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宦曆志

關燈
綱、鐘成能、戴廷重、沈鵬(俱隆慶年間任)。

     雷正、丘生、張汝學(稱職升主簿)。

     唐壤、鄭國用、何俯、蔡繼祖、朱芳、呂盛、周際可、王番、陳憲、任善繼、李一奇(俱萬曆年間任)。

     武職曆官 正 千 戶 崔 璥 山後宣府人。

    景泰年間調本府。

     崔 玉 崔輔國 嘉靖間襲。

     崔鳴治 萬曆年間襲。

     副 千 戶 陳 黻 直隸易州人。

    景泰年間調本所。

     陳 諒 陳 燦 嘉靖間襲。

     陳 瀚 嘉靖間襲。

     陳秩然 萬曆間襲。

    無繼一員,王升。

    調衛一員,劉敏。

     百戶 焦 俊 湖廣沅陵縣人。

    始任紀錄,景泰間調本所。

     焦 铎 焦一桂 嘉靖間襲。

     焦 绶 萬曆間襲。

     無繼七員,調衛二員,王文、武臣。

     名宦 韓 隆 事迹見《安慶志》。

    據志,性友愛,以國子生,景泰初年知永安縣事。

    地險事繁,盡心士民。

    立學校,作浮梁,除虎患,辨疑獄,息巨寇,民威德焉。

    六載考迹,百姓奏留之,複三年,卒于官。

    以縣初設,其志未備。

    今觀九載而民奏留,則其為民所宜,可知也。

     鄧 概 新淦人。

    成化間知永安縣。

    公廉明斷,以十條與民約。

    時鄧茂七寇亂之後,頑民襲其遺逆,概取其尤者懲以法,衆皆畏服。

    凡追逮不遣公皂,以信牌令裡胥傳置其家,捧牌自至,無敢後者。

    尤留心教事,增修學舍,暇日集諸生講論不倦。

    在縣五年,事治民安,父老至今思之。

    祀名宦。

     劉 燦 臨川人,舉人。

    弘治十一年任知縣。

    居官廉謹,不撓法徇人。

    聽訟詳悉,不作好惡。

    儒學被毀重,複建。

    立橋梁、道路,百廢俱舉。

    升池州府通判。

    至今以清官頌之,祀名宦。

     羅 珊 南海人。

    正德中知永安縣。

    政先愛民,不畏強禦。

    總鎮移文,欲開縣忠洛鄉銀礦入貢,迫脅甚急。

    珊意非朝旨,且未聞此鄉有礦,懼累民,乃抗言,縣舊無礦場,且既已有诏禁私采,移文止之。

    大忤使者徐俊。

    時俊蓋行賂得牒覓利,為珊所沮,誣讦珊殺人,總鎮差官捕逮,且率黨攻縣門。

    禁辱備至,珊不為動。

    民洶洶,曰:“使貪利欲執吾宰,戕我衆,盍死之!”俄頃,民畢集,往訴于當道。

    珊能聲益著,膺薦擢去。

    父老德之,郡人、禦史胡瓊撰文立石于縣。

     徐 勳 長州人。

    以任子。

    知永安縣。

    清慎才能,不恃世祿。

    察民欲惡,以為興罷。

    建橋梁,立社學,設義塚,禁火葬,招降寇盜。

    監司賢其有龔渤海之風。

    析置大田縣,勳任其役,賢勞罔懈。

    坐是疽發背,卒于官。

    民至今懷思,為立祠祀之。

     姚仲韶 高要人。

    嘉靖間知永安縣。

    廉明飾法,境内盜賊屏迹,獄無冤民。

    卒于官,士民哀慕之。

     鐘 質 永豐人。

    成化間丞永安。

    笃實廉潔,有古人風。

    政不便,民必以告令。

    玩法者逮至庭,語之曰:“吾或慣汝,長官難犯也。

    ”為令鄧概所重。

    在縣六年,力請緻仕,民欲留之。

    質怃然曰:“吾何德欤,若而苦我!”竟得請而去,歸裝蕭然。

    人至今思之。

     蕭 松 臨海人。

    嘉靖間,由龍南司訓升永安谕。

    啟迪諸生,亹亹不倦;躬行道義,口不言利。

    永乏《禮經》,松簡質敏者數人業之,親為指授。

    永之以《禮經》舉者,自松始也。

    尤不苟于交際,士或貧者,助之。

    卒于官,士大夫至今稱之。

     黃 鐩 潮陽人。

    由歲貢,萬曆十三年任永安學訓。

    剛正不阿,清廉不苟。

    立會課士,捐俸濟貧。

    兩署縣篆,先正征輸,令各圖各派答應一依條編,一毫不科,裡甲刑清訟簡。

    至領齋夫以補積谷,築萬仞宮牆,開拜笏街,政教卓有可紀者。

    周軍門以賢能薦之,惜升王官,浩然而歸。

    士民立永懷碑,以系去思。

     宦迹 郭 仁 長洲人。

    丁未進士。

    由監察禦史建言,左遷知永安縣。

    公廉明敏,節用愛民。

    稽冊籍以正飛詭,汰冗費以蘇裡甲。

    講學興教,敬禮賢士大夫。

    輕刑薄賦,禱雨虔誠。

    建栟榈書院,崇祀先賢。

    諸政秩然振飾。

    擢刑部主事。

    邑人德之,為立去思碑。

     徐 辂 海甯人。

    由舉人,萬曆五年任知縣。

    廉公有威,吏畏民懷,裡甲不敢持一菜至庭。

    兩造聽人和息,一文不科,紙罰懲一慣盜,境内安恬。

    三年不濫清軍,節省民财以千計。

    以不善阿承,中傷而去。

    百姓至今思之。

     湛天潤 增城人。

    湛甘泉之孫。

    由歲貢,隆慶六年任訓導。

    闡明乃祖之學,講衍心性之說,手著《疑水錄》,中多意見,故一時有志之士翕然宗之。

    五載,擢南學錄,曆通判。

    永士景仰,至今不忘焉。

     锺 譔 瑞金人。

    由選貢,萬曆五年,以南康訓導升永學谕。

    溫雅正大,卓有風範。

    接引生徒,無分優劣。

    歲時節饋,卻之不受。

    時諸生中有坐誣者,乃挺然出白,曰:“苟士氣可培,即一官何有?”其為人如此。

    升學錄,曆湖廣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