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千餘合戰連勝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其中堅尋邑陣亂乘鋭大破之遂殺王尋城中亦皷噪而出中外合勢莾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餘裡間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争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王邑等渡水逃去盡獲其軍實辎重雲雲虎豹助陣事涉荒唐别有論茲我 太祖薩爾浒之戰 一戎耆定 神威 聖武實宇宙以來所未有也】
主聖臣忠泰
天時地利祥長篇欽識績萬世示其祥
過三關得句
興京當日定都年攘外先教安内堅虎豹守關因舊号【此處本名雅爾哈山就山立關因名】
祖功措置動符
天
右第一雅爾哈關雅爾哈者漢語豹也
兩峰排闼聳嵯峨雕鹗還愁飛不過楊鎬已庸誠彼其【去聲】杜松雖勇奈吾何
右第二代岷關代岷者漢語雕也
紮喀尤臨敵地近界藩拓界築堅城過關
躬戰薩爾浒一舉殱明卄萬兵【薩爾浒之戰明經略楊镌以二十萬衆分四路來侵興京我 太祖率貝勒大臣等統兵以禦大貝勒代善統兵先往撫順迎敵過紮喀關與逹爾漢轄】
【扈爾漢集兵以待 太宗以祀事後至謂大貝勒曰我築城夫役在界藩山宜急進以安夫役心且可并力合攻大貝勒稱善即率軍士趨太蘭岡對明兵列陣以待由是出奇制勝一舉克捷五日之間悉破四路明兵詳見薩爾浒題句詩注】
右第三紮喀關紮喀者漢語邊也
恭谒
永陵
追
王遵周典上
陵拟漢規雖雲世次遠敢忘
祖恩贻
神域千靈護
皇圖萬載基拜瞻申四慕【癸亥甲戊戊戌三詣盛京恭谒祖陵今癸卯歲四至瞻谒
之餘彌深依慕】欲别更遲遲
題福妥堂
預禁行宮構無如侄行【去聲】誠【盛京将軍永玮於永陵相近之夏圍構行館數宇以便次日質明将事且免行幄運載之煩意甚誠懇困題額曰福綏堂】於斯應信宿取便在晨明樸素身安适栖遲身潔清福綏胥
祖德萬禩此
興京
谒顯佑宮
顯佑惟
天佑亦由
人合
天設無開創德莫作觊觎先【用班彪王命論意】縧節朝羣宿金容
侍列仙瓣香冺别祝
綏履福農田
興京再疊癸亥五言十韻
癸亥至癸卯?春秋閲時惟人懷故土況我任承基
開創惟
天佑經營厪
祖思【自 肇祖居赫圖阿拉七傳至 太祖天表玉立英勇蓋世首征棟鄂所向臣服北通蒙古諸部貢使不絶遂建都 興京肇開 帝業】同心朂子弟努力共
尊卑一戰摧強敵八旗縂健姿南途逼京國多卒覆荒陂【己未二月明經略楊鎬統四路兵來攻時劉綎康應乾由南路出寛甸将逼 興京我 太宗與大貝勒三貝勒引兵往禦時綎所率鋭兵二萬分其半前趨阿布逹岡布陣我兵與之遇 太宗即率右翼兵往先引精騎三十超出衆軍前自山馳下擊之戰甚酣後軍随沖突而入大貝勒亦率右翼兵夾攻太宗乘勝追擊與綎後隊兵遇殱其衆萬餘綎倉卒不及陣力戰死時康應乾與朝鮮兵合營於富察】
【之野競發火器忽大風揚沙煙塵返撲敵營我軍乘之飛矢雨集其兵二萬人盡殱焉應乾遁去】如栢遁歸辔【時楊鎬聞三路兵覆殁大懼急檄李如柏賀世賢等還軍如栢等自呼蘭路遁歸我哨兵二十人見而鳴螺呼擊投四十人相蹂踐死者複千餘】朝鮮竪義旗【我太宗既破劉綎其步将遊擊喬一琦奔朝鮮營衆貝勒整兵遂攻朝鮮其都元帥姜功烈懼請執一琦以降一琦自缢死功烈遂率衆降】渖遼取有繼宮殿建無遲圖大
鴻谟遠宅中
