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增徵差人丁二百三十丁康熙五十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一千七百四十八丁實額徵丁差銀三百九十兩三錢又雍正五年割永甯縣隸四川八年割威甯州屬可渡橋西隸雲南共除原額人丁二千四百八十九丁内永甯縣有逃亡人丁二千六十丁實除徵差人丁四百二十九丁除有徵丁差銀六十二兩六錢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一千三百一十九丁實額徵丁差銀二百四十六兩七錢又雍正十年割畢節縣屬赤水河北地方隸四川除原額人丁一千九百七十五丁内有逃亡人丁一千九百一十二丁實除現徵丁差人丁六十三丁除有徵丁差銀六兩三錢又收四川叙永廳赤水河南岩上岩下地方隸黔西畢節實在随糧起徵人丁二百一十六丁五鬥九升五合四勺五抄四撮六圭三粒八粟有徵丁差銀一百五十三兩五錢三厘八毫八絲九微二塵七纖八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九百六十四丁永不加賦
大定府親轄
原額戶口六千六百六十三戶新增戶口四千五百九十五戶
原額人丁無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編徵差人丁一百六丁有徵丁差銀二十一兩二錢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編增徵差人丁三十三丁康熙五十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一百三十九丁實額徵丁差銀二十七兩八錢又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編審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二十丁永不加賦
平遠州
原額戶口二千三百五十九戶新增戶口九百七十八戶
原額人丁無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編徵差人丁五十丁有徵丁差銀十兩又康熙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徵差人丁三十三丁康熙五十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八十三丁實額徵丁差銀一十六兩六錢又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編審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四十三丁永不加賦
黔西州
原額戶口三千八百六十七戶新增戶口三百二十三戶
原額人丁無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編徵差人丁三百一十三丁有徵丁差銀六十二兩六錢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徵差人丁三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三百四十七丁實額徵丁差銀六十九兩四錢雍正十年收四川叙永廳岩上岩下地方隸本州實在随糧起差人丁一百四丁一鬥一升七合一勺四抄四撮七粒二粟有徵丁差銀七十三兩七錢八分九厘一毫一絲二忽四微一塵四纎九渺又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編審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三十八丁永不加賦
威甯州
原額戶口六千七百八十二戶撥隸雲南三百三十二戶
原額人丁三千九百九十五丁内除節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三千五百一十一丁康熙三十五年編審實在徵差人丁四百八十四丁
原額丁差銀七百九十九兩内除丁逃無徵銀七百二兩五錢康熙三十五年編審實在有徵丁差銀九十六兩八錢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徵差人丁三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編審實在徵差人丁五百一十八丁實在有徵丁差銀一百三兩六錢雍正八年割可渡橋西地方隸雲南除徵差人丁一百七十四丁除丁差銀三十四兩八錢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三百四十四丁實額徵丁差銀六十八兩八錢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三百一十七丁永不加賦
畢節縣
原額戶口四千四百八戶撥歸四川戶口三十三戶
原額人丁八千三百六丁内除節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七千九百三十六丁康熙三十五年編審實在徵差人丁三百七十丁
原額丁差銀一千四十兩五錢内除丁逃無徵銀九百八十一兩八錢康熙三十五年編審實在有徵丁差銀五十八兩七錢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徵差人丁三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四百六丁實額徵丁差銀六十四兩一錢雍正十年撥赤水河北地方隸四川原額人丁一千九百七十五丁原額丁差銀一百九十七兩五錢内有逃亡人丁一千九百一十二丁逃亡無徵銀一百九十一兩二錢實除現徵丁差人丁六十三丁除有徵丁差銀六兩三錢又收四川叙永廳赤水河南地方隸歸本縣實在随糧起差人丁一百一十二丁四鬥七升八合三勺一抄五圭六粒六粟有徵丁差銀七十九兩七錢一分四厘七毫六絲八忽五微一塵二纖九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四十六丁永不加賦
南籠府【原為南籠廳雍正五年改府轄四州縣】
原額戶口一萬七千五百七十五戶新增戶口五千九百五戶
原額人丁七千四百五十六丁内有逃亡人丁四千三百一丁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三千一百五十五丁
原額徵丁差銀一千八百七十二兩二錢五分内除丁逃無徵銀一千一百五十八兩六錢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丁差銀七百一十三兩六錢五分内雍正十年将府轄丁差銀二百三十兩九錢改徵米三百二十九石八鬥五升七合外實徵銀四百八十二兩七錢五分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千三百七十丁永不加賦
南籠府親轄
原額戶口一千四百四十四戶新增戶口二百三十五戶
原額人丁一千六百八丁内除節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六百三十五丁康熙三十五年編審實在有徵差人丁九百七十三丁
原額徵丁差銀四百兩五錢五分内除丁逃無徵銀一百七十四兩六錢五分康熙三十五年編審實在有徵丁差銀二百二十五兩九錢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徵差人丁二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編審實在有徵差人丁九百九十七丁實額徵丁差銀二百三十兩九錢改徵米三百二十九石八鬥五升七合又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編審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五百七十四丁永不加賦
