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七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千古流泉替渠舞真墟容我辄跻攀心曠方知白日閑飛仙一去忽已遠坐對松梢雲往還○高疏寮似孫詩洞門金畫翠琅玕杏不多花月溜寒借得禦書經日讀松風淨洗石棋盤雲氣常常在上峰松生仙骨盡成龍不通名姓誰談道卻得雲邊兩度逢○洪忠文公咨夔贈石室朱修行詩響泉一派落天風人在浮雲柳絮中亭午柴關猶未啟碧玲珑底拒霜紅落葉堆中折腳铛白雲煮盡又還生洞門黃鶴婆娑舞留得松風待月明○王學可亞夫詩天柱峰高萬壑分故留九鎖限塵棼泉飛窗牖長為雨日上岡巒半是雲洞擘陰崖通遠岫石生暗暈作奇紋聖朝每為民祈福絕笑求仙漢代君】超然館【洪忠文公咨夔宿超然館聞鐘太一相過燭未銷朝元鐘動郁羅蕭身輕不怕瓊台滑蹴踏青霞上鬥杓】翠蛟亭【鞏栗齋豐詩木石相因依妙處在得水遇其相合時澗蹙水多止巍巍天柱峰雙洞空無底怪石抱山回灌木參天起青蛟走玉骨元脈貫石髓屈折暫得伸掀舞如掉尾亭成自何年不陋亦不侈秋深泉少縮亭影照清泚忽遇水飛流亭在銀濤裡怒蛟卷亭去相拒不盈咫一落墜兩谼力竭勢方已終疑入江湖赴海日千裡昨夜山雨豪梧竹盡風靡轟雷與石蛟怒幾欲死吾亭方晏然清曉見窗幾因攜一樽來與客相料理剩拟畫将歸題詩卻留此○趙南塘汝談和幽亭枕蒼峽雲窦通細水百折如建瓴(汀去丁改虢)(汀去丁改虢)鳴不止客來一抽鑰白霧噀岩底焂翕千丈蛟挐空翠濤起天開渾沌竅日洗盤古髓諒匪畜池鱗多應化雷尾馮陵氣易壯怖蕩辭難侈術假金洞元景逾瑤台泚誰雲遊方外巧異缁塵裡坡仙頗年數觌面猶尺咫采句貴自然鞏言良是已珍題豁靈界篆出番君裡物生亦倚數有形必有靡道人亦多事浮念何時死餘生嗜泉薮痼習牽硯幾太息動靜機于何寄冥理醉倒卧滄浪煩君更評此○趙顯父彥假和天下名洞天有山必有水餘杭山水窟神仙所栖止仙人乘雲去玉蛟留潭底至今雷雨夕蛟睡時驚起爪擘崖石裂石罅滴乳髓涓涓泉流出半垂白鳳尾風來琴築響月照璎珞侈曲折納深池徹底清且泚築亭當澗沖木石相表裡翠壁潤含煙層峰去天咫道人幻出奇指顧猶未巳忽驅蛟赴瞬息八百裡怒氣挾奔霆草木為披靡兒童驚震掉而若槁灰死達人本大觀談笑自隐幾須臾群動息靜坐窮物理水石本無心相激一至此○趙蹈中汝(言當)和衆峰抱蒼龍蟠屈翠蛟水放之兩崖閑奔洶不得止濤瀾生席上雷雹轉石底恍疑天柱搖将拔陰洞起蘇公雄氣壓詩骨得山髓指麾驅鲲鲸赫奕動箕尾紛紛下土人蟻垤自封侈驟觀目晴眩筆墜汗流泚坐令空谷嘯聲徹霄漢裡君來松根吟仙者相去咫老蛟破鎖出餘怒猶未巳決開澗千丈散作霧五裡今年溪湖幹草樹生意靡寸泉落山苗靈藥起垂死遺吾雲子飯報汝青玉幾野人尋泉窦筒壞方複理泓然山巅池冬夏常若此○洪忠文公詩壯杉耄桧護嵌空飛堕蜿蜒白玉虹莫道隔凡元有柱胡麻流出石矼東晴雷碾破白雲窩無數林畢衮下坡好把辘轳翻轉着昆侖頂上卷黃河○張鬥埜韫詩道人鎖蛟天柱半客來縱蛟作奇觀飛風動地輷晴雷雄拏怒攫石欲開明珠萬斛撒成雨忽趁(汀去丁改不)雲入銀浦仙田種玉耕春煙潤流九裡無兇年問蛟蜚去何時還道人仰笑意自閑月中攜手聽潺湲】
天柱廨院
在縣西南半裡大溪之際後唐長興四年建舊名法華廨院至唐鹹通八年立為天柱廨院今号洞霄廨院
洞晨觀
