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鎮江志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為徐州命道憐為從事史
王元谟
宋書本傳劉裕臨徐州辟為從事史與語異之
宋劉悛
齊書本傳劉延孫為南徐州初辟悛從事
蕭谌
齊書本傳南蘭陵人為州從事
祖沖之
齊書本傳解褐南徐州迎從事大明六年上言何承天元嘉曆疏舛猶多更造新曆雲雲上令善曆者難之不能屈【以通鑒參定】
江淹
梁書本傳起家南徐州從事
右别駕治中至部郡從事晉宋迄陳系刺史官屬是為州佐通典所謂州官理民者是也
宋迄陳郡丞
郡丞
宋志郡丞系第八品在諸縣令六百石之下今得二人皆佐南徐之僑郡者
宋江淹
梁書本傳建平王景素鎮京口淹領南東海郡丞景素與腹心日夜謀議淹知禍機将發乃贈詩十五首以諷會南東海太守陸澄丁艱淹自謂郡丞應行郡事景素用司馬柳世隆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于選部黜為建安吳興令
陳徐伯陽
本傳新安王伯固刺南徐伯陽帶東海郡丞鄱陽王刺江州伯陽奉使造焉王率府僚與伯陽登康嶺置宴酒酣命筆賦劇韻二十伯陽與祖孫登前成
右南東海郡治京口丞為郡佐
齊梁典簽文學
典簽
按通典王侯封爵門載親王府有典簽二人主宣傳教命今條出者二人意皆以親刺南徐故有此職
齊呂承緒
江夏王寶元刺南徐承緒為典簽崔慧景舉兵寶元密與相應殺承緒【寶元傳】
梁湯道愍
南康王績刺南徐道愍為典簽昵于王用事府内長史王僧孺每裁抑之【僧孺傳】
文學
按宋志王國公三卿師友文學品列第六而隋志載梁官制徐勉為吏部尚書定為十八班多者為貴位不登二品者又為七班南徐州文學從事列為七班今條出者一人乃梁時馬樞考其傳未曾出仕邵陵王方引為學士恐非宋官志所載王公文學疑是隋志所載梁官制位不登二品者耳
梁馬樞
陳書本傳字要理邵陵王綸為南徐州刺史素聞其名引為學士
右(缺)
唐副使行軍司馬以下
副使
按通典唐制大總管乃前代專征之任自後改為節度大使置副使判官以為寮佐如前代長使以下官然長使司馬是曰官名副使乃為使職有所改易合随府主置大使則有副使又按唐官志刺史領使則置副使諸軍各置使一人五千人以上有副使一人萬人以上有營田副使一人又按唐會要開成二年中書門下奏諸道節度觀察都團練使許奏朝官一人充行軍副使推此則副使乃方鎮參佐之最尊唐志列行軍司馬之下通典列行軍司馬之上通典在前今從通典
唐房武
以殿中侍禦史副丹陽軍使吏民思之【韓昌黎文集】
潘孟陽
元和初李锜觀察浙西孟陽為副使主上都留後【食貨志】
窦庠
舊唐書本傳韓臯鎮浙西奏庠為節度副使殿中侍禦史
李位
元和五年薛蘋鎮浙西位轉侍禦史為都團練副使加著作郎【柳子厚集】
韋齊休
擢進士第為王璠浙西團練副使大和八年卒于潤州【詳見紀異】
五代方讷
南唐燕王宏冀任宣潤二州大都督以讷為浙西營田副使【徐騎省集】
行軍司馬
按通典節度使兼都督置行軍司馬一人在副使下申習法令又唐官志掌弼戎政會要開成四年中書門下奏諸道節度觀察使參佐冗長其行軍司馬望勒停省推此則唐不常置故居是職者無考南唐書得一人
五代徐玠楊
吳時徐溫出鎮潤升辟玠為行軍司馬
幕府幕僚
按通鑒唐書及文集得幕府幕僚五人抑副使而下參佐之通稱也
唐何士幹
