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候考
關燈
小
中
大
入于淮為蜃。
通卦驗作雉入水為蜃。
【為孟冬中氣。
】 月令仲冬之鹖旦不鳴。
虎始交。
通卦驗俱同。
【鹖旦不鳴。
為仲冬中氣虎始交。
為季冬候。
】 月令仲冬之麋角解。
通卦驗同。
夏小正作隕麋角。
月令季冬之雁北鄉。
夏小正同。
【案夏小正。
雁北鄉。
在正月。
月令疏引之。
謂北鄉有早有晚。
早者十二月。
晚者二月。
考月令。
孟春尚有鴻雁來一候。
通卦驗作候雁北。
入于仲春。
則正義所雲候晚者也。
夏小正此條。
蓋亦合季冬雁北鄉孟春鴻雁來。
記之。
】 月令季冬之鵲始巢。
通卦驗同。
【為季冬中氣。
】 月令季冬之雉雊雞乳。
通卦驗俱同。
【俱為孟春候。
】 夏小正作雉震呴雞桴粥。
【俱在正月。
】 此皆氣候之相因互見者也。
至月令雖出呂氏春秋。
而今禮記所載。
亦有與呂氏春秋互異者。
孟春之蟄蟲始振。
呂氏作始振蘇。
孟春之鴻雁來。
呂氏作候雁北。
【案通卦驗。
及淮南時則訓。
皆作候雁北。
王應麟謂。
月令鴻雁來之來字。
本北字。
康成時猶未誤。
故注曰雁自南方來。
将北返其居。
其後傳寫者。
因仲秋鴻雁來。
誤以北為來。
】 孟春之草木萌動。
呂氏作繁動。
仲春之桃始華。
呂氏作桃李華。
季春之戴勝降于桑。
呂氏作戴任。
【任同鵀。
】 孟夏之王瓜生呂氏作王萯生。
【高誘注。
萯或作瓜。
(瓜舌)(婁瓜)也。
】 孟夏之靡草死。
呂氏作糜草死。
季夏之溫風始至。
呂氏作涼風始至。
【高誘注。
夏至後四十六日。
立秋節。
故曰涼風始至。
案月令之溫風始至。
注疏皆未詳。
呂氏作涼風始至。
義亦可通。
】 季夏之蟋蟀居壁。
呂氏作居字。
季夏。
之腐草為螢。
呂氏作化為(蟲幵)。
【案通卦驗作腐草為嗌。
鄭氏注曰。
舊說腐草為鳴。
今言嗌其物異名乎。
又說文蠲字。
引明堂月令曰腐草為蠲。
蓋(蟲幵)為馬蚿。
蠲為馬蠲。
皆螢火之别名也。
曰鳴。
曰嗌。
于義未詳。
】 孟秋之農乃登谷。
呂氏作升谷。
仲秋之盲風至呂氏作涼風至。
【案呂氏三紀涼風。
于季夏。
曰始至。
于孟秋仲秋。
俱曰至月令仲秋作盲風。
蔡邕月令章句。
亦作白露節。
盲風至。
此涼字。
疑有訛。
】 仲秋之鴻雁來呂氏作候雁來仲秋之雷始收聲。
呂氏作雷乃始收。
仲秋之蟄蟲壞戶。
呂氏作俯戶。
季秋之鴻雁來賓。
呂氏作候雁。
季秋之豺乃祭獸。
呂氏作豺則祭獸。
季秋之蟄蟲鹹俯。
呂氏作蟄蟲鹹俯。
在穴。
【月令在内。
呂氏作在穴。
高誘注。
俯伏藏于穴。
墐塞其戶也。
是在穴。
當連上句讀。
】 孟冬之閉塞而成冬。
呂氏作閉而成冬。
【高誘注謂天地閉。
冰霜凜烈成冬也。
知本文但有閉字。
】 季冬之雉雊雞乳。
呂氏作乳雉雊。
【案月令雉雊雞乳。
本兩候呂氏以乳字連雉言。
止為一候。
】 季冬之水澤腹堅呂氏作複堅。
【高誘注複亦盛也。
或作複】 其餘字句。
皆與月令同。
淮南子為西漢時書其第五篇時則訓所載。
孟春之月。
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蘇。
【月令無蘇字。
】 魚上負冰。
【月令無負字。
】 獺祭魚。
候雁北。
【月令作鴻雁來】 仲春之月。
始雨水。
桃李始華。
【月令無李字。
】 倉庚鳴。
鷹化為鸠。
雷始發聲。
【月令作雷乃發聲。
】 蟄蟲鹹動蘇 【月令無蘇字。
】 季春之月。
桐始華。
田鼠化為鴽。
虹始見。
萍始生。
鳴鸠奮其羽。
【月令作拂其羽。
】 戴鵀降于桑。
【月令作戴勝。
】 孟夏之月。
蝼蝈鳴。
蚯螾出。
【月令作蚯蚓。
】 王瓜生。
苦菜秀。
靡草死。
麥秋至。
仲夏之月。
小暑至。
螳螂生。
鵙始鳴。
反舌無聲。
鹿角解。
蟬始鳴。
半夏生。
木堇榮。
季夏之月。
涼風始至。
【月令作溫風。
】 蟋蟀居奧。
【月令作居壁。
】 鷹乃學習。
腐草化為(蟲幵)。
【月令作為螢。
】 工潤溽暑。
大雨時行。
孟秋之月。
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
農始升谷。
【月令作農乃登谷。
】 仲秋之月。
涼風至。
【月令作盲風。
】 候雁來。
【月令作鴻雁來。
】 元鳥歸。
群鳥翔 【月令作群鳥養羞。
案高氏注。
群鳥翔。
謂群鳥試其羽翼而高翔也。
