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鎮江志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宮體小詩辭曲豔發窺建安風格以曲阿地古澹有南朝之遺風遂築室種木而家焉顔萱後經其故居已易他主詩見類集陸澧宅在丹陽嚴維有自雲陽歸晚泊陸澧宅詩見類集
權德輿宅
在練湖上德輿有送其叔赴晉陵詩序雲德輿舊居丹陽去晉陵百裡又有憶江南舊居詩曰結廬常占練湖春歲久莫識其處
宋樞密副使邵亢宅
在耿岡
中書舍人蔡肇宅
在竹塘村
陳輔
居縣之南郭
金壇縣
宋參知政事張綱宅
在金壇縣西之希墟村
知樞密院事湯鵬舉宅
在東之小墟村紹興丁醜二公并為執政邑人呼張為西府湯為東府雲
陵墓
叙(缺)
陵
丹徒縣
宋興甯陵
在縣東南三十五裡武帝追尊曰孝皇帝諱翹初仕郡為功曹【元和郡縣圖志】孝穆趙皇後本傳高祖之母葬丹徒縣東鄉谏壁裡雩山陵曰興甯
孝懿蕭皇後陵
孝懿蕭皇後本傳孝皇帝之繼室亦葬丹徒興甯陵崩時年八十一遺令曰孝皇背世五十餘年古不祔葬且漢世帝後陵皆異處今可于營域之内别為一圹孝皇陵墳本用素門之禮與王者制度奢儉不同婦人禮有所從可一遵往式乃開别圹與興甯陵合墳初高祖微時貧約過甚孝皇之殂葬禮多阙高祖遺旨太後百歲後不須祔葬至是故稱後遺令施行
胡婕妤陵
胡婕妤本傳文帝之母葬丹徒陵曰熙甯荥陽廬陵衡陽三王墓并在域東
丹陽縣
齊宣帝休安陵
在縣北二十八裡高帝父也追尊為宣皇帝
景帝道生永安陵
在縣東北二十六裡明帝父也追尊為景皇帝
高帝道成泰安陵
在縣東北三十一裡
武帝頤景安陵
在縣東三十二裡
明帝鸾興安陵
在縣東北二十四裡【并元和郡縣圖志】輿地志雲泰安陵景安陵興安陵在故蘭陵東北金牛山其中邱埭西為齊梁二代陵隧口有大石麒麟辟邪夾道有亭有營戶守典之四時公卿行陵乘舴艋自方山由此入蘭陵升安車轺傳驿置以至陵所
梁文帝順之建陵
在縣東北二十五裡武帝父也後張氏谥文獻合葬輿地志雲【輿地志雲○【鈔本此下一段在簡文帝綱莊陵後】】梁大同元年作石麒麟自京師由曲阿中邱至陵所初甚難近陵二十餘步忽如躍走時以為瑞帝不悅終有侯景之亂
按建康實錄【按建康實錄○【鈔本此下一段亦在簡文帝綱莊陵後】案輿地志一段内雲梁大同元年作石麒麟又雲終有侯景之亂建康實錄一段内雲武帝父順之追尊為文皇帝又雲武帝大同中作石麒麟乃置于此墓是所言者皆武帝修建陵之事不應列于簡文帝莊陵之後也元志卷十二陵墓類列此二段于文帝建陵之後今從之】及隋志曲阿縣建陵隧口石麒麟起舞皆在大同十二年與志異又碑曰太祖文皇帝之神道武帝父順之仕齊為領軍将軍封臨湘侯武帝即位追尊為文皇帝廟号太祖見姚思廉陳書及南史并建康實錄武帝大同中作石麒麟乃置于此墓至歐陽修集古目錄乃以此碑為宋文帝長甯陵自在蔣山見沈約宋書及建康實錄甚明此乃梁文帝建陵特其八字與文帝廟谥偶同爾
武帝衍修陵
在縣東三十一裡後郗氏先葬天監七年诏修建二陵周回五裡内居人賜複終身大同十年武帝駕幸蘭陵谒建陵有紫雲蔭覆陵上食頃乃散帝望陵流涕所沾草皆變色陵傍有枯泉至是流水香潔辛醜哭于修陵诏曰朕違桑梓五十餘載展敬園陵但增感恸園陵職司共事勤勞并賜位一階并加頒赉唐貞觀十一年诏令百步禁樵采
簡文帝綱莊陵
在縣東二十七裡簡皇後王氏合葬诏曰簡皇後窀穸有期昔西京霸陵因山為藏東漢壽陵流水而已朕屬值時艱歲饑民弊方欲以身率下永示樸厚今所營莊陵務存約儉有港名蕭港直入陵口陵前石麒麟高丈餘寰宇記雲梁簡文帝陵有麒麟碑【寰宇記雲梁簡文帝陵有麒麟碑○(鈔本在居宅門梁武帝宅條下)案二句皆言陵墓與居宅無涉且系簡文帝之陵與武帝無涉故置之武帝宅後則文義不貫而移至簡文帝陵後則與陵前石麒麟高丈餘之句正相聯屬也茲特改正】
金壇縣(缺)
墓
丹徒縣
吳孫氏墓
在城南
按孫氏諸陵堅曰高陵在曲阿權曰蔣陵在鐘山惟策在丹徒為許貢之客所害後權稱号追谥策曰長沙桓王陳壽嘗言割據江東策之基兆權尊崇未至故此不稱陵而稱墓類集謂孫氏陵在城南複取何遜行經孫氏陵詩附之誤矣葢遜所題乃權墓也
晉郗昙墓
陳時東征北軍于丹徒盜發昙墓見建康實錄
禇裒墓
在城南七裡
宋神士墓【宋神士冢○(鈔本無此四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