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關燈
瑪蘭山【尼瑪蘭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東一百裡】 巴延蘇蘇山【巴延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蘇蘇解見本卷前東二百四十裡】佛斯亨山【佛期亨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東一千一百二十裡】 黃闼山【北八十裡】 小鞍山【北四百裡山南曰納爾濟衛】 尼爾濟瑪山【東北二百五十裡】 蒙古噜山【東北三百裡】 富聶赫山【國語富聶赫髪也東北四百裡】 噶勒噶山【國語噶勒噶晴也東北五百三十裡】 大鞍山【西北二百五十裡】 巴蘭巴沁窩集【巴蘭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巴地方也沁正面也東六百八十裡】屯窩集【屯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東北一千一百五十裡】 鄂勒歡綽羅河【鄂勒歡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綽羅名号也東一百裡源出尼瑪喇河北流會碩羅河】 安巴穆納珲河【國語安巴穆納珲大無聊也東五百裡】 巴蘭河【巴蘭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東六百八十裡】 納爾吉河【國語納爾吉伶利也東三百二十裡源出小鞍山北流會呼蘭河】額依濟密河【北三百四十裡源出小鞍山流入呼蘭河】 額依緷河【國語額依緷無知人也北三百四十裡】 吉馬河【東北一百八十裡源出黃闼山流入呼蘭河】 格穆克河【東北二百三十裡源出黃闼山流入呼蘭河】 碩羅河【國語碩羅間空也東北二百六十裡源出蒙古噜山南流入松花江】 佛特庫河【國語佛特庫耳挖也東北二百六十裡源出蒙古噜山流入松花江】錫爾哈河【國語錫爾哈獐也東北二百七十裡源出蒙古噜山東北流會和羅河入松花江】 和羅河【和羅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東北二百八十裡源出蒙古噜山東流會布雅密河入松花江】 布雅密河【東北三百裡源出蒙古噜山南流入松花江其西支流亦曰穆楞河近穆楞路】拉裡喀河【國語拉裡喀饑不可耐也東北三百二十裡】 呼拉固河【蒙古語呼拉固竊取也東北三百八十裡】 阿濟格富拉珲河【阿濟格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富拉晖紅也東北三百八十裡】 安巴富拉珲河【安巴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富拉珲見前注東北四百裡東即富拉珲河】 噶勒噶河【國語解已見前注東北四百十裡】 呼蘭河【呼蘭國語解已見吉林山川卷蒙古語呼蘭野騾也東北四百四十裡】薩璘河【國語薩璘馬股皮也東北五百三十裡】 錫伯河【錫伯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東北五百八十裡】 安巴呼特赫河【國語安巴呼特赫大瘡痂也東北五百九十裡】 阿濟格呼特赫河【國語阿濟格呼特赫小瘡痂也東北五百九十五裡】察哈拉庫河【東北六百裡源出察哈拉庫山】 哈魯河【哈魯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東北六百三十裡】 