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志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行在所
宮阙〔門附〕
大内在鳳皇山之東以臨安府舊治子城增築南曰麗正門【門外建東西阙亭百官待漏院】北曰和寍門【門外建百官待漏院】東曰東華門建炎中
車駕南巡
駐跸于此紹興七年二月降
诏巡幸建康府紹興八年三月
移跸臨安府下诏曰昔在光武之興雖定都于洛而車駕往反見于前史者非一用能奮揚英威遞行天讨上繼隆漢朕甚慕之朕荷
祖宗之休克紹大統夙夜危懼不常厥居比者巡幸建康撫綏淮甸既已申固邊圄獎率六軍是故複還臨安内修政事繕治甲兵以定基業非厭霜露之苦而圖宮室之安也故茲
诏谕想宜知悉
德壽宮在望仙橋之東【宮門外有百官待漏院】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四日奉
聖旨以德壽宮為名是月十一日
光堯壽聖太上皇帝降
诏退處是宮其日
今上皇帝登
寶位
皇子府
慶王府
恭王府
右在
德壽宮北
宗廟攢宮附
太廟在瑞石山之左
景靈宮在新莊橋之西【崇禋館道院在宮之南】
安穆
安恭皇後攢宮在錢湖門外三裡修吉寺
莊文太子攢所在錢湖門外二裡寶林院
郊社
圜壇在嘉會門外以南四裡三歲一郊
天
熙成殿【在壇側】
太社太稷壇在觀橋東北每歲春秋祀
社稷
九宮壇在東青門外一裡歲祀
九宮貴神
藉田先農壇在嘉會門外以南四裡玉津園之南紹興十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诏以來歲之春祗祓青壇親載黛耜躬三推之禮以風示于四方明年孟春二十有二日
太上躬耕藉田禮所自後歲祀
先農于此
高禖壇在嘉會門外以南四裡龍華寺歲祀
高禖
三省
尚書省【六部】中書省【後省】門下省樞密院【承旨司】
已上在和寍門外之北
台閣
龍圖天章寶文顯谟徽猷敷文閣在和寍門裡
禦史台在清河坊之西
秘書省在天井巷之東
光堯太上皇帝禦書
右文殿曰右文之殿門曰右文殿門
實錄院
日曆所
右附于秘書省
學校
太學紹興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奉
聖旨太學養士權于臨安府府學措置增展其格法令禮部讨論繼而于前洋街建立十四年三月己巳
光堯太上皇帝祗谒
先聖止辇于大成殿門外降登步趨執爵奠拜注視貌像翼翼欽慕複
幸太學禦敦化堂頒
手诏示樂育詳延之誠意命國子司業高闶講周易泰卦
賜群臣諸生坐垂聽講說首肯者再三複迂玉趾俯臨養正持志二齋顧瞻生徒肄業之所徘徊久之始命駕言還乾道五年奉
聖旨令兩浙轉運司臨安府重修
殿宇
光堯太上皇帝禦書
至聖文宣王廟曰大成之殿門曰大成殿門
光堯太上皇帝禦書
禦書閣牌曰首善之閣藏
光堯太上皇帝禦書石經
敦化堂【米友仁被旨書】
齋舍
服膺禔身守約習是養正
存心節性持志率履誠意
經德允蹈循理時中惇信
果行務本貫道觀化立禮
武學在前洋街紹興十六年四月初二日奉
聖旨令兵部讨論武士弓馬及試選去留格法申尚書省二十六年奉
聖旨令禮兵部檢會
祖宗以來武學養士典故施行乾道五年奉
聖旨令兩浙轉運司臨安府重修
殿宇
昭烈武成王殿
敦閱堂
齋舍
受成貴謀輔文中吉經遠
閱禮
諸王宮大小學在睦親宮之右
貢院在觀橋之西
别試所在貢院之側
經筵
講筵所資善堂
講筵閣
已上并在禁中
宮觀
太一宮在新莊橋之南【崇真館道院在宮之南】
萬壽觀在新莊橋之西【晨華館道院在觀之東】
四聖延祥觀在孤山紹興十六年建二十年賜今額【道院在觀之北】
三茅寍壽觀在城中七寶山紹興十六年賜今額
顯應觀紹興十九年于龍山西建立二十四年徙于湧金門外靈芝寺之右
旌忠觀紹興元年宣撫處置使張浚劄子據吳玠陳請陜西出兵自來祈禱三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