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裁 營西曰蘇家衛郎家地蘇柯寨東南曰五
裡堡屯台】
得勝營城【城西南五十餘裡周圍一裡明時為軍士屯戍之所今栽 以上諸城皆明時舊址】
章義城【城西南七十裡周圍二裡一百七十二步東南門各一即金時章義縣故址今圮詳見古蹟郡縣注 城西南曰小烏拉屯長灘屯又南曰長勝堡我】
【太祖高皇帝辛酉年征明撫降之又西曰西平堡壬戌年征明撫降之又北曰平安堡】北豐城【城西北隅後漢末公孫度據遼東置城于此謂之豐城司馬懿伐遼東豐人南徙青齊其留者曰北豐今城圮無存】
承德縣界内諸堡舖
沙嶺堡【城西四十裡周圍一裡半東南二門即明之沙嶺墩 堡東南曰甯官屯河灣屯】淨煙堡【城西六十裡周圍半裡南一門即明之靜遠堡我】
【太祖高皇帝辛酉年征明撫降之 堡西曰翟家堡艾家堡北接舊邊站】
川盛堡【城北三十裡】
平洛堡【城北四十裡】
奉集堡【城東南四十五裡周圍四裡南一門即奉即縣故址詳見古蹟郡縣注】事蹟
謹稽
實録天命六年二月癸醜
太祖率貝勒諸臣統大軍分八路略明奉集堡明守城總兵李秉誠聞之引三千騎出城六裡駐營遣兵二百人來偵遇我左翼兵兩路馳擊敗之至山嶺下有明兵結為方陣見我兵至遂拔營遁我兵尾擊之明兵兩路敗遁我兵追擊奮射之抵濠岸而還
太祖統大兵離城北三裡駐跸高岡時右翼兵亦至日午有厮養卒來告明兵可二百人去此不遠
太祖令貝勒大臣等率右翼兵搜剿同台吉德格類嶽托碩托撃敗明二百兵追至李秉誠屯兵處其衆二千皆潰遁
四貝勒别引護軍至黃山明副将朱萬良駐營其地見我
軍勢盛不敢抗亦拔營遁
四貝勒追至武靖營而還與分路敗敵諸将士同歸大營太祖論功行賞遂班師三月遼陽既下奉集堡官民俱降大堡【城東南八十五裡周圍四裡南北二門亦名古堡為承德遼陽分界處又有四一在城東南二十裡周圍二裡二百步東西二門一在城西北五十裡一在城西北九十裡一在城北四十五裡相傳皆國初時分防舊堡】
東州堡【城東南一百十裡周圍四裡六十步東西二門為奉天将軍所轄界我】
【太祖高皇帝戊午年征明撫降之今設汛焉 堡北曰官屯大官屯】
剌榆坨堡【城西南一百二十裡周圍一裡一百二十四步西南二門】
惠遠堡【城東北九十裡周圍二裡南一門北曰三坌堡我】
【太祖高皇帝戊午年征明撫降之】
十方寺堡【城西北九十裡周圍二裡其東南曰上榆林堡皆我】
【太祖高皇帝辛酉年征明撫降之今設汛焉堡北曰嚴千戶站堡西曰舊?】
遼濱塔堡【城西北一百裡周圍一裡南一門】
白塔舖【城南二十裡周圍二裡 以上諸堡舖皆奉天将軍駐防分汛地】事蹟
謹稽
實録天命六年三月明總兵李秉誠朱萬良姜弼領騎兵三萬來援渖陽營於白塔舖遣兵一千為前探我國雅遜亦率精鋭往偵明兵前進雅遜遂走明兵施放鳥槍遙追
太祖聞之大怒欲親統兵前往
四貝勒趨前勸止而自請行遂領護軍疾馳迎戰明兵潰奔掩撃至白塔舖又見三總兵統衆布陣
四貝勒不待後軍至即率百騎進撃李秉誠朱萬良姜弼皆敗遁正追撃時大貝勒代善台吉嶽托亦至同追四十裡斬首三千餘級
遼陽州
州城即明遼東都司城也洪武五年都指揮馬雲葉旺因元遺址修築周圍十六裡有奇門六十六年都指揮潘敬展築東城迤北又築土城永樂十四年都指揮王真複改築北城南北一裡東西四裡門二合之共周圍二十四裡二百八十五步高三丈三尺池深一丈五尺門九南二西一東二東北一外東西北各一乾隆四十三年奉
旨估勘舊址重修
事蹟
謹稽
實録天命六年三月庚申
太祖集貝勒大臣議曰渖陽已拔宜乘勢長驅以取遼陽議定即進兵遼陽城守官聞我兵至守禦甚嚴辛酉日午我兵至城東南渡河未竟偵卒馳告城西北有兵至
太祖統左翼兵先往明總兵李懷信侯世祿蔡國柱姜弼
