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四十五

關燈
辯傳】 (世紀)敬帝(名氏)袁樞(事迹)【陳郡陽夏人紹泰二年中吏部尚書出為吳興太守永定二年召為左民尚書】 (世紀)陳武帝(名氏)沈君理(事迹)【吳興人高祖初為吳郡太守時兵革未甯百姓荒弊軍國之用鹹資東境君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悅附深以幹理見稱世祖嗣位召為侍中】(名氏)沈恪(事迹)【武康人永定元年除吳興太守】(名氏)陳昌(事迹)【高祖子為吳興太守時年十六容貌偉麗神情明秀雅性聰辯明習政事高祖遣謝哲蔡景曆輔昌為郡】 (世紀)文帝(名氏)徐度(事迹)【安陸人世祖初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鎮東将軍吳郡太守以子敬成為監郡天嘉元年增邑千戶】(名氏)胡穎(事迹)【吳興東遷人天嘉元年除散騎常侍吳興太守】(名氏)吳明徹(事迹)【天嘉初為鎮東将軍吳興太守六年為中領軍】【見文帝紀】(名氏)陳伯山(事迹)【世祖第三子鄱陽王天嘉元年授東中郎将吳郡太守】(名氏)陳伯恭(事迹)【世祖第六子晉安王天嘉六年為平東将軍吳郡太守置佐史時年十餘歲便留心政事官曹治理】 (世紀)廢帝(名氏)徐敬成(事迹)【安陸人度之子光大五年除正威将軍吳興太守其年随都督吳明徹北讨】 (世紀)宣帝(名氏)杜棱(事迹)【錢塘人太建元年為散騎常侍鎮東将軍吳興太守秩中二千石二年召為侍中鎮右将軍】(名氏)陳叔堅(事迹)【高宗第四子長沙王太建元年為中郎将吳郡太守四年為宣毅将軍江州剌史】(名氏)陳伯固(事迹)【世祖第五子新安王太建閑授使持節都督吳興諸軍事平東将軍吳興太守】(名氏)陳伯禮(事迹)【世祖第十子武陵王太建初為雲旗将軍持節都督吳興諸軍事吳興太守在郡恣行暴掠逼奪财貨百姓患之九年為有司所劾特降軍号十一年被代召還遷延不發禦史中丞徐君敷奏免所居官以王還第】(名氏)陳伯謀(事迹)【世祖第十三子桂陽王太建十年出為持節都督吳興諸軍事東中郎将吳興太守】 右自東漢尹興以後至陳末陳伯謀并采摭正史增入其僅存氏名而歲月事迹無可考及雖有事迹而臣節有虧者并不錄但考之吳興吳郡二乘所載牧守頗多皆雜取它傳記與今志凡例不同又恐觀者以為遺轶悉附載氏名于後若此有彼無者吳興二十人吳郡十四人 吳興 王羲之謝琰 虞(馬斐)周鎮 胡嚴王胡之 孔坦孔廞 袁琇周劄 周筵王坦之 顧衆陸統 江蔚車□ 殷康沈嘉 何楷【以上晉人】褚彥回 謝莊丘道護 謝澹謝述 張崇之蕭慧明 殷沖袁思道 孔山士沈道思【以上宋人】 袁洵袁昂 蕭慧休袁彖 王瑩楊文崇【以上齊人】 元仲景張僧繇 王骞信都遵 蕭猷文皇帝蒨 夏侯亶衡陽王昌 孫廉杜龛 周敏齊明帝蕭鸾 王彬【以上梁人】錢道戢 徐綜周文育 周(上?下石)周寶安 任忠沈欽【以上陳人】 吳郡 谯敬王恬沈充 傅盛王恬【導之子】 王洽【劭之子】王劭【道之子】 王谧【導之子】魏詠之 顧含郗鑒 殷佑劉牢之 張茂賀循 應詹(上下一中曰)檀 王恺王允之 王侃虞譚 樂谟張敞【以上晉人】 袁洵張懷 柳世隆王誕 王思遠褚淵 褚澄【淵之弟】張充 南康縣侯子恪江(學□) 王規李元履 江革袁昂【以上宋人】 王僧智【梁人】裴忌 永陽王伯智衡陽王伯信【以上陳人】 (世紀)唐高祖(沿革)改太守為刺史【武德元年】 (世紀)太宗(名氏)柳楚賢(事迹)【大業末為河北縣長歸高祖正觀中曆交桂二州都督終杭州剌史】(名氏)薛萬徹(事迹)【太宗朝名将自右衛大将軍轉杭州剌史遷代州都督複召拜右武衛大将軍】 (世紀)中宗(名氏)裴惓(事迹)【與岑羲劉守悌等以清德俱為巡察使所薦授渭南令為地官員外郎有美譽後為杭州剌史】(名氏)宋璟(事迹)【曆杭州剌史政清毅吏下無敢犯者】 (世紀)元宗(沿革)分天下為十五道各置采訪使以六條檢察非法擇賢刺史領之杭隸江南東道【通鑒開元二十一年】(名氏)劉幽求(事迹)【以太子少保貶睦州刺史遷杭州】【舊志韋湊在劉爾求之後今按韋傳無】(沿革)改刺史為太守【天寶元年】(名氏)袁仁敬(事迹)【開元十三年上自選諸司長官有聲望者十一人為刺史命宰相諸王及諸司長官台郎禦史餞于洛濱俱張甚盛賜以禦膳太常具樂内坊歌妓上自書十韻詩命高力士賜之仁敬以大理少卿為杭州{通鑒}】(名氏)謝晏(事迹)【天寶末拜度支郎中兼侍禦史領江淮租庸事晏至吳郡會永王璘事采訪使李希言假晏守餘杭因發義兵堅壁璘聞晏有備遂自晉陵西走終不言功召拜彭原太守】 (世紀)肅宗複諸州及官名太守仍為刺史【至德二載】(名氏)崔渙(事迹)【以左散騎常侍兼餘杭太守江東采訪禦使入遷吏部侍郎】(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