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例
關燈
小
中
大
一國有史,邑有志。彰善殚惡,公典也。考今時志,大都稱善似過于詳,惡則略而弗錄,曷故哉?太史公雲:“孔子著《春秋》,隐、桓之間則彰,至定、哀之際則微。志之意有由然哉!”雖然,稱美而不稱惡,固為雅道,或過于飾而失其實,亦豈公道乎?明有一定之公論,幽有不可欺之鬼神。濫竽斯役,慎哉!慎哉!
一自創邑一百四十年間,聞見不及者多矣。然自正德以前則林孜有手錄,自嘉靖以後則李杏有志草,詳略不同,典故稍備,今日豈敢妄意去取于其間哉?茲以往又三十年矣,凡所見聞,昭在心目。仍考郡之近志,博取耆耇之見聞,庶幾備省覽之一資也。
一天所以始事,懸象于天下,示于人吉兇,悔吝不能掩者。至其炎鄉之氣候不能無偏,荒徼之節序不盡淳美。若夫觀天象以緻修省之道,因氣候以達節宣之宜,矯其俗尚之不合于禮以□之,正則存乎其人哉。
一地承天施者也,山峙川流,故形勝具而風俗成。今永以蕞爾之地,不改辟矣;一百四十年生養休息之民,不改聚矣。所恃以安靜不擾,各遂其生,其惟良守牧哉。茲志地裡意也。
一天地定位,聖人成能。古之聖人,曷嘗不敷土便民興事哉!茲建置所當詳也。乃劃其封疆,時為沿革;制鄉裡都市,以奠厥居;設官守分職以總政治,以揆文奮武。則師儒以隆教化,兵守以明威嚴。又慎其城守,險其走集,謹其堤防。或通往來,或以崇報祀。其大為廟壇、為署舍、為倉庫、儀器;其細,為橋渡、為鋪舍、為亭場。建置之意,蓋其詳哉。備錄而不遺,要皆王道之大務也。
一任土作貢,從古為然。若其方物之畢陳,丁口之畢作。固上所以任乎下,下所以奉乎上,皆是物也。至于屯田、水利,亦系于土田;徭役、差使,鹹趨事之大義。然人情不古,法立弊生,奸猾宿胥緣以為市,巧取巧避,上下相遁,蠹毒滋矣。因考據典則,詳著颠末于篇,庶幾存心民物,君子省覽而知所向往。
一宦曆于茲土,皆民上也。上以子視民,民亦宜以父母以報上。故有名宦祀以報功,宦績紀以昭美。其馀皆列其名籍及任之年月。
一選舉有正科,有雜科。甲科、歲貢為正,例貢、掾史為雜。籍在别省者,亦書其名。例貢未授官,止書其名,掾則必授官,始入矣。至于貤移、恩典、坊表,畢錄志榮也。
一人物或以耆德碩行而祀瞽宗,或以文雅奇卓而樹表範,皆後人所景仰者。其或淫雅并奏,賢不肖混淆,雖徼虛美于一時,而有愧心于百世,亦何益哉,徒滋訾議矣。至于貞烈行誼,有關于人心風俗者,何可遺也。武功貴戚皆出于地方者,何可泯也,因畢書以見誼。
一名宦祀提學熊□,出于上司之檄,郡不祀也,而縣祀之。提學宗□,亦由按院檄也,郡已祀而縣不祀。意者,宗嘗分守延平,有惠政于地方,祀之宜也。而熊□猶祀之于縣,非尊崇之,實卑亵之矣。餘有疑未安焉,敢俟議禮君子改正。
一鄉賢祠祀于嘉靖中年。初祀時,木主陳公瓘、鄧公肅、鄧公文铿。而陳公世卿,乃瓘之祖也,昔在宋,固沙之人,今其所居,則為今永安二十六都,故址存焉,丘墓在焉,子孫奉祭掃者存焉,其馀子孫居縣、居鄉者,何啻千百。陳公瓘不知何時去其祀,固以流寓他方,不祀亦宜,而世卿豈宜遺落?況鄧公肅、鄧公文铿,其出身時皆沙縣人。鄧公肅讀書于永之栟榈山,因号焉,居址尚沙縣地方也。鄧公文铿所居今割永安,既祀之,而世卿獨不祀,可乎?餘謂鄉賢宜祀陳公世卿;其鄧公肅,栟榈有專祀矣,鄉賢不宜又祀,以免重複。
