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

關燈
文詩 文 建文林閣記 縣有文廟、莊有文祠,所以崇文教而勵人材也。

    我九芎林等莊,自開辟而來,文教之興也,六七十年矣;人材之盛也,生童、貢監非不多也,可不創建文祠、崇奉文聖,而為文人鐘毓之所乎?爰是邀同殷紳相度地勢,得一名勝之區,土名高梘頭;幸業主官九和樂施地基。

    其龍由石壁潭大山分支,起伏離奇,将至結處,忽頓跌為平埔,埔岸略開扇面,左有五股林山為輔、右有九芎林山為弼,面山秀麗。

    山外峰巒突兀争奇,複有五指山為筆架、酒桶山為高冠,相與映乎目前。

    于乎铄哉!此誠鐘毓之得其所哉!遂乃挨莊鸠資,創基建宇;坐北朝南。

    自興築訖落成僅六越月,計費一千三百餘金。

    即顔斯祠曰文林閣,取人文蔚起、多士如林之義也。

    正廳奉文昌帝君、東廳奉五谷神農、西廳奉劉、官兩施主;劉君維翰,先年施田租,為會課賞典。

    後有施為祠内香祠者,均有扶植斯文之意也。

    是可為後之人勸,即以翼後之人諒焉,則幸甚。

     歲在光緒丙子冬,後學林學源、陳鴻賓、彭殿珍、邱學德同記。

     撫番策 人言生番是禽獸,不可訓。

    然非欤。

    馴番與治人不同:治人者因人之性情,而一變至于道,訓番則必矯番之性情,而使之變人。

    何也?番不識「莫土非王」之義,謂人欲侵其地,故與人相仇殺,然亦隻是野性好殺,每以殺人為能耳。

    蓋彼所恃在深林密菁,慣飛荊而走棘,善匿迹以藏身,往往潛伏草莽之内,铳架對準,伺人至前乃擊之,割首級遽去,縱追之亦無及。

    但此伎倆亦非難制,人若糾丁直搗其巢穴,燒其屋、焚其倉,彼亦甚懼。

    竊怪先年每具牛酒以和番,前月和、後月變;此地和、彼地變;苟安目前,殊非計也。

    即如劉爵帥「招撫歸化碑記」七百餘社,亦屬有名無實。

    所報墾者皆舊墾界内,隘勇雖紮入内山,無人耕種,那有撮土墾成,不過哄番出來雉發;一歸社仍殺人,且有人被殺而并不敢報官者,謂報官則官必責我侵害化番之罪,則又慘上加慘矣!但其嚴禁鉛藥、刀铳,不許偷換與番,不十年可絕其弊,此舉差強人意;惜僅二、三年,爵帥去而禁弛,故迄無所效。

    以愚管見:務必勸番徙出城市街莊,築室與之居住,按月給銀與之食用,旋擇田園與之耕種;若有不聽勸、終不肯徙出者,則以兵威勒之,或從漸引誘之。

    總要設法防閑,毋縱毋逸。

    其中更設義學以教其子弟,使之觀感以習化,變野性為人道;即增億萬良民,辟荒穢、作膏腴,可獲京垓物産:此上策也。

    不此之務,則必劃界拒絕,遍示嚴禁:若番出人界,見面即殺;若人入番界,查知即加重刑;若有人偷換番貨者,亦加重刑;若有偷換鉛藥、刀铳、食鹽與番者,死刑無赦。

    蓋番無鉛藥、刀铳者,何能殺人?番無食鹽,則體疲無力且病死。

    此所以宜嚴禁者,中策也。

    至若照舊設隘防番之法,勢必抽出何款經費作為隘糧。

    其青山亟須廣招民人續墾,或充墾戶、或為佃首,以專責成。

    募隘招佃,建莊耕種,凡樟栳木料、燒焿、抽藤各饷,俱由墾戶、佃首管理。

    但業系官出資墾成者,歸官有;民出資墾成者,歸民有。

    庶幾疆土日拓,産息日增,亦有益于國計民生者:此下策也。

    不才陳此三策,亦未審有當于理焉否也?惟當軸籌之。

     恭迎聖蹟小啟 蓋聞綠字赤文,燦球刀而共寶;龍章鳥迹,皆彜鼎以齊珍。

    一字一珠,荷聖賢之至教;萬言萬選,皆經傳之洪谟,故國家治世不離文字,而吾人進身亦重詩書。

    總之,士、農、工、商,無一時不用字,亦無一時不藉字者。

    胡為敬重時少、玩忽時多,甚至殘篇拭棹、斷簡踏泥。

    浸淫風雨,和敗絮之飄零;剝落窗棂,伴飛花而入柏。

    苟經目擊,宜亦傷心。

    茲我一堡,雖山僻村墟,亦既聿崇文化;幸際太平盛世,自當重按文風。

    搜蝌文于鳳泊,盡付鴻爐;出魚篆于雞埘,應歸鷗渚。

    是以我同人捐題緣金,恭迎聖蹟。

    凡所經過之處,預須打掃清潔,毋得亵慢。

    若有神心敬聖、樂意增光者,或鼓樂、或旗隊,各随所好;或詩意、或景閣,任展所長。

    總祈各莊殷紳人等,各宜踴躍、各盡誠敬,檩遵約束。

    切切毋違。

     光緒壬午年□月□□日,文林閣諸同人啟。

     協和渡複造新船序 協者何?衆相協力襄成也;和者何?衆皆和樂捐助也。

    溯前自創渡以來,故者革、新者鼎約六、七十年久,不知幾換舟矣!但于癸未年,經衆捐造,至今又十餘載,木料則又朽矣!濟川得無險乎!填其間、補其隙,渡夫既歎艱難;激于浪、沖于波,行人必多駭懼。

    是則宜複捐資以造舟也,誠亟亟矣。

    然欲仍舊船以修之,費雖省而未能久遠;不如購新木以造之,費雖繁而較為堅固。

    惟望内外各莊,慷慨好義,盡量捐題。

    毋推毋诿,集腋乃可成裘;若悭若吝,寸膠焉能濟渡?故須大發慈悲,時行方便,庶幾往來過客免罹洪水之災,南北通衢共喜安瀾之慶,則陰隲宏施,功德無量矣!歲在柔兆涒灘重陽後二日,序于石潭書房。

     詩 題員岽仔師善堂古春晖 一溪水面石粼粼,半嶺山頭去俗塵;法殿森然羅衆佛,蓮花淨裡列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