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九邊考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
守備既固,攻戰時發。
或要前踵後出其不意之擾,彼勞我逸,日增歸附之酋将見,瓦剌、瓜沙等夷見彼通好,必漸效順。
我則結以恩赍,以固其必從之志,赤斤、苦峪等族依我安妥,必漸蕃息,我則率以大義以振其勇奮之氣,然後于忠順王嫡裔擇其智勇足以服諸畨者,仍其封爵,授以禦侮複雠之畧,于赤斤等衆選其技力足以長諸酋者為都督,谕以翊替協必之謀。
在我唇齒應援之勢成,而在彼背腹受敵之機就。
然後徙其部落以實空城,移其臣主以司宰禦。
徜彼不悛再四侵奪,則哈密犯其前,我兵襲其後,赤斤等衛之兵衡脅旁出,四面夾攻,無不破者,徐取元寇而戮之以示天恩。
吾見在彼勢窮必遁稱款,必堅然後随機應變,而更為哈密永遠之圖。
使勢之在哈密者有如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應,出其尾則首應,擊其中則首尾俱應。
雖十吐魯畨亦不能為哈密之患矣。
此一勞永逸帝王全勝之策也。
見禦史楊紹芳邊疏。
一說,亦不剌者,迤北逋寇盤據西海,吞噬屬畨,為西南患,須歲已許附。
尋因其敗弱而棄之,頗為失計。
何也?甘肅之患,北虜倐往倐來,南畨坐守之夷耳。
惟土魯畨自兩犯甘肅以來,累肆荼毒,漸不可長。
若收海上之虜置之哈密近境,結以恩德,西制土魯畨,北制瓦剌。
比千載一時也。
倘有成績即令職西域之貢何所不可?議者祗恐别起事端,不思遠地無幹;祗雲夷心叵測,而不知窮虜易用。
視今日自據西海散處河、岷何如邪?矧以虛縻得實用,借用虜地為幹城,得失利害不較可知矣。
見九邊論。
一、議者謂聯屬西畨須複茶馬,彼得茶而常懷向順,我得馬面而益壯。
邊戎畨族歸心則西海竄居之虜可并力而驅之矣。
一說,虜在西海可無備乎?曰惟視虜勢之強弱何如耳。
弱則不必備,強則備之,而為計甚難。
前代固有屯兵青海以斷羌虜連和内侵者矣,而征輸調發大困民力,不可為法也。
正德十年,曾調朔方勁兵逐剿之,虜避走松潘,旋歸故巢。
費以萬計,竟無成攻。
即其驗也。
為今之計,惟于洮、岷、河、蘭之地,繕城堡,遠斥堠,廣儲蓄,令諸守帥嚴謹備禦。
伺海賊強強盛聯合西畨,有内侵之勢則請諸總鎮發精兵駐臨洮、鞏昌要害之地以拒之。
一,西甯控十三畨族、四堡、六千戶所,近又益以海寇之擾,亦要地矣。
不令屬莊浪而另設參将易瓒之議是也。
若我太宗以夷治夷之建寺立僧之法,蓋有深意,今有講其故者乎?西域之貢,畨文動數百紙,詐冒相仍,騷擾無益,若給符限年勒以名數庶可久之道也。
一、河西屯田敝矣。
二千裡内計丁一萬七千耳。
防守不設,耕種難也;累遭殘破,生聚難也;朘削無已,休養難也。
是故,人益貧,口益耗,食益欠,兵益弱,而屯田益不興矣。
近日差官添築新堡,廣招佃種似矣,豈有舊堡未充而更能實新堡者乎?豈有不為防守而敢遠耕者乎?豈有将不得人而人得生聚者乎?又譬之家政農桑薪水賓客之類,動必相連,豈有餘事皆廢而一事獨舉者乎?是故,有将而後有兵,有兵而後有人,有人而後有圡,有圡而後有财,有财而後有兵益振,屯益舉矣。
他如李淮之議曰:“欲将見堡量給以馬,無事令其瞭望而耕耘,有事得以聯絡而馳逐拯溺救焚。
”此其近策矣。