童仲貴等率兵五萬出城五裡結陣
太祖命左翼四旗撃其左時
四貝勒引精鋭至欲進戰
太祖止之曰吾已令左翼兵往撃汝勿前進可率右翼兵
駐城旁觇之
四貝勒力請曰令後至二紅旗兵留城旁觇視可也言畢
遂領護軍前進
太祖命台吉阿濟格勸止之
四貝勒堅意行
太祖遣二黃旗護軍往助
四貝勒引軍沖入明營明兵發礟接戰擊敗之左翼兵亦至兩軍夾攻明兵大亂奔潰乘勝追擊六十裡至鞍山乃還當接戰時有明兵從遼陽西関出适城旁兩紅旗兵見而撃之明兵争入城人馬自相蹂踐死者相枕藉會暮乃收兵距城南七裡駐營壬戌
上親率右翼兵破明步騎三萬於東門外令左翼兵奪橋先登西城是夜城中舉火列炬戰達旦道員牛維曜高出邢慎言胡嘉棟戶部郎中傳國及軍民等缒城而遁平旦明兵拒戰複大敗我右翼兵亦登城八旗同集一處沿城搜剿明經略袁應泰在城東北鎮遠樓督戰見城破遂舉火焚樓而死分守道何廷魁率妻子投井死監軍道崔儒秀自缢總兵朱萬良副将梁仲善參将王豸房承勲遊擊李尚義張?武都司徐國全王宗盛守備李廷幹等俱戰殁阖城結彩焚香以黃紙書萬歲牌備乘輿迎
上日正午大張鼓吹導引入城百姓夾道俯伏皆呼萬歲
是日
駐跸遼陽城衆勸監軍道張铨降堅不從以其言奏之太祖曰彼若知天命來歸宜優禮遇之今戰而被擒生又非其所願以願死之人而我養之豈肯為我用耶宜賜死以遂其志
四貝勒惜铨尚欲生之反複開導不從乃使人缢而葬之遼陽既下河東之三河堡長甯堡長勝堡長永堡靜遠堡鎮西堡慶雲堡鎮北堡威遠堡靜安堡靉陽堡湯站堡鎮東堡奉集堡穆家堡險山堡鹽場堡紅嘴堡歸服堡孤山驿虎皮驿鞍山驿石河驿威甯營武靖營上榆林十方寺丁字泊宋家泊甜水站殷家莊薩馬吉永甯監五十寨古城草河新甸寛甸大甸永甸長甸鎮江鳳凰蒲河懿路範河中固熊嶽栾固岫岩黃骨島青苔峪海州耀州蓋州複州金州大小七十餘城官民俱薙髪降丙寅釋遼陽系獄官民其奪職間住之官悉還職設遊撃八員都司二員以理其事論克城先登力戰諸将士功行賞畢發帑銀布帛大赉總兵以下各官及衆士卒有差
太祖召集貝勒諸臣議曰
上天眷我授以遼陽今将移居此城耶抑仍還國耶貝勒
諸臣俱以還都城對
太祖以此地乃明及朝鮮蒙古接壤要害之區宜即居之貝勒諸臣皆曰善遂定議遷都命遼陽官民移居北城關廂其南大城則
上與貝勒諸臣及将士居之
東京城【城東北八裡修建年月俱詳載 京城志】
遼陽州界内曆代舊有城址
船城【城西六十裡周圍一裡二百八十步南有一門相傳為元時養鷹處】
高麗城【城東南隅相傳高麗據遼東時建俗稱高麗營即明時設定遼中衛處】岩州城【城東北五十七裡在石城山上周圍四裡門一即金時岩州舊址詳見古蹟郡縣注】遼陽州界内諸堡寨
黃泥窪堡【城西五十五裡周圍二裡門一其西北曰留二堡】
爛泥舖堡【城北三十五裡周圍六十四步門一】
八裡莊堡【城西南八裡周圍一裡一百四十步門一】
首山堡【城西南十五裡以近首山而名周圍三百五十二步門一】
沙河堡【城西南三十裡周圍一裡五十六步南北二門】
長店舖堡【城西南五十裡周圍三百二步南一門】
唐馬寨堡【城西南七十裡周圍二裡四十步南一門】
煙狼寨【城西三十七裡 以上諸堡寨皆遼陽駐防分汛地】
海城縣
縣城即明海州衛舊系土城明洪武九年指揮劉成等甃築周圍六裡五十三步有奇高三丈四尺門四東曰鎮武南曰廣威西曰臨清北曰來遠池深一丈一尺廣三丈五尺後城毀池淤
本朝天命八年即舊城東南隅建新城周圍二裡一百七十六步增建一門縣治仍設於舊城内乾隆四十三年奉
旨重修
牛莊城【城西四十裡明置驿於此城周圍二裡九十三步門三東曰德盛西曰外攘北曰福勝本朝天命八年重建設掌印章京駐防康熙二十一年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