通鑒韓滉節度鎮海欲遣使獻绫羅四十檐詣行在士幹為幕僚請行滉喜曰君能相為行請今日過江士幹許諾歸别家則家之薪米儲偫已羅門庭矣登舟則資裝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廁籌滉皆手筆紀列無不周備
李約
勉之子通鑒李锜節度鎮海約為幕僚與轉運判官盧坦屢谏锜不悛皆去之【一事見招隐山】
馮定
新舊唐書本傳權德輿掌貢士擢居上第後于潤州佐薛蘋幕府
杜審權
新唐書本傳第進士辟浙西幕府
孟遲
嘗在浙西幕府後移淮南幕潤州類集有寄浙西舊僚詩
從事
按通典隋開皇十二年諸州司從事為名者并改為參軍唐未嘗再複從事之職今考新舊唐書傳得從事五人始以為疑及考李紳傳舊唐書雲锜辟紳為從事新唐書則雲辟掌書記劉三複傳舊唐書雲辟為從事管記室新唐書則雲表為掌書記而劉禹錫贈三複詩序亦雲從弟三複三為浙右從事又按會要開成四年中書門下奏諸道節度使參佐自副使至巡官七員觀察使從事在數外又五代南唐郝郎中為浙西判官徐铉送以詩雲大藩從事本優賢幕府仍當北固前以數處參考則凡曰從事者亦幕府幕僚之異名判官支使掌書記等之總稱爾
唐房孺複
先為淮南節度陳少遊從事少遊卒韓滉節度浙西又辟孺複入幕【房管傳】
杜式方
舊唐書本傳為晉陵尉浙西觀察王緯辟式方為從事入為太子通事舍人
鄭亞
擢進士第應賢良制科及書判拔萃連中三科李德裕在翰林亞以文幹谒深知之德裕出鎮浙西辟為從事久之不調會昌初始入朝為監察禦史【新舊唐書鄭畋傳】
張中丞
忘其名自浙西從事入台類集有李德裕贈詩楊發嘗為潤州從事弟假收嚴因家金陵【舊唐書楊假傳】
判官
按通典節度使兼都督及采訪使有判官二人分判倉兵騎冑四曹事與副使行軍司馬通佥又唐官志節度觀察團練防禦使各置判官一人在副使行軍司馬之下節度使兼招讨使别置判官一人會要開成四年中書門下奏諸道節度判官以一員為定
唐裴寬
新舊唐書本傳景雲中為潤州參軍刺史韋銑兼按察使寬受知于銑自參軍引為按察判官舉拔萃為河南丞遷長安尉
顧況
韓滉節度鎮海況從滉為判官驟成其磊落大績【驟成其磊落大績○【鈔本無大字】案唐文粹所載皇甫湜顧況集序内此句有大字今據以補入】【文粹皇甫湜顧況集序】
王澹
新舊唐書本傳為浙西鎮海節度判官元和二年李锜以澹為留後【事見刺守】锜敗死贈澹給事中【以通鑒參定】
周判官
忘其名類集有張籍送浙西周判官詩
李判官
忘其名杜牧有寄浙西李判官詩【樊川集】
楊假
舊唐書本傳為浙西觀察判官自浙西入為監察禦史【以新書楊收傳參定】
顧雲
幹符間高骈節度鎮海兼江南行營招讨使雲以試秘書省校書郎為行營都招讨判官撰隋故司徒陳杲仁廟碑
五代高越
南唐用為浙西判官就加檢校水部郎中
袁特
南唐人自洪州判官為浙西判官
郝郎中
忘其名南唐為浙西判官徐騎省以詩送之【見集中】
艾筠
南唐為浙西判官後遷江都少尹
支使
按通典舊唐書官志并無支使惟新書官志節度觀察使有支使一人次于判官
唐姚南仲
新舊唐書本傳韓滉觀察浙西南仲自推官奏授殿中侍禦史内供奉充支使尋召還四遷為禦史中丞
邢羣
牧盧商鎮京口羣牧複以大理評事應府命再為浙西觀察推官轉支使補阙杜牧薦于禦史中丞孔溫業溫業曰願聞其為人牧具以羣牧京口事對旬日诏下為監察禦史【樊川集】
掌書記
按通典節度使兼都督掌書記一人掌表奏書檄又唐官志掌朝觐聘問慰薦祀祝之文次于支使