燕翼垂【初 太祖得遼陽集諸臣議遷都衆俱以還國對 太祖曰國之所重在土地人民今還師敵且複至非計之得且此地乃明及朝鮮蒙古按壤要區 天既與我即宜居之衆皆曰善遂定議遷都天命七年三月築城於遼陽城東五裡大子河邊創建宮室名曰東京十年三月 太祖欲自東京遷渖陽與諸臣定議皆以東京甫定又複遷移恐頻勞我國對 太祖曰渖陽形勝之地西征明由都爾弼渡遼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鮮由清河路進且於渾河蘇克蘇護河之上流伐木下流以之治宮室供炊?不可勝用也時而出獵山近多獸河中水族亦可捕取朕籌之熟矣汝等寜不計及耶於是定都盛京拓迹開統實由 宸謀獨運雲】即今大一統
前烈萬年知
赫圖阿拉
赫圖阿拉者橫甸名垂久【赫圖阿拉在 興京南不遠我 祖宗發祥之地今土城遺蹟尚存國語赫圖阿拉漢語橫甸也】初從俄朶裡徙此聊自守【我國家 發祥初居寜古塔之俄朶裡城地近吉林烏拉國号曰滿洲是為 開基之始數傳至 肇祖始徙居赫圖阿拉距俄朶裡城則一千五百餘裡矣】基福即於斯
創業
天命受後乃築
興京館豳衆爰有
興京存城郭橫甸餘荒阜然此何可忘策馬敬觀取兒孫其聽諸奕葉凜馭朽
恭谒
福陵
史宬
實録每欽觀草昧
鴻猷楮墨端适值明綱滋不振遂乘
天佑取其殘四番陳奠恩何限九?言歸淚暗彈【逮茲四次恭谒
盛京 祖陵予亦七十有三矣此後恐勿能再來怆生瞻戀】石矢
躬親開創業藐予深懼守成難
雨【九月望日】
宜陽一月多低隰率經過【今歲中秋以來晴霁月餘自熱河至 興京經過噶布拉街蓮花套等處向稱低濕地方悉皆乾燥平坦茲恭谒 福陵後适逢秋而滋沃於秋麥菜蔬均為有益】恰谒
福陵後爰逢秋雨羅沃郊資潤溽武帳聽滂沱明曉将臨祭時晴願弗訛
晴
三更雲散五更晴寥宇高懸滿月明
祖德
天庥真是佑秋霜春露不勝情
恭谒
昭陵
昭陵名偶同貞觀【貞觀之觀有讀平聲者佩文韻府兩收之然以系辭天地之道貞觀者也例之
究以去聲讀為是】
繼創於湯光有乎【我 太宗文王帝廟号及 昭陵尊稱均與唐太宗同然唐太宗惟親列行陣不愧開剏其他實多慙德豈如我 太宗繼承而兼剏業比於唐之文皇尤為休有烈光也乎】刼父叛君蹟早異戕兄害弟事尤殊【史稱唐高祖初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裴寂為副監太宗隂與寂謀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因說高祖舉事是刼父叛君也又太宗為秦王時以兵入元武門殺太子建成及弟齊王元吉高祖乃以皇太子八月即皇帝位於東宮雲雲是其君臣父子之間遺憾多矣我 太宗受命之初禮親王以長讓德作議書遍示諸貝勒太臣言紹承大統必得聖君始能戡亂緻治以成一統自顧德薄願共推戴 四貝勒嗣位 太宗辭再三王意益懇切始從所請至今世襲親王思施罔替戊戌曾有詩紀事雲貝勒讓帝如汝陽蓋紀實也】兵臨弗取仁猶着【天聰三年我 太宗親統大師伐明圍困燕京諸貝勒大臣請攻城 太宗曰攻城固可必得倘失我一二良将勁卒即得百城亦不足喜遂止弗取 如天之仁惟懷永圖實與覆載同量矣】讐複乃居義正符【明正不綱流賊攻?燕京吳三桂因請兵於我睿親王統師掃殄寇氛為勝國複讐乃恭迎 世祖章皇帝入關定鼎取天下於明社已墟之後得統之正實前古所米有也】五世元孫?展拜恨惟未及効馳驅
昭陵石馬歌
陵園石馬拟翁仲古即有之知以共
昭陵石馬獨超羣大白小白奏殊勲
一乘杏山戰敗明兵十三萬 【昭陵前石馬一名大白一名小白 太宗禦以摧堅破陣凡經百戰無弗安吉而最着杏山大淩河之戰杏山為寜遠屏衛明人常駐兵其間明縂督洪承疇集援兵十三萬於是山時睿郡王多爾衮肅親王豪格奏言敵兵甚衆 太宗聞之即親統六師往讨晝夜疾馳六日抵軍營環山列陣擊敗敵兵追至塔山奪積粟濬濠斷杏山松山路又度明兵必遁分遣諸王大臣設伏截擊凡十餘處 預授機宜至期果悉如 睿算掩擊窮追殱殪明兵五萬三千餘赴海死者無算 神謀制勝指揮間破明兵十三萬如摧枯拉朽亦是馬馳驅之力也】
再乘淩河大夀【祖】降我軍【天聰五年八月 太宗統兵圍大淩河掘濠築壘為久困計九月明兵四萬自錦州來援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