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一
聖制【一】
太祖高皇帝訓谕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一
聖制【一】
【臣】等謹按古帝王經綸草昧肇造艱難至於大統光昭淳化翔洽乃追述王業之所由興作歌陳誡曰笃不忘是以始都之區典冊尤重我
國家誕膺
景命肇基東土式擴鴻圖以光四表洪維
開國締造之初規模宏遠洎夫統一寰宇
聖
聖相承文教覃敷制作大備伏讀
太祖
太宗聖訓心事光明詞義正大與天地同量與日月齊光
洵乎
聰睿神武
天縱聖人開
國家萬年有道之基粵自
世祖章皇帝躬集大勲恢宏
前烈睠念邠岐舊業王迹所興
典诰煌煌大文丕着迨
聖祖仁皇帝躬勤
法駕三詣
陪都溯生民肇祀之初宅鎬遷豐之盛鋪
鴻藻信景铄方策所布拱若球圖
我
世宗憲皇帝紹聞衣德累洽重熙以關左為
龍興重地
訓詞經畫深切周詳與
列祖诒谟同垂法則佑啓萬年臣等敬謹裒集繕録卷首
以昭我
朝
聖谟懿铄
世德作求之盛雲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一
聖制【一】
太祖高皇帝訓谕
已亥二月
上欲以蒙古字制為國語頒行額爾德尼等以未能更制
辭
上曰漢人讀漢文凡習漢字與未習漢字者皆知之蒙古人讀蒙古文雖未習蒙古字者亦皆知之今我國之語必譯為蒙古語讀之則未習蒙古語者不能知也如何以我國之語制字為難反以習他國之語為易耶額爾德尼等對曰以我國語制字最善但更制之法臣等未明故難耳
上曰無難也但以蒙古字合我國之語音聨綴成句即可因文見義矣吾籌此已悉爾等試書之何為不可於是
上心獨斷将蒙古字制為國語創立滿文頒行國中滿文
傳布自此始
乙卯十一月
上出獵時雪初霁恐草木之上浮雪沾濡乃襭其衣侍衛
布揚古等見而私語曰
上何所不有惜此衣耶
上聞之笑曰吾豈為無衣而惜之但徒被沾濡無益且與其使此衣沾濡於雪何如留此鮮潔者賜汝等吾躬行節儉微物必惜正欲俾汝等效法耳
天命三年戊午四月壬寅
上既以七大恨告
天興師征明臨行
谕諸貝勒大臣曰此兵吾非樂舉也實因七大恨其餘小忿不可殚述淩迫已甚用是興師凡俘獲之人勿去衣服勿淫婦女勿離異其匹偶拒戰而死者聽其死若歸順者慎勿輕加誅戮遂
親統師進圍明撫順城并以書
谕遊擊李永芳曰爾明發兵疆外衛助葉赫我乃興師而來汝撫順所一遊擊耳縱戰亦必不勝今谕汝以降汝降則我兵不入城汝之士卒皆得安全若我入城則男婦老弱必緻驚潰亦大不利于汝矣勿謂朕虛聲恐吓而不信也汝思區區一城吾不能下何用興師為哉失此勿圖悔無及已其城中大小官吏兵民等獻城來降者保其父母妻子以及親族俱無離散豈不甚善降不降汝熟計之母不忍一時之忿違朕言緻偾事失機也永芳受書納欵乃撫輯所下各台堡徙城中人口以歸
天命四年己未三月甲申朔明經略楊鎬總兵杜松劉綎李如柏馬林等督兵二十萬分四路來侵辰刻我國西路偵卒以明兵出撫順關馳告而南路偵卒又以明兵進棟鄂境馳告
上曰明兵之來信矣我國南路駐防之兵有五百人其南路兵來即以此拒之明使我先見南路有兵者誘我兵而南也其由撫順所西來者必大兵也急宜拒戰破此則他路兵不足患矣即於辰刻發兵大貝勒代善先行諸貝勒續至界藩見我國築城夫役及兵四百據吉林崖時杜松結營薩爾浒山而自引兵仰攻我兵四大貝勒等議曰吉林崖巅有防衛夫役之兵四百人急增千人助之俾登山馳下沖撃而以右翼四旗兵夾攻之其薩爾浒山之兵則以左翼四旗兵備禦焉兵既往
上至問破敵策四大貝勒以前議告
上曰日暮矣且從汝等今分右翼四旗之二與左四旗兵合破薩爾浒山所駐兵此兵破則界藩之衆自喪膽矣再令右二旗兵遙望界藩明兵俟我軍自吉林崖馳下沖擊時并力以戰於是合六旗兵進攻薩爾浒山不移時大破之而所遣助吉林崖之軍自山馳下右二旗軍渡河夾擊界藩山麓明兵又大破之又破馬林兵於尚間崖又破劉綎兵於阿布達哩岡李如柏遁去
天命四年己未四月丙辰
上谕諸臣曰今戰馬羸瘠須牧以青草俾之壯宜於近邊之界屯田築城界藩設兵守禦以衛農人於是
上西行示築城基址擇曠土以牧馬焉
天命四年己未六月辛酉
上既克開原城
谕貝勒諸臣曰吾等勿回都城築城界藩治屋廬以居牧馬邊境勿渡渾河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