唐李紳
新舊唐書本傳元和初登進士第釋褐國子助教不樂辄去東歸金陵節度使李锜愛其才辟掌書記【舊傳雲辟為從事】锜浸不法賓客莫敢言紳數谏不入欲去不許會使者召锜稱疾即脅使者為衆奏天子幸得留锜召紳作疏坐锜前紳陽怖栗至不能為字下筆辄塗去盡數紙锜怒罵曰何敢爾不憚死邪對曰生未嘗見金革今得死為幸即注以刃令易紙複然或言許縱能軍中書紳不足用召縱至操書如所欲即囚紳獄中将殺紳锜誅乃免或欲以聞紳謝曰本激于義非巿名也乃止久之朝廷嘉之召為右拾遺
劉三複
新舊唐書本傳長慶中李德裕觀察浙西三複以所業文詣谒德裕奇其文表為掌書記【舊傳雲辟為從事管記室】三複長于章奏德裕三為浙西凡十年三複皆從之汝州刺史劉禹錫以宗人遇之深重其才嘗為詩贈三複序曰從弟三複三為浙右從事往年主公入相薦用登朝中複從公之京口未幾而罷昨以尚書員外郎奉使至潞【未幾而罷昨以尚書員外郎奉使至潞○(鈔本無而罷二字)案無此二字則文義不順今據全唐詩所載劉禹錫贈從弟三複詩序補入】旋承新命改轅而東三從公皆在舊地證諸故事敻無其比杜牧亦有送浙西劉三複赴阙詩【以劉禹錫杜牧文集參定】
五代喬輔舜
南唐時宋齊邱聞輔舜之名辟置門下每為文賦詩詠辄加稱賞累遷屯田員外郎從齊邱出藩自洪州掌書記為浙西掌書記【徐騎省集】
田書記
忘其名南唐燕王宏冀移鎮京口徐铉得浙西郝判官書未及報因寄詩并問方判官消息末雲今日京吳建朱邸問君誰共曳長裾【徐騎省集】
推官
按唐官志節度觀察團練防禦使各置推官一人并次于判官書記刺史領使亦置推官
唐姚南仲
新舊唐書本傳擢制科韓滉表為推官
邢羣牧
王璠觀察浙西羣牧為幕府吏璠峭重入幕多賢士轉觀察推官【樊川集】
五代李推官
忘其名類集有僧齊已寄浙西李推官詩【按李建勳有酬已公見寄詩則李推官乃吳與南唐時人】
顧彥回
南唐時自丹徒令為浙西推官徐铉嘗有詩贈之雲盛府賓僚八十餘閉門高卧興無如梁王苑裡相逢早潤浦城中得信疏【徐騎省集】
巡官【館驿巡官附】
按唐官志節度觀察團練防禦使各有巡官一人在推官之下衙推之上節度使兼度支使别置度支巡官一人而節度使又自有館驿巡官隸于巡官衙推同節度副使之下則是巡官與館驿巡官又自有等級潤得四人内二人為團練度支巡官二人為館驿巡官
唐邢羣牧
王璠鎮浙西羣牧為團練巡官京口繁要遊客所聚易生譏議璠行事有不合理言者不入羣牧必能奪之同舍以為智不以為颛璠以為賢不以為僭公事宴歡羣牧口未言足未至阙若不圓再遷度支巡官【樊川集】
杜顗
新舊唐書本傳舉進士授秘書省正字李德裕奏為浙西團練使巡官德裕貴盛賓客無敢忤旨惟顗數谏正及德裕責袁州言于親吏曹居實曰如杜巡宮愛我之言若門下人盡能出之吾無今日德裕在袁州顗客居淮南牛僧孺欲辟顗為吏顗謝曰李公在困未願仕宦僧孺歎美始顗仕浙西兄牧以詩送【樊川集】
姚颋
為浙西館驿巡官【宰相世系表】
尚悫
為潤州館驿巡官【徐騎省集】
随軍
按通典節度使兼都督置随軍四人分使出入唐官志巡官之下又有府院法直官要籍逐要親事各一人然後随軍次之
唐韓滉
故人子滉久在二浙所辟僚佐各随其長無不得人有故人子谒之一無所長滉與之宴竟席未嘗左右視後數日置為随軍使監庫門其人終日危坐吏卒無敢妄出入者【通鑒】
右自副使至随軍是為幕府參佐因節度觀察團練防禦招讨等使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