蘭州舊有管糧郎中而不司支放,與宣、大事體少異,已失事宜。
或又令其曆在催征,不更遠乎?若以省參一官專駐蘭州以督邊糧,如近時山東、河南京運事例,而移郎中于甘州,如宣、大例,則稽察歸于戶部,催科便于本省。
是或一道也。
一、提督尚書金獻民題,亦不剌一節要照依祖宗朝嘉峪關外設立赤斤、罕東、哈密三衛事例,于該鎮撫夷官内選差前去近邊,谕以朝廷恩威,軍門殺伐利害,令其各安生理。
如果革心向化,聽我招緻,就便安插,設為衛所,許其以時通貢,量加賞赍以結其心。
仍擇其雄傑一二人授以職事,立為頭目,使令钤束部落。
遇有緊急聲息,量調人馬為我策應。
有功一體犒賞。
一、總制尚書楊一清題,今二種殘賊将畨族戕害已甚,不能生存,遂與之糾合為寇,西甯最被其害。
洮州之畨近亦被脅合,夥為之指引道路。
畨達合勢,我之邊境其何能安?此膏盲之疾腹心之患也。
議者動以不可輕舉為言,雖兵兇戰危,誠宜慎重。
而玩寇養患亦非所宜,嘗竊譬之。
套賊之勢雖猛烈如風寒暑濕之病,來則疾如風雨,治之不善即能殺人。
然得遇良醫,一汗而愈,一七而安。
西海之寇如痞結胸腹間,目前飲食起居雖若無恙,久而不療元氣日漸消耗,後将難圖。
言及此豈得不思所以處之,而徒玩時愒日以僥幸于無事哉!且阿爾秃厮已遁,止是亦不剌一枝,大約精騎不過二三千人,其餘皆脅驅番人,勢非得已。
然地圡被其奪占,骨肉被其殺戮,賬房被其燒毀,孳畜被其搶虜,欲報怨雠而複其故産,人豈無是心哉?此間諜之用,亦不可廢也。
一、嘉靖初,李龍總兵守甘肅,以都禦史許明提督。
龍與明同裡人,龍嘗觊望于明,明以嚴禦之,遂不協時。
明欲節邊費,減糧價三分之一,軍有怨言,龍激之使叛,遂鼓噪而入,明被害。
事聞,龍問極刑,指揮以下死于獄者亦多。
邊軍内叛之隙自此開矣。
守備既固,攻戰時發。
或要前踵後出其不意之擾,彼勞我逸,日增歸附之酋将見,瓦剌、瓜沙等夷見彼通好,必漸效順。
我則結以恩赍,以固其必從之志,赤斤、苦峪等族依我安妥,必漸蕃息,我則率以大義以振其勇奮之氣,然後于忠順王嫡裔擇其智勇足以服諸畨者,仍其封爵,授以禦侮複雠之畧,于赤斤等衆選其技力足以長諸酋者為都督,谕以翊替協必之謀。
在我唇齒應援之勢成,而在彼背腹受敵之機就。
然後徙其部落以實空城,移其臣主以司宰禦。
徜彼不悛再四侵奪,則哈密犯其前,我兵襲其後,赤斤等衛之兵衡脅旁出,四面夾攻,無不破者,徐取元寇而戮之以示天恩。
吾見在彼勢窮必遁稱款,必堅然後随機應變,而更為哈密永遠之圖。
使勢之在哈密者有如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應,出其尾則首應,擊其中則首尾俱應。
雖十吐魯畨亦不能為哈密之患矣。
此一勞永逸帝王全勝之策也。
見禦史楊紹芳邊疏。
一說,亦不剌者,迤北逋寇盤據西海,吞噬屬畨,為西南患,須歲已許附。
尋因其敗弱而棄之,頗為失計。
何也?甘肅之患,北虜倐往倐來,南畨坐守之夷耳。
惟土魯畨自兩犯甘肅以來,累肆荼毒,漸不可長。
若收海上之虜置之哈密近境,結以恩德,西制土魯畨,北制瓦剌。
比千載一時也。
倘有成績即令職西域之貢何所不可?議者祗恐别起事端,不思遠地無幹;祗雲夷心叵測,而不知窮虜易用。
視今日自據西海散處河、岷何如邪?矧以虛縻得實用,借用虜地為幹城,得失利害不較可知矣。
見九邊論。
一、議者謂聯屬西畨須複茶馬,彼得茶而常懷向順,我得馬面而益壯。
