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崇祯六年遷於縣東五裡之龍塘後以苗亂複還舊治 國朝雍正五年改隸黔屬黎平府十二年改屬鎮遠府】
清江城 【國朝雍正九年 題建土城十一年改建石城周圍七百九十丈高一丈四尺門四東曰尚德西曰遵義南曰澄清北曰肅威】
柳羅城 【國朝雍正八年 題建土城周圍二百七十丈門二】
稿貢城 【國朝雍正八年 題建土城周圍二百八十丈門二】
柳霁城 【國朝乾隆二年 題建石城周圍三百四十丈門三城樓三】
台拱城 【國朝雍正十一年 題建石城周圍九百四十二丈高一丈四尺門四城樓四炮台十二座水關二】
思南府
思南府城【明弘治十四年知府羅璞始築土城正德間蜀寇至城壞知府甯閲繼修之嘉靖二十八年苗寇印江知府李夢祥重修周圍七百七十丈餘高一丈五尺寬八尺門五東曰清州西曰清溪南曰清江北曰清泉東北曰遵化城樓五水門城樓一嘉靖間知府宛嘉祥易以磚石知府趙恒重修明季城壞 國朝順治十八年知府葉蕃重修康熙十二年知府陳龍岩修葺】安化縣城【附郭】
印江縣城【明嘉靖二十八年鎮筸紅苗猖獗攻刦縣治知縣徐文伯築土城周圍五百一十二丈有奇門四東曰來儀西曰金馬南曰鹹寜北曰康阜崇祯十三年改建石城後毀於兵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縣蔣元捷重修】
婺川縣城【明弘治二年知縣熊玠築土城四十四年知縣劉敏之重築内外甃以磚萬曆二十二年知縣張仕教以播州兵變增修堅高周圍五百四十丈門四東曰東平西曰西寜南曰南安北曰北靖城樓四明季兵燹城樓灰燼牆垣頹圯 國朝康熙十年知縣雷起龍重修】石阡府
石阡府城【明嘉靖元年知府何邦憲創立土城四十年知府蕭立業甃以石周圍六百六丈高一丈八尺廣一丈五尺門四東曰對旭西曰澄清南曰迎恩北曰拱極城樓四水關四四十二年知府王管議增串樓年久傾圯萬曆間巡撫郭子章補修 國朝順治十八年推官陳龍岩重修】龍泉縣城【明萬曆三十二年巡撫郭子章知縣淩秋鵬建石城周圍三百六十一丈七尺高一丈八尺門四東曰義陽西曰綏陽南曰明陽北曰大保城樓四水關二】
思州府
思州府城【明永樂十三年知府崔彥俊創築土城隆慶三年知府張子中議遷於平溪衛城萬曆五年複還舊城外砌以石周圍三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門三城樓三十年知府蔡懋昭以後山高峻俯瞰城中敵至難守乃議築後山石城一百二十丈增築敵台十二明季毀於兵火 國朝康熙八年知府陳龍岩增修十一年複傾塌四十餘丈知府李敷治重修雍正九年知府褚世晫加修】
玉屏縣城【舊為湖廣平溪衛城明洪武二十三年衛指揮使許昇建周圍九裡三分高二丈門五 國朝康熙五十年守備吳丕烈修雍正五年隸黔改衛為縣因為縣城乾隆二年 題修】青溪縣城【舊為湖廣青浪衛城明永樂二十年建周圍九裡三分高一丈一尺門三 國朝雍正五年隸黔改衛為縣因為縣城乾隆二年 題修】
銅仁府
銅仁府城【明景泰二年知府朱監建土城嘉靖二十二年知府李資坤擴大之砌以磚石二十八年思州知府李允簡重修周圍三百六十九丈高一丈六尺門七東曰景和上南曰來禧南曰文昌下南曰迎薰西曰阜成上西曰賓陽北曰拱辰節經兵火樓盡毀 國朝順治七年知府梁懋辰重修上南正南下南諸城樓】
銅仁縣城【附郭】
松桃城 【國朝雍正十三年 題建石城周圍五百六丈高一丈廣一丈門四】黎平府
黎平府城【原與湖廣五開衛同城明洪武十八年創築周圍一千二百二十四丈高二丈一尺廣一丈五尺門四東曰青陽西曰永寜南曰迎薰北曰拱辰城樓四角樓五舖樓三十七串樓一千二百一十九間永樂十二年知府司祥正德間知府祝夀孫繼魯萬曆間知府袁表崇祯間知府熊建相于元葉先後重修】
開泰縣城【原為五開衛城隸湖廣 國朝雍正五年歸黔改縣附郭】
永從縣城【明萬曆二十一年知縣包善始築土城周圍一百五十丈高七尺寬三尺城東門一知縣李宗周重修明末複圮 國朝康熙初知縣嚴一诏重築知縣王克昌王寜長相繼修葺】錦屏縣城【原為銅鼔衛城隸湖廣明洪武間築周圍六百二十五丈高一丈三尺寬一丈二尺門四東曰迎晖西曰鎮靜南曰定邊北曰雄武後傾永樂元年修 國朝康熙十一年重修雍正五年改衛為縣隸黔】