在餘杭界系洞霄廨院
至道宮
在縣北三十裡曹橋鎮之西唐文明元年建舊名福田治平二年改今額
臨安縣
紫陽宮
在縣西北四十裡梁大同二年建太清宮後改為天清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
元寂宮
在縣西四裡唐幹元中建舊号鶴林觀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
沖虛宮
在縣西十五裡晉郭文故居也後唐同光四年吳越王建為真君祠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
崇道宮
在縣北二十裡相傳唐若舉白日上升即其地為神仙宮唐垂拱四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清修觀【以下女冠】
在縣西北三裡梁幹化元年建治平二年改賜今額
新興女冠宮
在縣西北三裡梁幹化元年建舊号龍德後改今額
于潛縣
至道宮
在縣北四十五裡天月山龍池之下唐天成四年建舊名天目宮治平二年改今額
無極宮
在縣南二十五裡舊志載昔有大徐五寶華真人小徐五含青真人得道上升以其所居宅為宮梁朝名西靖宮治平二年改今額【慶元六年移額縣東一裡南陽山張真君别廟之東】
集真觀
在縣南四十裡舊志載漢天師道陵所生之地元名生仙宮治平二年改今額觀即天師故宅山有丹井尚存
許遊觀
元在縣西一裡有仙人許邁丹井邁嘗隐于此
紹興二十六年道士劉沖素請移觀額于縣東二裡桃源山重建
富陽縣
妙庭觀
在縣西十五裡舊号明真治平二年改賜今額世傳董雙成故宅【今山下多董姓】天聖中道士朱去發地得丹鼎覆以銅盤承以琉璃盆盆破丹亦飛去紹興初建香風堂玉笙庵【裡人謝伋取李白月華詞名之】嘉定中令程珌俾道士王以存移今殿複舊丹壇建新樓于其左【紹興初道士董行元掘土得銅牌長寸半有字雲我有蟠桃樹千年一度生是誰來竊去須問董雙成字畫清楷其陰有王母乘鳳雲中淳熙丙申修殿方丈後取土得銅盆三足兩耳側小竅二腹皆鞭暈不類今模制】
題詠【坡詩人去空山鶴不歸丹亡鼎在世徒悲可憐九轉功成後卻把飛升乞内芝瑀璃擊碎走金丹無複神光發舊壇時有世人來舐鼎欲随雞犬事劉安】
丹霞觀
在縣東北一裡政和元年朝旨建神霄玉清萬壽宮下院宣和元年七月改賜今額乾道四年知縣陸柟重修【觀基乃舊真覺院也】
崇元觀
在縣東一十三裡淳佑己酉遷于縣西三十五裡地名龜川
元陽觀
在楊漲淳佑七年移建
崇親思孝宮
初道士李仲端于大源山建崇壽殿紹熙二年有旨崇奉本命嘉泰元年敕以為崇親思孝宮
紫霄宮【女冠】
在大元山去縣南三十裡前有一石世傳三官下馬石靖康丙午女冠清妙虛心大師孫千霞與其師宋道錄自中都來止山前一夕裡人見祥光上騰初結茅以居久之遂成宮觀雅潔幽爽亦縣之勝概也紹興十三年賜今額
新城縣
景德觀
在縣北二裡政和七年建請景德觀舊額有葛仙翁浴丹井
鹽官縣
葆真庵
舊在縣西南三裡乃馬自然得道之所邑人乞立宮觀宣和二年賜葆真庵額紹興二十三年令劉偉移于縣東二裡與嶽廟并
昌化縣
上清宮
在縣東紹興元年餘大辨建八年請上清宮舊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