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志〔十一〕
山川五
山〔五〕
于潛縣
天目山
按大藏洞淵集第三十四洞天天目山有兩目左目高三千丈右目高二千五百丈洞周回一百裡名太微元蓋洞天又太平寰宇記山高三千九百丈廣五百五十裡水因山曲折東西有巨源若目然故曰天目東出臨安為大溪益東流而為苕水西趨于潛為紫溪合桐廬水以彙于浙江又水經于潛縣北天目山山極高峻東面瀑布下注成沼名蛟龍池池水入西溪合于浙江近世道士唐子霞謂圖經天目山一名浮玉山上有兩池謂之左右目一峰在東号東天目在臨安縣界今西尖峰在縣北四十五裡連亘四州【杭宣湖徽】周回二千裡上有養生之藥蓍草元華皆名著仙經郭璞詩雲天目山垂兩乳長龍飛鳳舞到錢塘誠一方之巨鎮也山有銘勒石在龍池東銘曰列嶽霞上标峰霧裡翠滴煙巒名不可紀
翔鳳林
在天目之東北峰高峻類天柱廬阜上有平地一千五百丈中兩湖乃天目也湖有魚不可捕昔人見龍散子其中水分流下注東通蘇湖南迤杭睦西派宣城北泝安吉上有古木參天郁然又有龍須草覆地徑險林叢人迹罕到
龍穴
在至道宮殿西架畫梁之側其大逾寸穴外回環之狀徑二寸許若有物盤旋而成欲雨則雲氣出焉
雷神宅
在西尖半山閑東坡記唐道人言俯視雷雨每大雷電但聞雲中作嬰兒聲殊不聞雷震也【有詩見後】
雲封庵
在山之西北即許真君舊隐外極平敞俯視群山高下奔轶若萬馬然常有雲鎖窗扉故号雲封庵
仙壇
在雲封庵之北相去十餘丈即許真君禮鬥之所故基猶存
仙樂
西峰絕頂人迹罕至隐者嘗于風清月白之夜聞雲外笙箫聲又雲每陰霾欲舒或久晴将雨至夜先聞空中絲竹具舉越旦或在峰尖或響岩谷鄉民樵者聽以為候
許邁宮
在西尖下乃修真之邃宇也餘址尚存居民至今呼為道士邁
徐仙姑石庵
在山之北與深坑相鄰形若道家輪藏中有石柱至地四面環空及垂石如榻可設卧具古記雲仙姑即徐仙之妹于此成道沖雲而升
張公舍
在山南峭壁閑闊五丈門高二百餘丈即漢天師隐室旁有張公小舍相去半裡一名天師外室登者扪蘿而入可坐數人
石城
在西尖西南岸章村之鄰境高數丈南北五十餘丈其外可履内深窈不可入若城之大小塹玉桃古記雲昔人捕獵阻雨于石城之外見林閑有白桃一顆摘入手如冰忽又變紅其熱如湯遂采木葉包之藏于布囊下山扪之猶在及至家已失惟木葉存
石門
有二在半峰嶺東西向各一高二十餘丈小者百尺自張公舍眺之四扉對峙一山之絕緻也古記雲西崦落晖未張于錦繪東烏炎彩先布于(毛瞿)(毛俞)世傳唐元宗有詩雲雙扉起岩石塵客過應稀千古掩不得從教雲夜歸
石屋
有二與張公舍不遠常有陰雲怪風生于白晝俗謂徐五二仙修煉之所
石倉
有二在西尖之西坎衆山鱗疊之閑若倉廪然
石鼓
在西嶺外塢南下磴道盤折狀如鼓形周可丈餘擊之有聲
石柱
有二在西尖北塢一長一丈一長二丈堅削平直宛如斲成卧草莽閑擊之其聲清越
石闆
近山西北皆有之長短小大不可數計皆平淨如砥古記雲秦皇驅鬼兵解之有全解在地者有解未盡者有倒解者今鋸痕線道猶存其解至一半者用石砧架定信非人力所能及好事者欲挈而下辄有風雨蛇虺之變以故人莫敢動
新郎新婦石
新郎石在西峰半山之中道面東昂立勢高五丈天然人形與東峰新婦石相望嘉佑中新婦石為雷震碎今新郎石獨存
望江石
在雲封庵之右隴軒然特立小望江石在半山之西隅高約百丈下銳上豐須編梯級乃可登遙望浙江哪一線許海門日上紅光曜日
鐘樓石
在半山岡高數丈望之凝煙聚黛四敞如樓絕類羅浮山之境
圍棋石
在西尖之北圓廣數尺平坦潤滑不生苔藓古老雲昔有仙人對奕于此
芝草岩
在西尖之西昔有采藥者見其上有芝草一本五色皆具接長竿采之色遂沒後數日仍在左右複出二本皆翠色遂不敢采至今隐顯不常時有遇者因以名其岩
響水岩
在巾子山重峰之内中有一港登者聞下有水聲泠泠不絕
石巷
與張公舍相去二百餘步四圍聳拔石罅一徑深三十餘丈藤木交陰森然可畏
石庵
在西尖之頂至為高絕上覆巨石一片非人力能舉遊者立石遐覽則心神悅暢縣經雲秦皇指陰兵疊就又小石庵在西尖之東北側石累成止可一人隐幾而坐或雲徐仙夜誦洞經咽味元真之處
斷壟
在西尖之西南古記雲秦皇所鑿後人因以名之至今宛有刀斧痕
洪氏可庵山石
在天目西麓為紫薇岩俗呼為紫草岩寶福寺在右可庵在左右皆玲珑奇狀不一【詳見後記文】
洪忠文公山房
在寶福寺【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