古州鎮城 【國朝雍正八年 題建土城周圍七百九十二丈八尺高一丈二尺基寛七尺頂寬四尺門四】
朗洞城 【國朝乾隆二年 題建石城周圍五百三十二丈城門四城樓四】
大定府
大定府城【明崇祯九年總兵方國安建明季毀於賊 國朝康熙三年設府即其故址重修周圍九百三十四丈高一丈五尺門四東曰朝陽西曰寶成南曰來薰北曰拱宸】
平遠州城 【國朝康熙三年水西平設平遠府無城竪木為栅周圍七百二十六丈高一丈五尺門四東曰迎旭西曰來爽南曰毓秀北曰永安敵樓四七年知府丘業總兵劉文進築土城高八尺周圍七百二十六丈城外鑿濠深一丈寛一丈二尺】
黔西州城【原為水西城明洪武間都督馬□築周圍九裡三分高一丈八尺東西南北各一門後毀於賊知府王命來總兵李如碧重修國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州何缙副将謝英複修今圯僅存其址雍正五年知州鮑尚忠建土垣并東西城樓】
威寜州城【原為烏撒衛城明洪武十四年建周圍一千八十丈二尺城基寛二尺高一丈二尺門四城樓四 國朝康熙四年增修雍正十年重修】
畢節縣城【原為畢節衛城明洪武十六年指揮湯昭始建排栅二十年命指揮李興李隆李煥修築砌以磚石周圍六裡二分二十三年增拓二裡共八裡二分高一丈五尺城基厚一丈五尺門五東曰武安西曰定西南曰鎮南北曰拱北東南曰通津嘉靖七年副使韓士英於通津門建月城引水入内萬曆六年兵備副使黃镆於月城外砌石堤二百丈以障河泛崇祯十年水西夷目杓佐化沙叛以城大難守截去正西一壁及南北兩角周圍僅得八百二十丈東南有濠 國朝康熙二十六年裁衛改縣遂為縣城雍正九年重修】
水城城 【國朝雍正十年 題明建築土城周圍共計三百七十二丈高一丈寛六尺門凡三】
南籠府
南籠府城【原為安籠所城隸安順府明永樂二年建周圍共計二百八十七丈一尺高一丈八尺門四東曰朝陽西曰柔遠南曰雍熙北曰順天久圯 國朝康熙二年重修後複傾圯三十四年裁去所官移安順府通判分駐其地至雍正四年總兵蔡成貴捐修舊城雍正五年設府遂為府城】
普安州城【原為普安衛城明洪武二年建周圍四百九十七丈五尺高一丈八尺寛一丈六尺門四 國朝康熙二十六年省衛入州遂為州城】
永豐州城 【國朝雍正五年 題明建築土城周圍共計二百五十丈高七尺厚四尺城門四】
普安縣城【原為新興所城 國朝康熙二十六年裁所移縣治於此知縣羅在廷改築周圍一裡三分高二丈門四】
安南縣城【原為安南衛城明洪武二十五年指揮梁海建周圍七百九十七丈高一丈七尺寛七尺門四城樓四 國朝康熙二十六年裁衛改縣遂為縣城】
遵義府
遵義府城【明萬曆二十九年平播後築西倚崇山東北臨江周圍九百五十丈有奇高二丈門四東曰景福西曰懷德南曰通貴北曰甯永城樓四 國朝康熙五十八年知府趙光榮知州丘紀重修】
遵義縣城【附郭】
正安州城【明萬曆間平播州之後蔔築於思甯裡潏水園後為土寇竊據又遷於三江裡至 國朝定鼎之後再遷於德溪裡土坪先後皆未建有城垣嗣後吳逆背叛人民避兵至古鳳地方相沿以為州治迨雍正九年 題改建城於土坪其後查得土坪水泉不繼今仍議建州城於古鳳】
桐梓縣城【明萬曆間平播州之後築縣城周圍共計三裡厚五尺後因河水泛漲及城署縣事合州知州段文郁縮城避水僅及初築之半後攝縣事涪州知州王桂拓增舊基甃以磚石多植?柳以固外堤周圍四百三十丈濶倍之門四東曰東陽南曰南薰西曰西成北曰北拱城樓凡四】
綏陽縣城【明萬曆二十九年築周圍四百七十九丈六尺高二丈三十二年河漲圯百餘丈因疏河流完砌以石 國朝康熙元年知縣鄒宗彥重修設門四東曰熙和西曰清源南曰永定北曰拱極城樓四】
仁懷縣城【明萬曆間平播州之後建築縣城周圍共計四百七十五丈八尺高一丈四尺外環以濠門凡四至 國朝康熙二十年知縣趙洪基重加修葺雍正九年 題請移縣治於生界之亭子壩建立新城周圍共計四百六十三丈門四東曰朝陽西曰豐樂南曰文明北曰永安城樓四】
公署【文武彚編】
貴陽府
總督雲貴部院署【在府城内明為總兵署 國朝順治十七年總督趙廷臣改建康熙四年總督卞三元增建十年總督甘文焜重修因移鎮雲南僅存地址今為通衢名曰新街】巡撫貴州都察院署【在府城内東北明成化十年巡撫朱欽建弘治間巡撫鄧廷瓒改建明末圯 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