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八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天福七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題詠【許廣淵留題雲亂峰環合處中見古精廬萬事盡不到數僧閑有餘嶺雲時聚散松竹晝清虛自辨一泉後多來長者車○邑令李淛雲青山遶屋藍光重流水沖階碧藓滋獨坐午窗誰晤語鹧鸪聲裡竹陰移】
崇恩報福院
在縣南二十裡紹興五年改今額
妙慈院【以下系尼寺】
在護國院之北舊為北禅院大中三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梵嚴院
在縣西六十五裡舊為建興院天成三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寶相院
在縣西七十五裡舊為石佛院天成五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持戒院
在縣西六十裡舊為淨名院建隆三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清修院
在縣西四十裡舊為淨安院天福八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法門寺
在縣南十五裡望仙村舊名淨土鹹通十一年建【元系空惠尼寺在花浦因水泛坍江遂移今地】祥符元年改今額
通靈塔
在縣北二裡祥禽鄉地名官塘口塔後即靈休靈佑廟
多寶塔
在縣西六十裡南新鄉地名回源即普向院也亦名金塔
鹽官縣
安國禅寺
在縣西北二百五十步唐開元元年建名鎮國海昌會昌五年廢大中四年複置名齊豐祥符元年改今額熙甯七年僧居則建大悲閣蘇文忠公題梁明年為之記藏殿後有唐會昌石經幢二寺門東有鹹通石幢一在殿下者二無歲月字畫類唐人悟空禅師塔前有古桧宣和閑朱(面力)移以去
記文【東坡作大悲閣記羊豕以為羞五味以為和秫稻以為酒(麥曲)糪以作之天下之所同也其材同其水火之齊均其寒暖燥濕之候一也而二人為之則美惡不齊豈其所以美者不可以數取欤然古之為方者未嘗遺數也能者即數以得妙不能者循數以得其略其出一也有不能而精粗見焉人見其二也則求精于數外而棄迹以逐妙曰我知酒食之所以美也而略其分齊舍其度數以為不在是也而一以意造則其不為人之所嘔棄者寡矣今吾學者之病亦然天文地理音樂律曆宮廟服器冠婚喪紀之法春秋之所去取禮之所可刑之所禁曆代之所以廢興與其人之賢不肖此學者之所宜盡力也曰是皆不足學學其不可傳于書而載于口者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古之學者其所亡與其所能皆可以一二數而日月見也如今世之學其所亡者果何物而所能者果何事邪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由是觀之廢學而徒思者孔子之所禁而今世之所上也豈惟吾學者至于為佛者亦然齋戒持律講誦其書而崇飾塔廟此佛之所以日夜教人者也而其徒或者以為齋戒持律不如無心講誦其書不如無言崇飾塔廟不如無為則飽食遊嬉而已矣是為大以欺佛者也杭州鹽官安國寺僧居則自九歲出家十年而得惡疾且死自誓于佛願持律終身且造千手千眼觀世音像而誦其名千萬聲病已而力不給則縮衣節口三十餘年铢積寸絫以迄于成其高九仞為大屋四重以居之而求文以為記餘嘗以斯語告東南之士矣蓋僅有從者獨喜則之勤苦從事于有為笃志守節老而不衰異夫為大以欺佛者故為記之且以風吾黨之士雲】
題詠【東坡悟空禅師塔已将民界等微塵空裡浮華夢裡身豈為龍顔更分别隻應天眼識天人自注雲宣宗微時師知其非凡人又題塔前雙桧當年雙桧是雙童相對無言老更恭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兩蒼龍又題僧爽白雞斷尾雄雞本畏烹年來聽法伴修行還應卻置蓮花漏老怯風霜恐不鳴又題雲古邑居民半海濤師來基築便能高千金用盡身無事坐看香煙繞白毫】
慶善寺
在縣西南二百步天監七年士人弘靈度因井中有光三日不止舍宅為寺地濱海遂以觀海為名會昌五年廢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有千佛閣門外有唐大中閑石經幢有窦思永撰銅僧伽像記葛蘩撰天台教院記不載
題詠【王競題圓照堂詩佛心開晦暝覺性極融明實相自然見客塵何處生銅瓶秋水淨草坐月華清不必曹溪去穿雲振錫行】
廷恩院
在縣西北舊系安國寺藏院建炎四年移額重建
題詠【蘇才翁留題雲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紗窗燕拂檐蓮子數杯嘗冷酒柘枝一曲試春衫階臨池面勝看鏡屋映花叢當下簾誰倚南樓指新月玉鈎素手兩纖纖】
普信院
在縣北二裡建炎三年移額建常接待遊僧故邑人止以接待名之
常樂寺
在縣南一裡大同二年建舊名永興治平二年改今額
惠明院
在縣西隆興元年移額建
薦福寺
在縣西三十六裡永明二年建舊名安善會昌五年廢大中十三年重建祥符元年改今額寺有第一代尚禅師塔
記文【張無垢九成作尚禅師塔記聖王之道有非文字所能書言語所能傳者是故未有六經而堯舜為聖帝禺稷臯夔為賢臣學不到文字言語外而守章句泥訓诂欲以用天下國家猶趨燕南征适越北鄉雖膏車秣馬風餐雨宿徒自苦耳于聖王之道漠如也孔子指二三子以無行而不與之說孟子指齊宣以是心足以王之說此豈可文字語言中求哉豈唯吾儒釋氏與其徒說法凡四十九年其為書五千四十八卷不為不多矣而臨絕之際乃拈華注目傳正法眼藏于迦葉彼前日科分派别皆為無用然文字語言不可欺世而迦葉之傳易以罔人惟天資高明不肯自昧者乃可以真得末後之學惟尚禅師姓曹氏臨安鹽官人也其上世有仕宦者而世緒不詳少苦腹疾百藥不治父母憐之乃祈佛出家七歲禮慶善寺元辯為師又十年披(上髟下弟)即遍曆叢林求文宇言語外法首參淨慈本本可之不留再參明祖圓圓如木也又不留三參佛光正正如圓又不留四參梁山會會如正也又不留四參識超絕門庭穿穴縱橫微眇老禅宿德有不能屈者印證許可前後相繼而師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