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二十六

關燈
作胭脂使日勻莫道面前無寶鑒月來山下照夫人】望江石【徐凝有詩登岩背山阿立石秋風裡隐見浙江濤一尺東溝水】山房【洪公用子有韻門巷蕭然雀可羅藏山萬卷自研磨懶尋玉女登西嶽甘伴金僊坐補陀書帶草長塵慮少砵昙花放道緣多酒肴問字如相過引道松閑不用呵又荅景揚朝家久設禮為羅小寄禅窗共講磨紅錦障泥飛騕褭黃金寶校琢盤陀冰齑薦飯鄉風古雪汁烹茶雅道多領取單傳心法去會将佛祖一時呵再用韻煙霏深處萬山羅閑裡工夫歲月磨上采緯書幹鑿度下搜雜志薛廷陀手披不厭熏沈水心悟何妨涉貝多若問尊經閣中事南豐作記也須呵】 岝(上山下咢)山 在縣西二裡舊志雲岝(上山下咢)者山之高峻貌也峭聳清絕下浸碧溪旁環翠巘遙望天目為醒心豁目傑特之觀東面有石壁高五十丈腰有路可通車馬見于林樾掩映閑南北有路登山如徑葉丞相衡為令日有名作小飛來之句山颠有曠軒在崇壽院縣治内外山川之秀廛裡之富盡在目擊閑舊名昌黎館邑人以令韓瓘為政明允名軒以寓去思又有雙溪疊嶂山南中路舊有懷謝亭久廢世傳謝安曾遊晉史言安往來臨安當亦嘗至此山之北有石塔三旁有古松偃覆如蓋塔北有跨虛亭亭下崖壁數丈有仙人壇殆類鑿成正在石壁險絕處山下出泉乳色而味清有亭覆之名清白泉前瞰浮溪石橋雄跨其上名趙公橋 題詠【平齋洪癸送人遊山詩驟暖揠芳意薄遊烘軟塵亂山雲氣曉啼鳥杏花春人物少催老物華新換陳一聲(金呈)爾瑟沂水綠鱗鱗】 浪山 在縣西南三十五裡上有三池相接在高崖絕壁閑其水奔流如瀑神龍所宅因祠焉今賜名靈惠廟每縣之西南隅雲滃然而興稚耋必嘩曰浪山雨來矣山後有柯相公潭舊志雲柯相公自歙泛舟而下溺于此每陰翳或聞絲竹聲起潭中浪與山連故名浪山亦名波山有柯相公祠 西菩山 在縣西十三裡嘗現菩薩像因以名山九鎖交陳雙峰對峙明智寺在焉寺前半裡許有亭曰轉山取東坡路轉山腰之句 東山 在縣圃東二百餘步有白雲庵絕頂有山翁亭 記文白雲庵【縣令王日益記曰去縣治餘百步有山橫亘于左上舊有庵曰白雲屋數閑西向以僧主之僧亡而守者弗虔一夕而燼惟鐘樓獨存餘來為縣之明年鸠财更刱且南其戶仰顧山翁俯瞰東圃岝山?咢桃源拱揖敷映而井邑廛裡之綢缪盡在其下餘朝而登望炊煙前後之出沒則曰吾民庶幾有一飽之适欤退而食為之廾夕而登睹燈火遠近之明滅則曰吾民庶幾有室家之樂欤退而寝為之安民情舒戚吏治臧否皆不逃于目擊之頃則是役也豈徒為遊觀具哉若夫月上山椒寒光逼人風在木杪琴笙自韻與夫雲獨留而悠曳雨半霁而空蒙則又當屬諸登高能賦之流而餘則謝未暇】 觀山 在縣西北二裡有東嶽行祠許遊煉丹井 甲子山 在縣西北三裡上有烽候亭 青山 在縣西二裡縣學正對此峰 眉山 在縣北三十裡有開化院 響山 在縣北一十六裡 馬鞍山 在縣北二十裡 金樓山 在縣南二十九裡地裡志一名霞山 獨角山 在縣西南三十裡有梵安寺何滕墓在焉 生僊山 在縣南三十裡天師張道陵生于此山之西因以名之今集真觀即其宅基舊名生僊觀山下有煉丹井尚存 浮玉山 在縣北七裡妙樂院山上有石可浮故名浮玉 石柱山 在縣東五裡上有石天然成柱高二丈圍一丈古篆十數字 南陽山 在縣東南一裡有廣惠行祠無極宮在其左 桃源山 在縣東二裡有許遊觀 鳳山 在縣南一裡傍有道院 鶴山 在縣東與石柱山相接地出桃味極甘美 金鵝山 在縣南一裡有寂照寺 地風山 在縣南七裡風多自石穴中起 阿頂山 在縣東一十五裡舊志雲絕頂有越王城 牢山 在縣南三十五裡上有龍池 丁岘山 在縣南三十五裡 武勇山 在縣南四十七裡有常樂寺佛圖澄所刱相傳雲澄嘗與鄉人習武于此考之晉史石勒之亂沙門遇害者甚衆澄投勒大将軍郭黑略家亦知兵者也今鄉人歲以上巳迎引尚存習武之遺意 馬頭山 在縣南四十五裡狀如馬頭上有福興禅寺 閻湖山 在縣南五十裡上有龍池闊數丈深不可測雖旱不竭有禱必應每風雨陰雲出焉 白山 在縣南五十三裡崖高三十餘丈下臨深潭上有浮石純白山前有廟俗呼為白沙廟或患氣疾浮腫搗石煅服之即愈 流襄山 在縣南五十裡舊志雲因堯時洪水為名 鑿山 在縣西七裡亦岩嶺之類 良梅山 在縣南八十二裡 閱武山 在縣北五十裡千秋嶺泗洲庵後吳越王錢氏置寨以禦江南李氏因以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