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廳輿圖說略

關燈
澎湖,距府治一百七十五裡、省會六百七十三裡(舊雲距府二百四十裡、省九百六十裡;今輪船用量水表量測得實);名初見「宋史」。

    相傳隋開皇中,虎贲陳棱曾略其地;是隋時知有澎湖。

    舊雲三十六島,實則有名目可紀者五十有五。

    元末設巡司,明初旋廢,移民墟地,棄逋薮者又數百年。

    鄭氏竊據,設安撫司。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圖;隸台灣縣,設巡檢一員。

    雍正五年,改設通判,兼海防事。

     地四面濱海,居民以捕魚為生;不産五榖,糧食惟恃台地接濟:海外瘠土也。

     康熙末朱一貴之亂,全台淪沒,惟澎湖獨存。

    嗣用兵七日平台,廷議以澎湖克而鄭氏降、澎湖存而全台複,疑台灣形勢在澎,拟移總兵駐其地;時漳浦藍鼎元方佐其族兄廷珍幕,亟上書論止之。

    實則澎雖不必為全台控制,而台、廈之沖有此天成屹鎮,設屯重兵、豐糗糒,彼縱橫海上者又安能越澎湖飛渡而絕無所顧忌耶? 就澎形勢,各島環列,中開一澳,可泊巨艘數十,出入不必候潮;台洋夏秋風濤洶湧,不能泊船,辄于此寄椗焉。

    外有西嶼為屏蔽,内有新城、龜山、蛇山(又名莳裡)相犄角。

    今于新城、龜山築炮台,更得扼吭當關之勢;無事時以之息避風濤,有事時以之往來策應。

    王公設險,誠無踰此者。

     附錄島嶼道裡 廳南十二嶼:虎井嶼距廳治三十六裡,桶盤嶼十二裡,金雞嶼七十裡,船路嶼六十五裡,沙狗嶼、馬鞍嶼并七十裡,船帆嶼六十六裡,南鐵砧嶼、頭巾嶼并六十九裡,鐘仔嶼八十五裡,南嶼(即大嶼)一百裡,八罩嶼六十六裡。

     廳東南五嶼:東嶼坪、西嶼坪距廳治七十裡,鋤頭增九十九裡,西吉嶼九十八裡,東吉嶼一百二裡。

     廳東六嶼:陰嶼距廳治三十裡,陽嶼三十五裡,香爐嶼三十裡,雞膳嶼三十五裡,鼓架嶼二十裡,椗釣嶼四十五裡。

     廳東北七嶼:長岸礁(即奎壁嶼)、員貝嶼距廳治并十九裡,雁晴嶼十二裡,籃笨嶼、屈爪嶼并三十裡,鳥嶼三十四裡,白沙嶼四十五裡。

     廳北八嶼:大倉嶼距廳治十八裡,涼傘嶼十三裡,中墩嶼二十裡,北山嶼二十四裡,金嶼三十五裡,險礁、土地公嶼并四十裡,吉貝嶼七十五裡。

     廳西北六嶼:大烈嶼、小烈嶼距廳治并三十一裡,空殼嶼三十六裡,北鐵砧嶼四十裡,姑婆嶼五十裡,目嶼六十裡。

     廳西五嶼:師公嶼距廳治十二裡,牛心灣十五裡,内外塹二十三裡,西嶼二十五裡,小門嶼二十三裡。

     廳西南六嶼:四角仔嶼距廳治十裡,雞籠嶼十五裡,花嶼六十裡,草嶼七十裡,大貓嶼、小貓嶼并七十九裡。

     綜計五十五嶼(原刊「裡」字)。

     埔裡六社輿圖說略 六社者何?曰埔裡、曰眉社、曰田頭、曰水社、曰審鹿、曰貓蘭;而以埔裡為着。

    紀埔社者,見黃叔璥(原刊「琳」字)「番俗六考」、鄧傳安「蠡測彙鈔、某氏「埔裡社紀略」,而以姚瑩之「石甫文集」為詳;實則非類鑿空,即同耳食。

    前人奏案,謂六社可墾田一萬二、三千甲者,亦屬躗言。

    事非目見耳聞,不足以傳信也。

     今上禦極之年,海防戒嚴,開山議起。

    台灣鎮總兵官吳光亮适略兵中路,爰有招撫埔裡六社之請。

    于是詢謀佥同,啟之辟之、攘之剔之,而六社之程途、戶籍、土地、物産、利害、興革,乃可得而詳。

    問其程之所由者凡四:出彰化城,迤北曆葫蘆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