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行在所錄〔九〕
監當諸局
車辂院
在嘉會門外為庫四曰玉辂曰金根車曰金象曰革木各一又有小庫藏太平等車鹹淳二年聖上初郊诏修五辂院之庫屋皆一新之
制造禦前軍器所
在禮部貢院之西中興初置提舉官以内侍或合門領之事得專達紹興五年春始隸工部诏日輪郎官與軍器監官視其役
孝宗皇帝初年複以内省都知李綽為提舉未幾用台臣請仍隸工部乾道四年六月隸步軍司其後又以知合門事為提點景定三年改隸殿前司凡奏請文移部若監悉不預惟幹辦公事以下得受舉而監長書其到替月日于曆紹興閑工匠以二千雜役兵以五百為額今惟工匠七百餘人殿司又自以所隸作匠附益之每季上所制器于内庫
萬全三指揮東西兩作坊營
在所之東北
編估打套局
在左藏庫門内
惠民和劑局
在太府寺内之右制藥以給惠民局與暑臘藥之備宣賜者
太平惠民局
局凡五紹興五年置從戶部侍郎王俣之請也
南局
在三省前
西局
在衆安橋北
北局
在市西坊南
南外局
在浙江亭
北外局
在北郭【外二局以各處稅官兼領】
省倉上界
在天水院橋北即中興初之南倉紹興十一年诏以省倉上界為名【中下界同】倉凡三易嘉熙閑徙今處為敖八受浙右米以供内人宰執百官親王宗室内侍及給皇城班直與吏之役于省部者
省倉中界
在東青門外菜市塘乾道三年刱為豐儲倉五年易為中界敖凡三十有七以下止平籴倉皆受浙右苗綱經常和籴公田樁積等米以供朝廷科支及大農宣限給饷凡諸軍諸司三學與百司雇募諸局工役等皆給焉
省倉下界
在東倉鋪刱于紹興八年舊址極廣袤景定三年朝廷給缗錢更修乃析三之二建敖屋八十而垣其餘廢屋地于外
豐儲倉
在仁和縣側倉橋東紹興初徙仁和縣治以其址為北省倉乾道五年更今名景定四年以公田租浩瀚諸倉不足以受乃诏即豐儲增創刑部尚書兼檢正洪焘莅其役鹹淳二年八月成為敖百廳事刻
孝宗皇帝禦書匪懈二大字為扁著作佐郎林應炎為記【國家中興仿漢籴三輔以給中都列置諸倉于城内外歲受諸郡粟其在仁和縣東三面距河則豐儲倉也倉自紹興閑置乾道以豐儲名更嘉定嘗一修治初置倉時議儲百萬斛備水旱佐軍糧自頃和籴法行歲增造楮為籴本楮日輕籴之入日少計城内外廥積僅足支三月斯倉呺然大耳景定壬戌太傅大丞相樞使魏國公為先皇帝言圖救楮莫如免籴圖免籴莫如買公田公田蹔費永甯之圖也诏行之浙右年為婁豐租入益裕江淮之大軍轉般陳陳相因京師之端平淳佑平籴等倉無所于容向蓄纔三月今不啻三年耕之蓄矣越明年增創豐儲倉命領庾事陳公昉軍計趙嗣(上一吉下二吉)農丞吳益董其役檢正尚書洪焘匠丞國材繼之撤舊址布新規牆其外三百七十四丈崇廣倉門為三閑翼以勢牆入門東園亭西吏舍其旁兩便門對峙由東便門入敖從六列南負牆北負河橫各一列杈子敖附焉由西便門入敖從三列南負牆一列北負河柳司祠在焉由倉門折行五十餘步為正廳右敖并監門廳後敖凡二列左敖對右為一列夾正廳旁曰錢庫曰籌鬥庫曰綱解房廳後有退公亭兩旁有合子又其後有園設石假山植竹成行缭之牆四百尺牆北開門又為敖橫三列勢相向背其面牆大者為主敖環一倉數之敖百杈子敖二敖前為循廊多不可楹數過道有廊為閑亦五十經緯以階用石萬段宣洩以溝甃其底凡百丈将即功洪公猶慮累土為牆非堅久計語匠丞夷去改築甓上石下灰斮其閑倉于是宏壯周密為城内外冠鹹淳二年八月八日落成奉孝宗皇帝禦扁匪懈二字于聽事用肅廪人是役也費缗錢八十三萬八百有奇米百四千洪公謂三山林應炎曰茲役重大子為我識歲月應炎适執筆隸太史凡國大興役皆得書何敢辭然嘗拜觀國史光堯置倉初意蓋取戶部歲終供億餘粟儲其中時軍旅之後猶能節縮為此今邊虞嘉靖經費有式每聞大司農至春夏交常借撥省倉以澹用昔辍有餘以為倉今剜倉以補不足何耶毋乃??幾食縣官以靡谷者多耶後元宮女纔十餘安得太倉不紅腐武宣而後三服官歲費數巨萬三工官費五千萬雖有三輔公田猶捧土塞河海然則倉儲之豐啬又關上用之豐儉雲】
豐儲西倉
在餘杭門外佐家橋北淳熙七年刱為敖五十有九
端平倉
在餘杭門外德勝橋東端平元年浙漕趙(上與下心)創以儲漕籴嘉熙三年歸之大農莅以京局官而領于宰士如它倉淳佑十二年鹹淳五年皆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