又高氏注呂氏春秋。
群鳥養羞。
通卦驗作雉入水為蜃。
【為孟冬中氣。
】 月令仲冬之鹖旦不鳴。
虎始交。
通卦驗俱同。
【鹖旦不鳴。
為仲冬中氣虎始交。
為季冬候。
】 月令仲冬之麋角解。
通卦驗同。
夏小正作隕麋角。
月令季冬之雁北鄉。
夏小正同。
【案夏小正。
雁北鄉。
在正月。
月令疏引之。
謂北鄉有早有晚。
早者十二月。
晚者二月。
考月令。
孟春尚有鴻雁來一候。
通卦驗作候雁北。
入于仲春。
則正義所雲候晚者也。
夏小正此條。
蓋亦合季冬雁北鄉孟春鴻雁來。
記之。
】 月令季冬之鵲始巢。
通卦驗同。
【為季冬中氣。
】 月令季冬之雉雊雞乳。
通卦驗俱同。
【俱為孟春候。
】 夏小正作雉震呴雞桴粥。
【俱在正月。
】 此皆氣候之相因互見者也。
至月令雖出呂氏春秋。
而今禮記所載。
亦有與呂氏春秋互異者。
孟春之蟄蟲始振。
呂氏作始振蘇。
孟春之鴻雁來。
呂氏作候雁北。
【案通卦驗。
及淮南時則訓。
皆作候雁北。
王應麟謂。
月令鴻雁來之來字。
本北字。
康成時猶未誤。
故注曰雁自南方來。
将北返其居。
其後傳寫者。
因仲秋鴻雁來。
誤以北為來。
】 孟春之草木萌動。
呂氏作繁動。
仲春之桃始華。
呂氏作桃李華。
季春之戴勝降于桑。
呂氏作戴任。
【任同鵀。
】 孟夏之王瓜生呂氏作王萯生。
【高誘注。
萯或作瓜。
(瓜舌)(婁瓜)也。
】 孟夏之靡草死。
呂氏作糜草死。
季夏之溫風始至。
呂氏作涼風始至。
【高誘注。
夏至後四十六日。
立秋節。
故曰涼風始至。
案月令之溫風始至。
注疏皆未詳。
呂氏作涼風始至。
義亦可通。
】 季夏之蟋蟀居壁。
呂氏作居字。
季夏。
之腐草為螢。
呂氏作化為(蟲幵)。
【案通卦驗作腐草為嗌。
鄭氏注曰。
舊說腐草為鳴。
今言嗌其物異名乎。
又說文蠲字。
引明堂月令曰腐草為蠲。
蓋(蟲幵)為馬蚿。
蠲為馬蠲。
皆螢火之别名也。
曰鳴。
曰嗌。
于義未詳。
】 孟秋之農乃登谷。
呂氏作升谷。
仲秋之盲風至呂氏作涼風至。
【案呂氏三紀涼風。
于季夏。
曰始至。
于孟秋仲秋。
俱曰至月令仲秋作盲風。
蔡邕月令章句。
亦作白露節。
盲風至。
此涼字。
疑有訛。
】 仲秋之鴻雁來呂氏作候雁來仲秋之雷始收聲。
呂氏作雷乃始收。
仲秋之蟄蟲壞戶。
呂氏作俯戶。
季秋之鴻雁來賓。
呂氏作候雁。
季秋之豺乃祭獸。
呂氏作豺則祭獸。
季秋之蟄蟲鹹俯。
呂氏作蟄蟲鹹俯。
在穴。
【月令在内。
呂氏作在穴。
高誘注。
俯伏藏于穴。
墐塞其戶也。
是在穴。
當連上句讀。
】 孟冬之閉塞而成冬。
呂氏作閉而成冬。
【高誘注謂天地閉。
冰霜凜烈成冬也。
知本文但有閉字。
】 季冬之雉雊雞乳。
呂氏作乳雉雊。
【案月令雉雊雞乳。
本兩候呂氏以乳字連雉言。
止為一候。
】 季冬之水澤腹堅呂氏作複堅。
【高誘注複亦盛也。
或作複】 其餘字句。
皆與月令同。
淮南子為西漢時書其第五篇時則訓所載。
孟春之月。
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蘇。
【月令無蘇字。
】 魚上負冰。
【月令無負字。
】 獺祭魚。
候雁北。
【月令作鴻雁來】 仲春之月。
始雨水。
桃李始華。
【月令無李字。
】 倉庚鳴。
鷹化為鸠。
雷始發聲。
【月令作雷乃發聲。
】 蟄蟲鹹動蘇 【月令無蘇字。
】 季春之月。
桐始華。
田鼠化為鴽。
虹始見。
萍始生。
鳴鸠奮其羽。
【月令作拂其羽。
】 戴鵀降于桑。
【月令作戴勝。
】 孟夏之月。
蝼蝈鳴。
蚯螾出。
【月令作蚯蚓。
】 王瓜生。
苦菜秀。
靡草死。
麥秋至。
仲夏之月。
小暑至。
螳螂生。
鵙始鳴。
反舌無聲。
鹿角解。
蟬始鳴。
半夏生。
木堇榮。
季夏之月。
涼風始至。
【月令作溫風。
】 蟋蟀居奧。
【月令作居壁。
】 鷹乃學習。
腐草化為(蟲幵)。
【月令作為螢。
】 工潤溽暑。
大雨時行。
孟秋之月。
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
農始升谷。
【月令作農乃登谷。
】 仲秋之月。
涼風至。
【月令作盲風。
】 候雁來。
【月令作鴻雁來。
】 元鳥歸。
群鳥翔 【月令作群鳥養羞。
案高氏注。
群鳥翔。
謂群鳥試其羽翼而高翔也。
又高氏注呂氏春秋。
群鳥養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