洪科河【國語洪科山峯盡處也東北六百二十裡】 阿什克坦河【蒙古語阿什克坦有利益之謂東北八百五十裡】 紮哩河【國語紮哩茅藤子也東北九百三十裡東即紮哩衛】 屯河【屯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東北九百五十裡】 雅噜河【國語解已見前注東北一千裡】 富勒堅河【國語富勒堅赤色也東北一千五十裡】 烏屯河【東北一千六十裡】 德呼恩河【國語德哷思馬乳膀也東北一千七十裡】 都勒河【國語都勒令過去也東北一千八十裡】 璧漢河【國語璧漢野外之野也東北一千九十裡有二一在東北一千七十裡】窩集霍河【窩集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東北一千一百裡又西南曰霍河】 宜春河【東北一千一百裡】 烏穆魯河【東北一千一百裡】 穆遜河【蒙古語解已見前注東北一千一百二十裡】 圖河【蒙古語解已見前注東北一千一百三十裡】 紮克達穆圖河【東北一千一百五十裡】 伊遜河【蒙古語伊遜如數也東北一千一百五十裡】 喀木齊河【國語喀木齊兼并也東北一千一百八十裡】 克音河【西北三百三十裡】 讷敏河【西北三百四十裡】 通肯河【通肯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西北三百三十五裡】 劄喀河【國語劄喀物件也西北三百五十裡】 海倫河【國語海倫水獺也西北三百九十裡】 華劄哈勒哈池【國語華劄哈破也蒙古語哈勒哈藤牌也東四百二十裡】屯池【屯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東北九百五十裡】 塔爾珲河灣【蒙古語解已見前注西一百裡即塔爾珲托輝蒙古語托輝河灣也又有一在西四十裡】 布特哈 圖庫爾山【西南三百十裡】 紮克齊達山【西北三百五十裡】 格勒布爾山【西北五百裡】 喀布齊祿峯【北一百二十裡】 特尼河【國語解已見前注西四百四十裡】 科楞河【西五百八十裡】 阿倫河【蒙古語阿倫潔淨也西六百三十裡東會科楞河又東南過诰博羅莽堪流入嫩江】甘河【國語解已見前注西北五百二十裡】 畢拉河【國語解已見前注西北五百二十裡】 呼裕爾河【西北五百五十裡】 諾敏河【諾敏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西北五百六十裡】 古山川附考 【臣】等竊惟山川今古異名如河稱太史莫問其津薮号陽?未詳其地往往有之臣等既厘考奉天錦州吉林黑龍江諸山川詳着於篇因考前代書史言遼東西山川者多矣古今世遠方言易訛或存諸載籍名有可稱按之輿圖地難指溯傳者失其真诠辨者更流附會爰博采前經詳加訂證其無考者并着於編以附阙疑之義雲爾 毉無慮山【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闾疏在今遼東郡後漢書作毉無慮 按醫無闾山今在錦州府廣甯縣界内無作巫見廣甯縣界山川注】 衛臯山【山海經潦水出衛臯 東南注渤海入潦陽郭璞注出塞外衛臯山元菟高句郦縣有潦山小潦水所出西流注大潦按潦水即今遼水句郦今作句麗】 不鹹山【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又曰有榆山有鲧攻程州之山郭璞注皆因其事而名物也按今長白山即古不鹹山在吉林境内詳見吉林山川注榆山鲧攻程州之山俱無考據】 室僞山【前漢書地理志注遼東郡居就縣有室僞山室僞水所出 