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關燈
毫又收遼陽海城二處撥歸鳳凰城地一千一百十六畝七分五厘自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五年無增實在共地五萬五千七百九十五畝四分二厘五毫銀米各半按三則折中徵收共徵米一千三百五十五石五鬥六升三合四勺徵銀五百八十五兩八錢五分二厘 民人徵租餘地自乾隆三十七年收遼陽海城蓋平複州撥歸地五萬三千一百九十三畝零三分八毫至四十五年節經清丈共增地六萬八千二百二十畝四分一厘五毫實在共地一十二萬一千四百一十三畝四分每畝徵銀五分【内一萬九千四百零七畝四分三厘每畝徵銀六分兼徵米四合四勺二抄五撮收貯旗倉】共徵銀六千二百六十四兩七錢四分七厘共兼徵米八十五石八鬥七升七合九勺【米系旗員徵收貯倉】 民典旗人餘地及永遠徵租暫行徵租地乾隆三十七年歸通判徵收是年至四十五年節經收除實計民典旗人餘地三萬一千二百九十八畝三分每畝徵銀五分共徵銀一千五百六十四兩九錢一分五厘永遠徵租地四千九百七十五畝九分每畝徵銀五分共徵銀二百四十八兩七錢九分五厘暫行徵租地九十畝每畝徵銀五分共徵銀四兩五錢 興京【乾隆四十年移設】 額徵民人暫行徵租餘地一百二十九畝每畝徵銀五分應徵銀六兩四錢五分【至四十五年無增】 錦州府屬 順治十五年錦州甯遠等四城起科地五千六百畝徵銀一百六十八兩康熙元年錦州改為縣二年錦縣新增地一千九百五十畝三年廣甯改為府添設廣甯縣四年分撥錦縣地四千零五十畝零六分甯遠州地二千一百五十四畝二分與廣甯縣管轄五年廣甯府改為錦州府以錦縣甯遠州廣甯縣屬焉自是至二十二年府屬三州縣續報起科地十二萬三千三百六十九畝六分内開除運糧水手各項地畝免徵不計外統計新舊起科共田十二萬九千九百零三畝八分是為田額共賦銀三千八百九十七兩一錢一分四為是為賦額【具晰載各州縣條下】自康熙二十三年至雍正四年府屬三州縣續報起科地十二萬六千五百四十四畝六分統計原額新增共地二十五萬六千九百四十八畝四分是時改徵粟米共賦米一萬六千七百九十九石六鬥八升四勺有奇【雍正五年改為銀米各半徵收具詳徵賦規制條下】自五年至十三年舊隸府屬之錦縣甯遠州廣甯縣并新設之義州【雍正十二年分錦縣廣甯地設】續報起科及丈出地【雍正五年通行清丈】一百十六萬三千九百二十一畝六分統計原額新增共田一百四十二萬零八百七十畝【内五年丈出旗民夥種地圈地七十七萬九千六百九十九畝七分】分上中下三則銀米各半徵收【雍正八年始定分則之制具詳徵賦規制條下】共賦米三萬二千五百三十七石零四升五合四勺三抄五撮賦銀一萬四千九百一十九兩一錢三分四厘四毫五絲【具晰載各州縣條下】自乾隆元年至四十六年續報起科及丈出地【乾隆三十年通行清丈】共三萬三千九百三十九畝八分七厘五毫内開除水沖沙壓地四萬七千九百八十七畝四分四厘五毫統計原額新增共田一百四十萬零六千九百五十八畝零六厘【内退圈地七十一萬二千四百零七畝八分五厘】分上中下三則銀米各半徵收共賦米豆四萬九千九百五十石零七升六合七勺【内退圈地乾隆二年改徵黑豆具晰載各州縣條下】共賦銀一萬四千七百七十三兩零九分九厘又民人徵租餘地【乾隆三十年丈出私墾地畝三十一年準作餘地徵租】共田十三萬二千六百六十九畝七分九厘六毫共徵租銀八千八百七十五兩一錢二分七厘民典旗地及永遠徵租暫行徵租旗地【乾隆三十五年歸州縣徵收】共田七萬零二十七畝三分二厘共徵租銀四千五百九十五兩六錢八分三厘【具晰載各州縣條下】 錦縣【康熙元年錦州改為縣二十二年田賦之額始着於冊】 原額地六萬零六百一十九畝一分徵銀一千八百一十八兩五錢七分三厘自康熙二十三年至雍正十三年增地二十六萬三千九百五十六畝共地三十二萬四千五百七十五畝一分分上中下三則銀米各半徵收【雍正五年分則之制詳見徵賦規制條下】共徵粟米七千四百零八石七鬥九升九合九勺一抄七撮徵銀三千四百零八兩零三分八厘五毫五絲自乾隆元年至四十五年計零丈十一次續報起科并出旗民人随帶地共增地二千六百四十七畝三分八厘内開除水沖沙壓地一萬五千九百五十三畝九分四厘又撥分義州地四萬五千一百一十五畝實在原額新增共地二十六萬六千一百五十三畝五分四厘銀米各半按三則折中徵收共徵米六千零七十五石二鬥六升零六勺徵銀二千七百九十四兩六錢一分二厘旗民夥種退圈地雍正五年丈出莊頭餘地原額三十六萬七千九百九十七畝七分至乾隆四十五年零丈十三次共增地三千九百二十五畝零七厘内開除水沖沙壓地四千八百四十三畝一分七厘又撥分義州地九萬六千九百八十四畝六分實在共地二十七萬零九十五畝六分三厘分三則折中徵收銀豆各半【原徵粟米乾隆二年改徵黑豆】共徵豆一萬二千三百三十石零四鬥八升六合七勺徵銀二千八百三十六兩零四厘【乾隆三十六年奏準每銀六錢折徵黑豆一石】 民人徵租餘地自乾隆三十年通行清丈查出民人私墾地畝作為餘地徵租是年至四十五年節經清丈共餘地一萬一千七百三十五畝五分三厘每畝徵銀六分七分不等共徵銀八百二十兩零四錢一分八厘 民典旗人餘地及永遠徵租暫行徵租地自乾隆三十五年歸縣徵收是年至四十五年節經收除實在民典旗人餘地二百四十四畝四分每畝徵銀六分七分不等共徵銀十六兩九錢八分八厘實在永遠徵租地一千一百二十一畝一分每畝徵銀七分共徵銀七十八兩四錢七分七厘實在暫行徵租地一千六百二十九畝六分五厘每畝徵銀六分七分不等共徵銀一百零一兩五錢七分六厘 寜遠州【康熙三年置州二十二年田賦之額始着於冊】 原額地四萬八千五百八十六畝二分徵銀一千四百五十七兩五錢八分六厘自康熙二十三年至雍正十三年增地十六萬九千一百二十九畝九分共地二十一萬七千七百一十六畝一分分上中下三則銀米各半徵收共徵米五千零七十九石九鬥九升一合五勺三抄二撮徵銀二千二百八十六兩零一分九厘零五絲自乾隆元年至四十五年計零丈十次海丈一次并出旗民人随帶地共增地一千四百五十五畝三分五厘内開除水沖沙壓地一千八百二十畝零七分實在原額新增共地二十一萬七千三百五十畝零七分五厘銀米各半按三則折中徵收共徵米五千零七十一石四鬥六升六合八勺徵銀二千二百八十二兩一錢八分三厘 旗民夥種退圈地雍正五年丈出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