一祥異示懲,人所創見。丘墓埋玉,設為賢淑,乃人所景仰,欲起九原而不可得者。仙釋者,自是方外一等人。寺觀創久亦難盡廢;若養濟、漏澤,亦王政之務,皆不可阙。依例書之,以備考驗。
一自創邑一百四十年間,聞見不及者多矣。然自正德以前則林孜有手錄,自嘉靖以後則李杏有志草,詳略不同,典故稍備,今日豈敢妄意去取于其間哉?茲以往又三十年矣,凡所見聞,昭在心目。仍考郡之近志,博取耆耇之見聞,庶幾備省覽之一資也。
一天所以始事,懸象于天下,示于人吉兇,悔吝不能掩者。至其炎鄉之氣候不能無偏,荒徼之節序不盡淳美。若夫觀天象以緻修省之道,因氣候以達節宣之宜,矯其俗尚之不合于禮以□之,正則存乎其人哉。
一地承天施者也,山峙川流,故形勝具而風俗成。今永以蕞爾之地,不改辟矣;一百四十年生養休息之民,不改聚矣。所恃以安靜不擾,各遂其生,其惟良守牧哉。茲志地裡意也。
一天地定位,聖人成能。古之聖人,曷嘗不敷土便民興事哉!茲建置所當詳也。乃劃其封疆,時為沿革;制鄉裡都市,以奠厥居;設官守分職以總政治,以揆文奮武。則師儒以隆教化,兵守以明威嚴。又慎其城守,險其走集,謹其堤防。或通往來,或以崇報祀。其大為廟壇、為署舍、為倉庫、儀器;其細,為橋渡、為鋪舍、為亭場。建置之意,蓋其詳哉。備錄而不遺,要皆王道之大務也。
一任土作貢,從古為然。若其方物之畢陳,丁口之畢作。固上所以任乎下,下所以奉乎上,皆是物也。至于屯田、水利,亦系于土田;徭役、差使,鹹趨事之大義。然人情不古,法立弊生,奸猾宿胥緣以為市,巧取巧避,上下相遁,蠹毒滋矣。因考據典則,詳著颠末于篇,庶幾存心民物,君子省覽而知所向往。
一宦曆于茲土,皆民上也。上以子視民,民亦宜以父母以報上。故有名宦祀以報功,宦績紀以昭美。其馀皆列其名籍及任之年月。
一選舉有正科,有雜科。甲科、歲貢為正,例貢、掾史為雜。籍在别省者,亦書其名。例貢未授官,止書其名,掾則必授官,始入矣。至于貤移、恩典、坊表,畢錄志榮也。
一人物或以耆德碩行而祀瞽宗,或以文雅奇卓而樹表範,皆後人所景仰者。其或淫雅并奏,賢不肖混淆,雖徼虛美于一時,而有愧心于百世,亦何益哉,徒滋訾議矣。至于貞烈行誼,有關于人心風俗者,何可遺也。武功貴戚皆出于地方者,何可泯也,因畢書以見誼。
一名宦祀提學熊□,出于上司之檄,郡不祀也,而縣祀之。提學宗□,亦由按院檄也,郡已祀而縣不祀。意者,宗嘗分守延平,有惠政于地方,祀之宜也。而熊□猶祀之于縣,非尊崇之,實卑亵之矣。餘有疑未安焉,敢俟議禮君子改正。
一鄉賢祠祀于嘉靖中年。初祀時,木主陳公瓘、鄧公肅、鄧公文铿。而陳公世卿,乃瓘之祖也,昔在宋,固沙之人,今其所居,則為今永安二十六都,故址存焉,丘墓在焉,子孫奉祭掃者存焉,其馀子孫居縣、居鄉者,何啻千百。陳公瓘不知何時去其祀,固以流寓他方,不祀亦宜,而世卿豈宜遺落?況鄧公肅、鄧公文铿,其出身時皆沙縣人。鄧公肅讀書于永之栟榈山,因号焉,居址尚沙縣地方也。鄧公文铿所居今割永安,既祀之,而世卿獨不祀,可乎?餘謂鄉賢宜祀陳公世卿;其鄧公肅,栟榈有專祀矣,鄉賢不宜又祀,以免重複。
一祥異示懲,人所創見。丘墓埋玉,設為賢淑,乃人所景仰,欲起九原而不可得者。仙釋者,自是方外一等人。寺觀創久亦難盡廢;若養濟、漏澤,亦王政之務,皆不可阙。依例書之,以備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