按居就為今遼陽州地其山今無考】遼山【前漢書地理志遼山遼水所出西南至遼隊入大遼水後漢書元莬郡高句麗遼山遼水出焉水經注小遼水出遼山 按小遼水即今渾河源出納噜寫集遼山疑即此也】 分黎山【前漢書地理志注分黎山列水所出魏書勿吉傳有祁黎山明一統志亦有祁黎山按之當在今吉林界内一山而異名也】 馬首山【後漢書地理志遼西郡柳城縣有馬首山晉書慕容皝遼封奕率騎潛於馬兜山按馬兜山疑即馬首山兜與首音相似】 蓋馬大山【後漢書東沃沮在高句麗蓋馬大山之東東濱大海北與挹婁夫餘南與濊接武帝滅朝鮮以沃沮為元菟郡後更屬樂浪注其山在今平壤城西遼史顯德府為忽汗州地忽汗州即平壤城 按今蓋平縣即漢西蓋馬縣地益馬大山應在蓋平海城之間今以圖志考之平壤實在朝鮮境内高麗圖經亦雲平壤城在鴨緑水東顯德故城在今遼陽州之北是遼史之以顯德地為忽汗州忽汗即平壤誤也但以漢書元菟樂浪郡地考之實今蓋平海城諸縣境内地且顔師古注稱蓋馬大山在平壤城之西則應與故耀州城相近無疑沉平壤故城亦非即今朝鮮境内之平壤姑從舊志存此山以備參考】 首山【三國魏志景初二年司馬懿征公孫淵軍至遼東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長數十丈從酋山東北墜襄平城東南 按首山在今遼陽州西南又稱手山】 青山【晉書太康十年慕容廆又遷於徒河之青山杜佑通典徒河青山在營州郡城東一百九十裡 按徒河即今錦縣前漢屬遼西郡後漢改隸遼東遼為神水縣今因之元廢今義州城東南有音山但核之又不在錦縣界姑存之以阙疑】 青城山【晉書遼東屬國有青城山 按唐之青山州遼之青山縣皆因此得名核之當在義州邊界與青山是一是二世遠莫可詳辨】 徒太山【北史勿吉國傳有從太山北魏書作徒太山 按徒太即今長白山詳見長白山注】帶方山【隋書大業初置遼西郡有帶方山秃黎山雞鳴山松山 按漢時有帶方縣屬樂浪郡即今奉天府界内地】 駐跸山【舊唐書貞觀十九年太宗親征高麗破遼東城降白崖進攻安市城高麗傉薩高延夀高惠真率衆十五萬來援太宗自山而下引軍臨之賊大漬延夀惠真皆降因名所幸山為駐跸山命中書侍郎許敬宗為文勒石以紀其功新唐書高麗傳帝平定高麗乃驿報太子并賜諸臣書曰朕自将若此雲何因号所幸山為駐跸山圖破陣狀勒石紀其功按駐跸山有數處唐書稱馬首山遼史稱手山在遼陽城西南十五裡接海城縣界乃唐太宗初渡遼水攻遼州時駐營之山也其在安市城外者乃唐太宗既得遼州岩州進攻安市所駐之山此唐書所載駐跸山是已又蓋平東一百十餘裡分水嶺諸山亦唐太宗駐跸處又駐跸山本名六山則毉無闾也又海城縣西南十裡有平頂山一名車駕山又名唐望山亦相傳唐太宗駐跸處而地志則混首山與安市為一特附考於此】 東牟山【新唐書渤海本粟末靺鞨保挹婁之東牟山宋史高麗傳端拱四年二月遣秘書丞直史館陳靖自東牟趨八角海口登舟遼史地理志渤海大氏始保挹婁之東牟山明一統志山在渖陽衛城東二十裡 謹按東牟山即今天柱山也舊唐書作桂婁之東牟山桂婁系高麗部名與新唐書遼史互異】 金山【新唐書薛仁貴救營州都督高偘戰於金山下明一統志金山在開原西北三百五十裡遼河北岸又西北三十裡曰東金山又二十裡曰西金山綿亘三百餘裡與烏梁海接境 按今複州城西南有黃金山即此烏梁海原作兀良哈今并譯改】 龍泉山【新唐書總章二年高麗酋鉏牟岑尋叛诏高偘李謹行讨之破其安市城三年又敗之于泉山即此方輿紀要複州城南四十裡有龍泉山即故泉山 按今複州有清泉山無龍泉山】 太白山【新唐書粟米部居?