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重慶府志》序昔孔子觀夏商,嘗病文獻不足,竊意孔子之杞,得《夏時》;之宋,得《乾坤》。
兩書鏡照二代,有如指掌,則夏商之不足者,非文也。
伊、萊總屬,縣聞彭篯,隻為竊從,所稱不足,唯獻之故。
至於文、武之道乎,八伯季尚未墜壞,唯是賢識大,不賢識小,孔子乃得一舉而刪訂之。
夫大小,文也,而識大識小,則一朝文獻。
而以羽翼斯文者,道待人行有系然矣!重慶,舊巴子國。
郡自秦、漢間,環江為池,塹厓為城,東川一大都會也,然迄今尚無志。
其間峰靈所吐,人傑物華,雜見紀載,如《山海乙經》《華陽》《蜀通南裔》三志,雖行十一二,未見全書;即《巴紀》一冊,顓步巴渝而世不相及,有古而無今,夫兆蜀中所稱文獻淵藪虖?而山水風物尚屬無征,人□之謂何?成化間,江學士朝宗曾為郡乘裨諶,然閱其書,宋、元以前不無墨漏,而文物之志,更有訛偽,且其□成□成虎強半,不可讀矣。
給諫鄒念劬,先生以庶常華,選讀中秘奧書,發汲塚之所不能瘞,關□室之所不能藏。
稽古博文,隻前無兩,使古識大識小之賢□生今日,當斂容而辟易。
孔子所稱之邦興,文獻□邪不佞。
舊司李渝州嘗苦郡乘之無征而矯旨巴渝,疑必有肩其任者,旨於給諫,有一日之知竊有意乎?其入焉,然給諫會欲修班、馬之業,未皇及也。
頃宦且告成,寄跡泉石間,乃以博綜之暇,□考鏡亡征,賈其餘勇,□然為巴陽勒不朽之業□彼。
國朝實錄巨采各省,郡志前援諸史百家,凡單辭片言有關渝中者,亡不備錄,而取江學士殘本化為草創,事所未具,全而增之;義所未章,□而暴亡。
傳聞之詮繆,厘而正人;文字之差偽,竄而更之,凡三易其稿而編成。
君子曰:“渝州無志而有志,則給諫之力也。
”今季考諸梓以視,不佞且謬,欲以俚言冔之,不佞展卷,而卒業焉。
見其才掞天華,學窮峰載,識破蜀鏡,文繞巫瀾。
其正,則龍門獅埡不足喻其肅;其妙,則櫃厓幾水不足從其奇;其備,則二江五溪不足儗其汪洋;其變,則牛鬼蛇神不足為其兇異。
是故興除沿革,□峙方圓,總載之輿志;乘衣懿言,瑰行□纚,具舉用觀後來志鑒也。
山魈尺虺,曾不隱諱,明著簡冊,用鑄鼎鐫,志《檮杌》也。
遺蹤故跡,雖在草鞠,亦與明征,不使澌滅,志不忘也;動、潛、品、植,一蟲一卉,無所不有,志不遺也。
□露浮篇,珠璣滿表,令玩之者如挹華錦水,覽勝看山,究亡而不可窮、彼亡而不能釋。
非秉三長、並五難,技能至此乎?夫立言不朽,自丈夫事□,其闡梓裡之所欲傳,創先古之所未有也。
朝三百季之典刑,此成獨步也。
道十郡邑之歷史,此匯大成。
所謂獻足則文亦足,給諫有造于巴哉!於今日為存憂□商,在來者得征杞征宋。
巴待君,而張君綬巴以重張巴,巴重君不乃益重邪?而予不佞保弁其首,甯無時分其重哉!志中圖考、沿革各一卷,星野、風俗、形勝、 疆域總一卷,山川四卷,城郭、關梁一卷,公署、學校、祀典各一卷,禮制、惠政一卷,財賦七卷,郵驛、水利、兵防、物產一卷,宮室、坊表一卷,古跡、丘墓一卷,官表五卷,選舉四卷,辟舉、封蔭一卷,官跡九卷,流寓一卷,往哲五卷,隱德、孝友各一卷,忠烈、行義一卷,烈女一卷,仙釋、土司一卷,郡事紀九卷,外紀二卷,附《華陽國志》一卷,藝文十七卷。
總計八十二卷,合為二十六帙,皆給諫所手編者,例得詳書。
萬曆丙午春仲穀旦巡按四川監察禦史黔南分麓李時華撰嘉定州知州袁子讓手書圖考《周禮·職方》掌天下之圖,以辨九州疆域。
語曰:不出戶知天下。
有以邪郡,提封二十,礪山帶水,相錯如繡,無論觀風問俗,即遐邇厄塞,鳥能臥遊而坐照乎?爰考□借,參伍地形而著之。
圖首郡治,而州邑次第,反之臚列畛分。
俾一批閱間,縱目山川,留心境土有如指掌。
而經畫疆理之略,思過半矣。
