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下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四川通志卷五下 祀典 有天下者祭百神諸侯在其地則祭之古之制也書曰肇稱殷禮又曰至治馨香感於神明今 聖天子德盛禮恭大化翔洽固已百靈効職鬼神肸蠁 矣猶於 先聖先賢山川土谷之祀備物盡敬其儀文度數之盛迥為前代所未及故雖僻遠如西蜀而凡春秋薦享罔不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焉是知 當甯之精誠所格洵無間於遐迩也作祀典志 漢高帝十二年诏祀 孔子以太牢諸侯王卿相至郡先谒廟而後從政魏文帝初祀 孔子於辟癰改諡文聖尼父以顔子囘配享 北魏獻文帝诏郡縣立學祀 孔子與周公并享太和中乃诏宣尼廟别勅有司享薦隋文帝诏國子寺每歲四仲月上丁釋奠州縣仲春仲秋釋奠 唐高祖诏立 孔子專廟太宗又诏天下州縣皆立專廟塑像出内庭 衣兖冕正南面之位 宋太宗诏 文廟立戟十六徽宗時又增門戟二十四 明洪武元年令郡邑訪求應祀神祗名山大川聖帝明王忠臣烈士凡有功於國惠愛及民者奏着祀典二年令有司祠祀典神祗其不在祀典而嘗有功德於民者即不祭存其祠宇十四年首建大學十七年勅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釋菜禮郡縣長以下詣學行香嘉靖九年厘正祀典始為木主稱 至聖先師孔子後又定制府州縣近郊三壇南神祗壇每歲仲春秋祀雲雨風雷之神境内山川之神城隍之神各用少牢在省城者布政司官祭府不别祭縣附府者亦如之西社稷壇每歲仲春秋上戊祀司社之神司稷之神各用少牢北厲壇每歲上元清明孟冬朔日祭無祀鬼神羊三豕三飯米三石名宦鄉賢二祠附 先師廟或别祀每歲仲春秋祀用少牢嶽鎮海渎在境内者每歲仲春秋别祭之用少牢古帝王陵寝忠臣烈士及官吏有功德於民者各以時祭提鎮都司衛所凡守禦官每歲霜降有旗纛之祭用少牢牧馬者祀馬神市鄉百姓又有鄉社鄉厲之祭若諸神祠有靈異者百姓各以其鄉俗祀之官不禁也 國朝順治二年定 文廟諡号稱 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每歲仲春秋上丁日緻祭直省各府州縣衛一體遵行雍正元年追封 先師孔子五代以五世祖為 肇聖王高祖為 裕聖王曾祖為 诒聖王祖為 昌聖王父為 啓聖王改啟聖祠為崇聖祠 雍正二年複祀林放蘧瑗秦冉顔何縣亶鄭康成範甯增祀牧皮樂正克公都子萬章公孫醜諸葛亮尹焞魏了翁黃幹陳淳何基王柏趙複金履祥許謙陳澔羅欽順蔡清陸龍其并 令直省各府州縣衛於學宮側近建忠義節孝祠着為 祀典 江水源發岷山為四渎之一前稽往代定五載一行祀典自 國朝增修廟貌祭典獨隆康熙六年 聖祖仁皇帝遣吏部左侍郎梁清寛緻祭 江渎之神康熙二十一年遣内閣侍讀學士翁英緻祭康熙二十四年遣經筵講官内閣學士牛鈕緻祭康熙二十七年遣銮儀衛銮儀使葉克舒緻祭康熙三十三年遣經筵講官戶部左侍郎王士正緻祭康熙三十六年遣都察院左都禦史張鵬翮緻祭康熙四十二年遣翰林院侍讀學士餘志正緻祭康熙五十二年遣内閣學士查弼納緻祭康熙五十八年遣翰林院侍讀陳世倌緻祭制文勒碑雍正元年 特遣内閣侍讀學士田文鏡緻祭制文勒碑雍正三年勅封南渎為 涵和大江之神 命四川巡撫王景灏制造神位緻祭 雍正三年 诏追封 關帝三代以曾祖為 光昭公祖為 裕昌公父為 成忠公每歲仲春秋緻祭 雍正四年 诏直省各府州縣衛設立 先農壇行耕耤禮 雍正五年 勅封蜀守李冰為 敷澤興濟通佑王李二郎為 承績廣惠顯英王令地方官制造神牌每歲春秋緻祭 文廟祭器數【宋徽宗定禮品一副内十笾十豆明初國子監用笾豆各十天下府州縣各八成化十三年以禮部尚書周洪谟奏加笾豆為各十二外府州縣各十嘉靖九年遵照初制國子監用十笾十豆天下府州縣八笾八豆本朝因之】 祭品【香 燭 酒 牛用純黑羊 豕  鹿兎 帛正位用绫餘用絹練白色長一丈八尺 太羮實於登 和羮實於鉶 黍稷實於簠稻梁實於簋 形鹽 藁魚 棗 栗 榛】 【菱 芡 鹿脯以上實於笾 韭菹 菁菹 芹菹 筍菹 醓醢 鹿醢 兎醢 魚醢以上實於豆】 樂器數【麾旛 應鼔 鼗鼓 笛 笙 箫搏拊 柷敔 編磬 編鐘 排箫琴 瑟箎 埙】 佾舞數【唐樂用宮縣舞用六佾明初用六佾成化十三年增為八佾嘉靖九年仍為六佾】 【本朝因之】 關帝廟祭品【帛一      牛一 羊一 豕一菓品五     眼 酒一尊】江渎廟祭品【香 燭 酒 牛一 羊一 豕一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先農壇祭品【香 燭 酒 羊一 豕一 鉶一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各壇祭品【杳 燭 酒 羊一 豕一 鉶一笾豆各四 簠簋各二】 文廟禮儀【按會典祭前一日行省牲禮正祭日候官至通贊贊簽祝版 引贊引承祭官至更衣所贊更衣 升堂 序爵 序事 請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