邊戎畨族歸心則西海竄居之虜可并力而驅之矣。
一說,虜在西海可無備乎?曰惟視虜勢之強弱何如耳。
弱則不必備,強則備之,而為計甚難。
前代固有屯兵青海以斷羌虜連和内侵者矣,而征輸調發大困民力,不可為法也。
正德十年,曾調朔方勁兵逐剿之,虜避走松潘,旋歸故巢。
費以萬計,竟無成攻。
即其驗也。
為今之計,惟于洮、岷、河、蘭之地,繕城堡,遠斥堠,廣儲蓄,令諸守帥嚴謹備禦。
伺海賊強強盛聯合西畨,有内侵之勢則請諸總鎮發精兵駐臨洮、鞏昌要害之地以拒之。
一,西甯控十三畨族、四堡、六千戶所,近又益以海寇之擾,亦要地矣。
不令屬莊浪而另設參将易瓒之議是也。
若我太宗以夷治夷之建寺立僧之法,蓋有深意,今有講其故者乎?西域之貢,畨文動數百紙,詐冒相仍,騷擾無益,若給符限年勒以名數庶可久之道也。
一、河西屯田敝矣。
二千裡内計丁一萬七千耳。
防守不設,耕種難也;累遭殘破,生聚難也;朘削無已,休養難也。
是故,人益貧,口益耗,食益欠,兵益弱,而屯田益不興矣。
近日差官添築新堡,廣招佃種似矣,豈有舊堡未充而更能實新堡者乎?豈有不為防守而敢遠耕者乎?豈有将不得人而人得生聚者乎?又譬之家政農桑薪水賓客之類,動必相連,豈有餘事皆廢而一事獨舉者乎?是故,有将而後有兵,有兵而後有人,有人而後有圡,有圡而後有财,有财而後有兵益振,屯益舉矣。
他如李淮之議曰:“欲将見堡量給以馬,無事令其瞭望而耕耘,有事得以聯絡而馳逐拯溺救焚。
”此其近策矣。
蘭州舊有管糧郎中而不司支放,與宣、大事體少異,已失事宜。
或又令其曆在催征,不更遠乎?若以省參一官專駐蘭州以督邊糧,如近時山東、河南京運事例,而移郎中于甘州,如宣、大例,則稽察歸于戶部,催科便于本省。
是或一道也。
一、提督尚書金獻民題,亦不剌一節要照依祖宗朝嘉峪關外設立赤斤、罕東、哈密三衛事例,于該鎮撫夷官内選差前去近邊,谕以朝廷恩威,軍門殺伐利害,令其各安生理。
如果革心向化,聽我招緻,就便安插,設為衛所,許其以時通貢,量加賞赍以結其心。
仍擇其雄傑一二人授以職事,立為頭目,使令钤束部落。
遇有緊急聲息,量調人馬為我策應。
有功一體犒賞。
一、總制尚書楊一清題,今二種殘賊将畨族戕害已甚,不能生存,遂與之糾合為寇,西甯最被其害。
洮州之畨近亦被脅合,夥為之指引道路。
畨達合勢,我之邊境其何能安?此膏盲之疾腹心之患也。
議者動以不可輕舉為言,雖兵兇戰危,誠宜慎重。
而玩寇養患亦非所宜,嘗竊譬之。
套賊之勢雖猛烈如風寒暑濕之病,來則疾如風雨,治之不善即能殺人。
然得遇良醫,一汗而愈,一七而安。
西海之寇如痞結胸腹間,目前飲食起居雖若無恙,久而不療元氣日漸消耗,後将難圖。
言及此豈得不思所以處之,而徒玩時愒日以僥幸于無事哉!且阿爾秃厮已遁,止是亦不剌一枝,大約精騎不過二三千人,其餘皆脅驅番人,勢非得已。
然地圡被其奪占,骨肉被其殺戮,賬房被其燒毀,孳畜被其搶虜,欲報怨雠而複其故産,人豈無是心哉?此間諜之用,亦不可廢也。
一、嘉靖初,李龍總兵守甘肅,以都禦史許明提督。
龍與明同裡人,龍嘗觊望于明,明以嚴禦之,遂不協時。
明欲節邊費,減糧價三分之一,軍有怨言,龍激之使叛,遂鼓噪而入,明被害。
事聞,龍問極刑,指揮以下死于獄者亦多。
邊軍内叛之隙自此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