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七 田賦【一】 盛京民田徵賦規制 奉天府屬民地 錦州府屬民地 吉林各屬民地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七 田賦【一】 【臣】等謹案遼地沃野十裡 國家作京伊始墾辟田疇百數十年以來省耕薄斂 優赉頻加亦既無曠土無遊民矣我 皇上加惠 陪京蠲租賜複 巡軒莅止疊沛 恩綸旗地官莊休助兼施豐亨裕大之模誠萬年無斁雲【臣】等詳考各州縣賦額以及莊田稅課之屬謹志田賦第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七 田賦【一】 盛京民田徵賦規制 盛京各屬民田自順治十五年始定徵賦之制每畝歲徵銀三分凡新墾地畝三年起科康熙十一年改為十年起科十五年複改為三年起科十八年定為六年起科不分等則每畝歲徵銀三分不加閏二十二年綜計奉天錦州二府新舊起科地共三十一萬二千八百五十九畝有奇歲徵銀九千三百八十五兩有奇於是各州縣田賦之額乃着於冊三十二年改徵粟米每畝歲徵粟米三升有奇四十三年錦縣甯遠州應徵粟米仍改徵銀解交承德遼陽海城蓋平開原鐵嶺廣甯七州縣買糧貯倉四十七年頒制鬥【前此徵米皆以關東市鬥至是以制鬥為凖每鬥抵市鬥五升】每畝歲徵粟米七升五合五十三年徵銀如舊制五十六年複徵粟米雍正六年銀米各半徵收八年分上中下三則起科上則地每畝歲徵粟米六升三合八勺三抄中則地每畝歲徵粟米四升二合五勺五抄五撮下則地每畝歲徵粟米二升一合二勺七抄六撮上則歲徵銀三分中則歲徵銀二分下則歲徵銀一分各州縣等則略同惟五年增設之永吉州長甯縣每畝徵銀三分不分等則乾隆元年裁長甯縣歸永吉州徵收十二年裁永吉州設吉林同知徵收十九年清丈泰甯舊縣民地【雍正五年以甯古塔地置縣七年省】冊報起科歸甯古塔副都統徵收三十三年清丈奉天錦州二府地凡民人私墾者準為餘地分上中下三則徵租上則每畝歲徵銀七分中則每畝歲徵銀六分下則每畝歲徵銀五分三十五年民典旗人餘地及永遠徵租暫行徵租地畝俱歸州縣徵收四十六年 盛京吉林民人私墾地畝續經查出者每畝歲徵銀八分仍在旗倉納米二升六合五勺五抄以懲匿報之弊着為令 奉天府屬 順治十四年設府領遼陽海城二縣十五年至十八年遼陽海城起科地四萬八千一百六十五畝四分四厘四毫二絲徵銀一千四百四十四兩九錢六分三厘三毫二絲六忽金州【明時衛所】 【本朝初廢至是年設金州巡檢以徵其賦隸海城縣康熙四年改隸蓋平縣十九年裁雍正五年複設巡檢隸複州通判】起科地七千一百六十七畝六分八厘徵銀二百一十五兩三分四厘共田五萬五千三百三十三畝一分二厘四毫二絲賦銀一千六百五十九兩九錢九分三厘七毫二絲六忽康熙元年至三年遼陽金州續報起科地五百五十八畝四分四厘徵銀十六兩七錢五分三厘九毫八絲是年增設承德蓋平開原鐵嶺四縣升遼陽縣為州與舊設之海城縣并隸於府自是至二十二年府屬六州縣續報起科地十四萬四千五百零六畝五分一厘七毫徵銀四千三百三十五兩一分二厘二毫内開除承德蓋平金州編兵入旗及遼陽海城蓋平開原鐵嶺等州縣運糧水手各項地畝免徵不計外統計新舊起科共田十八萬二千九百七十三畝四分六厘一毫三絲三忽是為田額共賦銀五千四百八十八兩六錢五分三厘八毫三絲九忽九徵是為賦額【具晰載各州縣條下】自康熙二十三年至雍正四年府屬六州縣續報起科地十四萬七百十七畝二厘統計原額新增共田三十二萬三千六百九十畝四分八厘是時改徵粟米【徵米始於康熙三十二年至五十三年仍徵銀越三年複徵米雍正五年改為銀米各半徵收具詳徵賦規制條下】共賦米二萬一千二百七十石五鬥六合有奇自五年至十三年舊隸府屬之承德遼陽海城蓋平開原鐵嶺六州縣并增設之永吉州長甯縣【雍正五年以吉林地置州以白都讷地置縣】複州【雍正五年設通判駐複州舊衛城十二年改置州】海甯縣【雍正十二年以金州舊衛地置】續報起科及丈出地【雍正五年通行清丈】八十八萬零九十七畝九厘統計原額新增共田一百二十萬三千七百八十七畝五分一厘分上中下三則銀米各半徵收【雍正八年始定分則之制具詳徵賦規新條下】共賦米二萬五千三百零四石三鬥二合九勺四抄賦銀一萬四千一百六十四兩八錢九分五厘六毫七絲【具晰載各州縣條下】自乾隆元年至四十六年府屬之長甯縣永吉州既先後裁改【乾隆元年省縣入州十二年州廢改設吉林同知屬于将軍不複隸府】所有承德遼陽海城蓋平開原鐵嶺複州甯海八州縣并分設之岫岩城【金時縣城在蓋平縣東乾隆三十七年設通判治此析遼陽海城蓋平複州地及鳳凰城以隸之】續報起科及丈出地【乾隆三十年通析清丈】五萬二千三百三十四畝二分五厘四毫統計原額新增共田一百二十五萬六千一百二十一畝七分六厘四毫分上中下三則銀米各半徵收【分則之制晰載各州縣條下】共賦米二萬九千六百二十三石六鬥六升七合七勺賦銀一萬三千一百八十九兩二錢七分八厘又民人徵租餘地【乾隆三十年丈出私墾地畝三十一年準作餘地徵租】五十萬零四千五百六十七畝零三毫徵租銀二萬六千八百五十八兩六錢零五厘民租旗地【乾隆三十五年歸州縣徵租】十九萬九千八百六十八畝五分四厘徵租銀一萬二千八百四十一兩四錢四分三厘【具晰載各州縣條下】 承德縣【康熙三年置縣為奉天府治二十二年田賦之額始着於冊】 原額地三萬四千一百五十六畝五分徵銀一千零二十四兩六錢九分五厘自康熙二十三年至雍正十三年增地十一萬八千三百四十八畝零四厘共地十五萬二千五百零四畝五分四厘分上中下三則銀與粟米各半徵收【雍正五年分則之制見前徵賦規制條下】共徵粟米三千二百六十七石九鬥二升八合二勺八抄三撮徵銀一千六百零一兩二錢九分七厘六毫七絲自乾隆元年至四十五年零丈十次海丈一次【各縣自行查丈為零丈府屬通行查丈為海丈】續報起科并出旗民人随帶地共增地六千五百八十三畝七分七厘五毫内開除水沖沙壓地二千九百六十九畝二分五厘實在原額新增共地一十五萬六千一百一十九畝零六厘五毫銀米各半按三則折中徵收【徵米者每畝徵四升二合八勺八抄五撮徵銀者每畝徵二分二厘】共徵米三千三百四十五石二鬥八升八合一勺徵銀一千六百三十九兩二錢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