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三

關燈
即三歲之當祠裒百神而茂對頗益會稽之近制率循皇佑之前規庶格精禋克臻嘉贶朕以今年九月有事于明堂咨爾列位庀厥攸司相予祀事之恭毋怠官常之責【既而太史局言自來明堂用九月上辛紹興元年九月八日辛醜緣未得九月節改用十八日辛亥今初五日辛亥亦未得九月節宜用十五日辛酉系節氣内上辛從之】命守臣粱汝嘉同修内司度建禮殿設正配四位增從祀諸神位凡七百六十七親灑禦墨書明堂及明堂之門六字七年始用先朝親飨故事前二日朝獻景靈宮前一日朝飨太廟【初宮廟皆寓溫州每大禮率遣官分詣至是已迎奉神主于新太廟而景靈宮猶未建但即常禦殿設位朝獻】皆如南郊之儀 孝宗皇帝即位以來四舉郊禮蓋當時議者惑于嚴父之說不敢議及宗祀淳熙三年權禮部侍郎李焘始以為請不果行六年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周必大與諸儒再引焘議【其說曰宗祀文王乃在成王之世則明堂不專以父配所謂嚴父者蓋指周公推本武王之志追尊文王之功自周公言之故曰嚴父今若特舉秋飨于禮為允】诏從之是年九月辛未遂合祭于明堂奉 太祖 太宗配如紹興禮故必大視草赦書明着尊祖之說曰惟周成宗祀洛中陟配于文王惟漢武合祠汶上推嚴于高帝蓋必大所自記雲 太廟 在瑞石山之左紹興四年诏守臣粱汝嘉造用太常少卿江端友之請也正殿七楹分十三室【祖宗室十一夾室二】五年四月權太常少卿張铢奉迎神主至自溫州五月二日車駕行款谒禮七年改為聖祖殿【時駐跸建康載神主以行遂即建康立太廟】十二月複奉神主還臨安十三年禮部太常寺修立郊祀前一日朝飨行禮儀注設七祀位于殿下橫街之北【司命戶竈中溜門厲行】又設配飨功臣位于橫街之南皆次内【此據會要所書而舊志謂二十七年始複功臣七祀之祭未知何據當考】十六年用給事中段拂請厘正禮器而室隘不可陳列監察禦史巫伋請增建廟宇乃從西增六楹通舊十三楹每楹為一室東西二楹為夾室又增廊庑作西神門冊寶殿祭器屋庫屋十九年建齋殿紹定四年毀後重建景定五年以垣南民居逼近厚給之直令徙他處即其地作緻齋合子四十四楹前窾牆為小門又斥糧料院白馬神祠依山拓地為廟堧鹹淳元年添置 理宗皇帝祏室今通為室十四帳座皆當中而少近左蓋右壁藏 神主又有二成之台為祠官升下以奉 神主出入之地故也 配飨功臣位次 太祖 韓王趙普周王曹彬 太宗 太師薛居正太師石熙載 鄭王潘美 真宗 太師李沆太師王旦 太師李繼隆 仁宗 太師王曾太師呂夷簡 侍中曹玮 英宗 司徒韓琦太師曾公亮 神宗 太師富弼 哲宗 太師司馬光 徽宗 太師韓忠彥 高宗 太師呂頤浩特進趙鼎 蕲王韓世忠循王張俊 孝宗 太師陳康伯越王史浩 光宗 太師葛邲 甯宗 福王趙汝愚 四祖廟 在太廟諸室之西紹熙五年建奉 僖祖 順祖 翼祖 宣祖每三年以孟冬祫飨即廟行禮次詣 太廟 景靈宮 在新莊橋之西中興初四孟朝獻皆于禁中行禮紹興十三年臣寮言景靈宮以奉 祖宗衣冠之遊即漢原廟也【按景靈宮本大中祥符五年以聖祖臨降而建神宗皇帝始廣其制】今就便朝設位以飨未副廣孝之意遂诏臨安府同修内司相度修蓋即劉光世家所獻賜第基為之門曰思成前為 聖祖殿 宣祖至 徽宗皇帝殿居中【東西廊圖配飨功臣于壁】 元天大聖後與 昭憲太後而下諸後殿居後【殿各有名見後】既成七月上行款谒禮時神禦猶在溫州乃設幄行事十月吏部侍郎江邈始迎奉以至二十一年議廣殿宇韓世忠家複以賜第獻遂增建前殿五楹中七楹後十七楹自是齋殿進膳殿更衣殿寝殿次第皆備焉鹹淳五年诏守臣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