓曰大成【錢塘仁和縣學附焉】 六經齋十二 經德進德炳文兌習 頤正贲文蒙養時升 益朋履信複古賓賢 建炎以來遷徙不常紹興元年于淩家橋東以慧安寺故基重建 六齋 升俊經德敦厚彌新 贲文富文 科舉 舊制三歲應 诏解七人崇寍頒三舍法于學歲貢七人宣和五年複科舉三歲解十四人紹興二十六年增西北流寓解額三人今解十七人 軍營兵籍附 禁軍 東南第三将自錢氏納土之後準 朝廷處分分屯駐劄【寨在東青門裡】有正副将各一員押隊官二員元管步軍九指揮大觀四年三月奉 聖旨撥威果第二十八雄節第九指揮往平江府駐劄宣和二年因讨睦州方寇準殿前司備奉 旨揮撥到威捷第一指揮馬軍并全捷第二第三指揮步軍并屬本将駐劄共見管八指揮元額四千八十人 威捷第一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威果第四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威果第五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威果第六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雄節第八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雄節第十六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全捷第二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全捷第三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京畿第二将元系東京畿縣陳留雍丘尉氏鄢陵陽武屯駐人兵建炎元年十一月準樞密院劄子差随統領劉俊前來杭州收捕陳通續準 樞密院劄子備奉 聖旨存留本将人馬在杭州就糧駐劄【營寨在東青門裡】有正副将各一員押隊官三員共管一十六指揮元額七千六百六十人 武騎第六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武騎第七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廣勇左一四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廣勇左一五指揮【元額五百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