南抵太白山與高麗接 按太白即今長白山亦曰白山】冷陉山【新唐書契丹國傳契丹阻冷陉以自固其後為避暑處五月上陉八月下徑松漢紀聞冷山去燕山三千裡宋時金人流洪皓於冷山即此 按冷陉即冷山在今黑龍江界内】 木葉山【遼史地理志木葉山在永州潢水土河合流處明一統志木葉山在廣甯中屯衛東三十裡上建契丹始祖廟 按遼史木葉山在上京臨潢府地為今廣甯縣北達外喀爾喀河南穆固穆爾山明志所雲乃今錦縣之平山則似誤矣義考方輿紀要廣甯衛東三十裡有木葉山契丹主建南樓于上在今衛境内廢永州非此山也則又似遼史之誤兩存其說以備考】 明山【遼史地理志東京有明王山方輿紀要明山在複州衛東十裡亦曰明王山相傳高句麗王子東明葬其上因名 按明一統志亦有明山在複州衛東十裡而元志則雲明三山在遼陽東三十裡高句麗王之子東明葬其上今以地考之複州諸山無明王之名且遼陽東三十裡非複州之地縣志又疑今東屏山即明山遂列東明王墓於陵墓内皆非也惟遼史所雲遼陽府有明王山山與遼陽相近其說為近是】 大寶山【遼史地理志貴德甯遠軍有大寶山 按大寶山在今鐵嶺境東南詳見鐵嶺縣山川注】 查牙山【遼史地理志錦州臨海軍遼東無慮縣有大胡僧山小胡僧山大查牙山小查牙山方輿紀要擦牙山在義州衛西北六十裡相近有營城山又廣甯前屯衛有大寨兒山 按擦牙山即遼史查牙山今錦縣界内東北四十五裡有嵯岈山去營城山十五裡但道裡與前志不同】 狼山【遼史地理志遼州始平軍有蛇山狼山黑山巾子山 按今廣甯縣界内有蛇山狼虎山黑山巾子山今訛為貴子山】 慶雲山【遼史地理志上京慶州慶雲山本黑嶺也在州西二十裡有黑山赤山太保山老翁嶺饅頭山 按黑嶺在今吉林界内餘則古今異名無考】 馬盂山【遼史地理志上京道臨潢府有馬盂山兎兒山野鹄山鹽山鑿山松山平地松林大斧山列山庫哩山勒特山 按臨漢府今甯古塔境内地諸山皆無考證庫哩原作屈劣勒特原作勒得今俱譯改】 烏丸山【遼史地理志烏州有烏丸山永州有高澱山饒州有青山大福山松山 按烏州永州饒州俱當在今邊境然諸山皆無考】 五指山【遼史地理志稱三州山明一統志在萬峯山之北五峯秀拔若手指然 按此山在今錦州府甯遠州境内】 新羅山【宋許元宗奉使行程録自鹹州北行九十裡至同州東望大山即新羅山深處與高麗接界 按遼鹹州即今鹹平府同州今為銅山郡俱在今鐵嶺開原之間東至威遠堡即吉林界南至奉州即唐時高麗界開原即漢時夫餘界百濟之舊國也通考謂新羅西北界出高麗百濟之間者即指此】 安平山【明一統志在都司城東南一百裡上有鐵塲方輿紀要俗名平礦山一名天城山按今遼陽州城東六十裡有安平村城南四十餘裡有年安寺此外海城縣鳳凰城界内并無安平山之名】 斡羅山【明一統志在定遼都城東北千五百裡大梁水發源於此 按太子河之源出薩穆禅山在東南邊外即古大梁水明志誤為遼陽州境内斡羅山】 阿爾罕山【明一統志在三萬衛東 按今阿勒坦額默勒山即此國語解已詳見吉林山川卷阿爾罕原作阿兒幹今譯改】 蒙溪山【明一統志在三萬衛東七百八十裡松花江東岸 按今吉林界無此名】十八盤山【方輿紀要廣甯前屯衛北九十裡萦四曲折十有八盤又衛西北有龍門山蛇倒退山皆以其險峻難越而名 按以上三山今皆無其名】 二塔兒山【方輿紀要鐵嶺衛西有塔兒山又西南有二塔兒山又西南有下塔兒山 按今鐵嶺縣境内止有塔兒山并無二塔兒山下塔兒山】 單單大嶺【三國魏志沃沮還厲樂浪漢以土地廣遠在單單大嶺之東分置東部都尉按單單大嶺即長白山單單與珊延音相近聲之轉也】 青嶺【晉書慕察熙好遊田北登白鹿山東過青嶺金史地理志其山有長白青嶺 按今吉林城南有青嶺即此】 馬紀嶺【金史地理志上京有馬紀嶺 按明一統志馬紀嶺亦當在吉林烏拉境今無考】天門嶺【按明一統志當在吉林烏拉今無考】 黃龍岡【新唐書契丹傳潢水之南黃龍之北水經注地理志上京北帶潢水南控黃龍 按唐置黃龍府於此今謂之黃龍岡在開原城北】 桃花島【新唐書地理志登州東北海行過大謝島龜歆島烏湖島三百裡至都裡鎮二百裡東傍海壖過青泥浦桃花浦杏花浦金史地理志興城縣有桃花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