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域志

關燈
下堡山 五指山署東三十裡。

     紗帽山署南三十裡。

     西鳌山署南四十裡。

     榖堆山署南三十裡。

     楓樹龍山署南十五裡。

     豬湖山署南十二裡。

     旗山署東南十二裡。

     明字凸山署西南十裡。

     猴子山署西南二十裡。

     獅頭山署西南二十裡。

     挽瀾山署西十八裡。

     三叉凸山署西十五裡。

     西河排山署西十七裡。

     北埔後枕山署東三裡。

     龜山署西四裡。

     鳳髻山署西三裡。

     圓頭凸山署西北三裡。

     雞油凸山署西十二裡。

     紅崩崗山署北八裡。

     月眉山署西八裡。

     南埔山署西四裡。

     面盆寮山署北四裡。

     大瀝山署北九裡。

     赤柯山署西十二裡。

     沙湖瀝山署北十二裡。

     加冬湖山署西二十二裡。

     柯仔瀝山署西北十七裡。

     新城仔山署西二十裡。

     崎林山署西二十五裡。

     五指山距署三十餘裡,為署治之祖山。

    五指第三峰低伏過峽,一縷逶迤而下,由筀竹林七、八裡,曰大烏龍崗頂;五、六裡,曰豬湖仔山,崛起土屏為署治之少祖山,後送前迎,纡徐而出;六、七裡,曰尾隘仔山,擘幹分支。

    由南而下七裡者,為北埔之來龍所結穴也;前有疊翠層巒,後枕芙蓉屏障,縱橫環拱,居然一名區也。

    由北而降八、九裡者,為樹杞林之來龍結穴也;砺山帶河,左回右抱,嶔崎錯落,俨乎一巨觀也。

     内灣山距辦務署三十七、八裡,在沙坑莊東南角,為生番出入之徑。

    由九芎坪莊背莊出南河,至麻竹窩,底伏過脈,蜿蜒而行,而達大肚莊背香員窩山,為九芎林之祖山。

    更迤而北五、六裡,曰鹿寮坑山;十餘裡,曰王爺坑山;屈起雄偉,而若與霧雲相接者,曰石壁潭山。

    由北分支而出十餘裡,曰水坑山、九芎林山。

    此署之右弼拱衛也。

     尖筆仔山,在署東角,相距二十餘裡。

    底伏過脈,崛然聳起數峰,其岩高者約有百數十丈,曰大山背,與署南紗帽山屹立遙峙;中落一脈,出五、六裡,曰橫山。

    此署之右肩外護也。

     榖堆山距辦務署三十餘裡,西南角也。

    奔降而下十餘裡,曰猴仔山;排闼相近,曰獅頭山,巅有天成石室,可容百人,今為僧寺。

    迤寮而西六裡,曰崁頂寮山;繞出五裡,曰銅鑼圈山;曲轉四裡,曰轉溝水山。

    此為署之左輔拱衛也 西鳌山,在署之南角,相距四十裡,層巒疊嶂;更迤而南十裡,曰紗帽山,高不可極,與署東之大山,背山遙遙相對,分支而下,諸峰錯落。

    此署之右肩外護也。

     上堡溪 ■〈毛石〉仔溪署東十三裡。

     油羅溪署東二十裡。

     粗坑溪署東十八裡。

     下大窩溪署東十六裡。

     沙坑溪署東二十六裡。

     鹿寮坑溪署東北十四裡。

     王爺坑溪署北十四裡。

     水■〈石祭〉坑溪署北二十裡。

     油車窩溪署北十二裡。

     下堡溪 北埔大溪署南二裡。

     麻布樹排溪署東三裡。

     水瀝溪署北四裡。

     面盆寮溪署北五裡。

     大瀝溪署北十二裡。

     大南坑溪署南八裡。

     小南坑溪署南七裡。

     番婆坑溪署西南五裡。

     社寮坑溪署西南十裡。

     十寮坑溪署西二十五裡。

     ■〈毛石〉仔溪距署東十三裡。

    其源出五指山、洽瀝過石嘴、軟橋,至員山仔崁下,曲流于東,會油羅西出之水,分派而出,至石壁潭及荳仔埔,轉過九芎林街前,順流而西,至六張犁,合塹港入于大海。

    其餘小溪,錯雜不能詳志。

    總之,亦歸大溪。

     油羅溪距署東二十裡。

    其源出尖石内灣,過九芎坪,曲轉油羅西行,分支由猴洞至石壁潭外口,會■〈毛石〉仔溪,合源入海。

    其餘小溪,錯雜不能詳志。

    總之,亦歸大溪。

     北埔大溪距署二裡許。

    其源發于五指山之南,北流長坪,而東至十份坪,北流大河底,西會大南坑水,合流至大份林崁下,經員頭凸山下,轉北至埔心崁下油社、官爺侖,直奔鳳髻潭流出,會番婆坑水,至中興莊,出月眉,直流赤柯坪、富興莊、西河排、轉溝水,順流三灣大溪,合流出頭份,至中港入于大海。

    其餘小溪雜流,實難悉志其詳;然不外歸于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