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五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志〔三十七〕
官寺一
叙
恭覽國史
藝祖皇帝嘗诏諸使刺史知州通判滿任其治所廨宇有所修壞着而為籍遞相付授幕職州縣官受代則對書于考課之曆加殿最焉當是時諸國臣服六合為家一官宇之微至上關
聖慮如此豈曰崇飾土木封靡于爾邦亦惟是戶庭修令之地非他居室比不可以苟而已矧今皇皇上都臨以
萬乘凡百官寺民所觀瞻顧弗稱可乎蘇公之治杭也亟請于朝繕修官舍樓橹倉庫凡二十七所其言曰百餘年閑率皆因循支撐以苟歲月又曰官吏胥徒僥幸苟安不修必大壞夫苟之為患大矣豈獨宮室也哉叙官寺
府治
舊在鳳凰山之右自唐為治所子城南曰通越門北曰雙門吳越王錢氏造
國朝至和元年郡守孫沔重建蔡端明襄撰記并書刻石于門之右【石刻今在和甯門内】中興駐跸因以為行宮而徙建州治于清波門北淨因寺故基【此據舊志無創建歲月考會要建炎四年七月六日中書舍人季陵言臨安府治宜遷于詳符寺故基诏明舜陟同本路漕司相度聞奏又紹興二年正月二十九日知臨安府宋輝言昨得旨将州學改充府治方造廳屋未有當直司等處屋宇诏特許修蓋與舊志不同二事恐在前】
虛白堂
唐長慶中剌史白文公有詩刻石堂上
因岩亭
見白文公詩
忘筌亭
見白文公詩
碧波亭
晏元獻公輿地志雲在子城北門外五代史載錢氏大閱兵于碧波亭亭臨水面闊數丈元豐中郡守張诜重建
南園巽亭
慶曆三年郡守蔣堂建
望越亭
慶曆中守蔣堂建政和初守張閣遷巽亭于此
曲水亭
治平中守沈文通建
高齋
唐時郡齋名嚴維九日登高有遲客高齋瞰浙江之句又葉夢得錄話雲錢塘州宅之東清暑堂之後舊據城闉橫為屋五閑下瞰虛白堂不甚高大而最超出州宅及園圃之中故為州者多居之謂之高齋
東樓
一名望海樓在中和堂之北太平寰宇記名望潮樓高一十丈唐武德七年置
清輝樓
唐郡守嚴郎中建見白文公詩
雲濤觀
政和元年守張閣既徙巽亭以舊址更造
石林軒
至和中守孫沔建号燕思合又取臨安縣淨土寺立石七株置之合前蒼然奇怪号七賢石
元佑中守蒲宗孟改名石林軒
紅梅合
在石林軒側
清風亭
在中和堂之側直望海門
右皆在鳳凰山舊治今姑存其名
中和堂
錢武肅王閱禮堂舊址至和三年郡守孫沔建堂其上更名中和建炎三年
高宗皇帝車駕臨幸有禦筆并詩【見禦制門】後改為偉觀堂蓋取禦筆中語【此據舊志歲月未詳】既改創府治仍以名堂嘉定六年趙安撫時侃再刱于舊七閑堂【今名見廉堂】後之東偏李左史直?土為記鹹淳六年安撫潛說友徙令二堂相直正視之門牖洞然撤去老屋煥乎一新
有美堂
嘉佑二年梅龍學摯出守
仁宗皇帝賜詩【見禦制門】摯乃作堂取賜詩首句名之曰有美歐陽公修為記蔡端明襄書
清暑堂
治平三年郡守蔡襄建自為記及書今重建于恕堂後
右皆舊治堂名移建于今治
簡樂堂
在設廳後
光宗皇帝以青宮領尹奏疏有訟簡刑清百姓和樂之語後二年郡守胡與可乃為堂摭二字扁曰簡樂且丐
禦畫國子司業薛元鼎為記銘鹹淳二年洪安撫焘重建
清明平軒
在簡樂堂後鹹淳五年安撫潛說友因得
平章賈魏公三字之褒歸而揭諸便坐以為訓故名
見廉堂
在中和堂前舊為七閑堂歲久桡腐且庳狹弗與前宇稱鹹淳五年十二月安撫潛說友撤而新之樓其上最為高聳憑檻四望百萬人家森然畫圖中面南諸峰若拱若挹前是郡堂或增或易非出一時以故離立錯峙于觀不整至是由内達外直若引繩無少枉蔽堂成會修複酒政公朝有足見廉能之褒因取以名馮尚書夢得為記
聽雨軒
在中和堂後景定五年劉安撫良貴建為屋八楹取東坡中和堂後石相樹與君對聽夜雨之句為扁鹹淳六年安撫潛說友增高之以為堂後屏蔽
恕堂
在東廳清暑堂前紹定閑餘安撫天錫建
愛民堂
在清暑堂東淳佑九年趙安撫(上與下心)建明年四月
理宗皇帝宣引賜禦書愛民篇因以名堂仍丐禦畫為扁
講易堂
在愛民堂東紹興十六年張安撫澄建名吏隐堂隆興元年陳敷文輝改今名張中書孝祥書葛朝請立方記中廢紹定壬辰餘安撫天錫即故址重建教授應(彳繇)記鹹淳五年安撫潛說友徙七閑堂置其後
竹山閣
舊在玉蓮堂西竹園山淳佑九年趙安撫(上與下心)建閣其上
理宗皇帝禦書竹山閣扁以賜景定三年魏安撫克愚移置講易堂之東南
承化堂
在愛民堂後嘉定閑袁安撫韶建
三桂堂
在承化堂側
景蘇堂
在府治簡樂堂西景定三年魏安撫克愚建
松桧堂
在中和堂西淳佑閑趙安撫(上與下心)建鹹淳六年安撫潛說友移面勢而葺治之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