志圖考餘披圖巳,因而慨曰:壯哉山川之勝,烱然如在目中矣。
巴郡文獻
兩書鏡照二代,有如指掌,則夏商之不足者,非文也。
伊、萊總屬,縣聞彭篯,隻為竊從,所稱不足,唯獻之故。
至於文、武之道乎,八伯季尚未墜壞,唯是賢識大,不賢識小,孔子乃得一舉而刪訂之。
夫大小,文也,而識大識小,則一朝文獻。
而以羽翼斯文者,道待人行有系然矣!重慶,舊巴子國。
郡自秦、漢間,環江為池,塹厓為城,東川一大都會也,然迄今尚無志。
其間峰靈所吐,人傑物華,雜見紀載,如《山海乙經》《華陽》《蜀通南裔》三志,雖行十一二,未見全書;即《巴紀》一冊,顓步巴渝而世不相及,有古而無今,夫兆蜀中所稱文獻淵藪虖?而山水風物尚屬無征,人□之謂何?成化間,江學士朝宗曾為郡乘裨諶,然閱其書,宋、元以前不無墨漏,而文物之志,更有訛偽,且其□成□成虎強半,不可讀矣。
給諫鄒念劬,先生以庶常華,選讀中秘奧書,發汲塚之所不能瘞,關□室之所不能藏。
稽古博文,隻前無兩,使古識大識小之賢□生今日,當斂容而辟易。
孔子所稱之邦興,文獻□邪不佞。
舊司李渝州嘗苦郡乘之無征而矯旨巴渝,疑必有肩其任者,旨於給諫,有一日之知竊有意乎?其入焉,然給諫會欲修班、馬之業,未皇及也。
頃宦且告成,寄跡泉石間,乃以博綜之暇,□考鏡亡征,賈其餘勇,□然為巴陽勒不朽之業□彼。
國朝實錄巨采各省,郡志前援諸史百家,凡單辭片言有關渝中者,亡不備錄,而取江學士殘本化為草創,事所未具,全而增之;義所未章,□而暴亡。
傳聞之詮繆,厘而正人;文字之差偽,竄而更之,凡三易其稿而編成。
君子曰:“渝州無志而有志,則給諫之力也。
”今季考諸梓以視,不佞且謬,欲以俚言冔之,不佞展卷,而卒業焉。
見其才掞天華,學窮峰載,識破蜀鏡,文繞巫瀾。
其正,則龍門獅埡不足喻其肅;其妙,則櫃厓幾水不足從其奇;其備,則二江五溪不足儗其汪洋;其變,則牛鬼蛇神不足為其兇異。
是故興除沿革,□峙方圓,總載之輿志;乘衣懿言,瑰行□纚,具舉用觀後來志鑒也。
山魈尺虺,曾不隱諱,明著簡冊,用鑄鼎鐫,志《檮杌》也。
遺蹤故跡,雖在草鞠,亦與明征,不使澌滅,志不忘也;動、潛、品、植,一蟲一卉,無所不有,志不遺也。
□露浮篇,珠璣滿表,令玩之者如挹華錦水,覽勝看山,究亡而不可窮、彼亡而不能釋。
非秉三長、並五難,技能至此乎?夫立言不朽,自丈夫事□,其闡梓裡之所欲傳,創先古之所未有也。
朝三百季之典刑,此成獨步也。
道十郡邑之歷史,此匯大成。
所謂獻足則文亦足,給諫有造于巴哉!於今日為存憂□商,在來者得征杞征宋。
巴待君,而張君綬巴以重張巴,巴重君不乃益重邪?而予不佞保弁其首,甯無時分其重哉!志中圖考、沿革各一卷,星野、風俗、形勝、 疆域總一卷,山川四卷,城郭、關梁一卷,公署、學校、祀典各一卷,禮制、惠政一卷,財賦七卷,郵驛、水利、兵防、物產一卷,宮室、坊表一卷,古跡、丘墓一卷,官表五卷,選舉四卷,辟舉、封蔭一卷,官跡九卷,流寓一卷,往哲五卷,隱德、孝友各一卷,忠烈、行義一卷,烈女一卷,仙釋、土司一卷,郡事紀九卷,外紀二卷,附《華陽國志》一卷,藝文十七卷。
總計八十二卷,合為二十六帙,皆給諫所手編者,例得詳書。
萬曆丙午春仲穀旦巡按四川監察禦史黔南分麓李時華撰嘉定州知州袁子讓手書圖考《周禮·職方》掌天下之圖,以辨九州疆域。
語曰:不出戶知天下。
有以邪郡,提封二十,礪山帶水,相錯如繡,無論觀風問俗,即遐邇厄塞,鳥能臥遊而坐照乎?爰考□借,參伍地形而著之。
圖首郡治,而州邑次第,反之臚列畛分。
俾一批閱間,縱目山川,留心境土有如指掌。
而經畫疆理之略,思過半矣。
志圖考餘披圖巳,因而慨曰:壯哉山川之勝,烱然如在目中矣。
巴郡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