永豐州【原屬廣西泗城土府雍正五年更今名割歸南籠府轄】
戶口八千九百戶
額丁因系新歸狆蠻未曾審丁徵銀
普安州【原屬安順府雍正五年撥歸南籠府轄】
原額戶口二千八百四十三戶新增戶口三百戶原額人丁三千五百九十二丁内除節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二千一百三十丁康熙三十五年編審實在徵差人丁一千四百六十二丁原額徵丁差銀八百五十一兩内除丁逃無徵銀五百五十四兩九錢五分康熙三十五年編審實額徵丁差銀二百九十六兩五分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徵差人丁六十五丁康熙五十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一千五百二十七丁實額徵丁差銀三百一十兩又康煕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編審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八百三十三丁永不加賦
普安縣【原屬安順府雍正五年撥歸南籠府轄】
原額戶口四百二戶新增戶口九百四十一戶原額人丁一千九十六丁内除節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八百五十二丁康熙三十五年編審實在徵差人丁二百四十四丁
原額徵丁差銀二百六十九兩三錢五分内除丁逃無徵銀二百九兩七錢五分康熙三十五年編審實額徵丁差銀五十九兩六錢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徵差人丁四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二百八十八丁實額徵丁差銀六十九兩八錢五分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編審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一丁永不加賦
安南縣【原屬安順府雍正五年撥歸南籠府轄】
原額戶口三千四百八十六戶新增戶口四千九百二十九戶
原額人丁一千一百六十丁内除節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八百四十八丁康熙三十五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三百一十二丁
原額丁差銀三百四十八兩内除丁逃無徵銀二百五十四兩四錢康熙三十五年編審實在有徵丁差銀九十三兩六錢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徵差人丁三十一丁康熙五十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三百四十三丁實額徵丁差銀一百二兩九錢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編審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六十二丁永不加賦
遵義府【原隸四川雍正五年割歸黔省】
原額戶口三萬八百八十四戶
原額随田起徵人丁一萬二千一百八十二丁七鬥六升二合七勺一抄八撮四圭七粒七粟三末内除新墾尚未起徵田地人丁三丁六鬥七升五勺四圭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一萬二千一百七十九丁九升二合三勺九抄八撮七粒七粟三末
原額丁差銀五千三百一十三兩五錢八分四厘八毫一絲四忽五微三塵七渺内除新墾尚未起徵丁銀一兩七錢三分四厘六毫二絲三忽二微五塵三纖一渺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丁差銀五千三百一十一兩八錢五分一毫九絲一忽二微七塵七纖六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千八百一十四丁永不加賦
遵義縣
原額戶口一萬六千一百四十戶
原額随田起徵人丁五千三百五十七丁八鬥六升二抄五撮三圭三粒内除新墾尚未起徵地丁四升二合三抄三撮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五千三百五十七丁八鬥一升八合一勺七抄二撮三圭三粒
原額丁差銀二千四百六十四兩六錢一分五厘六毫一絲一忽六微五塵一纖六渺内除新墾尚未起徵丁銀一分九厘三毫三絲五忽一微八塵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丁差銀二千四百六十四兩五錢九分六厘二毫七絲六忽四微七塵一纖六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九百三十七丁永不加賦
正安州
原額戶口三千一百一十八戶
原額随田起徵人丁一千九百四十四丁七鬥四升八合八勺七抄一圭三粒六粟實額徵丁差銀五百六十兩五錢七分六厘一毫六絲五忽四塵七纖八渺雍正九年編審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八十一丁永不加賦
桐梓縣
原額戶口三千三百一十六戶
原額随田帶泒人丁一千三百二十二丁六鬥六升四合五勺四抄内除新墾尚未起徵地丁一鬥六升八合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一千三百二十二丁四鬥九升六合五勺四抄
原額丁差銀六百二兩五錢六分四厘二毫六絲八忽七塵三纖五渺内除新墾尚未起徵丁銀七分五厘六毫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丁差銀六百二兩四錢八分八厘六毫六絲八忽七塵三纖五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二十七丁永不加賦
綏陽縣
原額戶口二千八百二十一戶
原額随田起徵人丁二千一十四丁九勺四抄八撮四圭三粟三末内除新墾尚未起徵地丁一丁七鬥九合九勺三抄四撮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二千一十二丁二鬥九升一合一抄四撮四圭三粟三末
原額丁差銀九百一十八兩五錢三分六厘三毫六絲九忽九微六塵六纖一渺内除新墾尚未起徵丁銀七錢六分九厘四毫七絲三微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丁差銀九百一十七兩七錢六分六厘八毫九絲九忽六微六塵六纖一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三百三十一丁永不加賦
仁懷縣
原額戶口五千四百八十九戶
原額随田起徵人丁一千五百四十三丁四鬥八升八合三勺三抄四撮六圭八粟内除新墾尚未起徵地丁一丁七鬥五升五勺三抄三撮四圭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差人丁一千五百四十一丁七鬥三升七合八勺一撮二圭八粟
原額丁差銀七百六十七兩二錢九分二厘四毫四忽二微九塵一纖七渺内除新墾尚未起徵丁銀八錢七分二毫一絲七忽七微七塵三纖一渺雍正九年編審實額徵丁差銀七百六十六兩四錢二分一厘一毫八絲六忽五微一塵八纖六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三十八丁永不加賦
貴州通志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