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府續志卷六

關燈
秩禮志

    韓吏部夫子廟碑曰:天下通祀,惟社稷與夫子所為。尊其功德,辨其等級,禮酌其中,确乎不易。是故百世而下,崇其制者是,??其儀者非。穿求之議,或失之煩。未若循肅穆之文,葉不吳不傲之度,得鞠恭而事集,終祀而志逸也。茲與四封約,大禮斯在,既無可變,亦不貴奇。即時逄嬗,代,苟明據确,然而墜者罔勿修,缺者罔勿補,繁者秩禮脊者則罔勿正,期不違制作之初,共曉夫功德之尊,等級之辨而巳。至若格于天神,毖于人事,因時勿墜,适俗為容,舉而措之,又何能違焉。續秩禮志。

    祭先師禮

    前志雲:萬曆三十九年,提學道馮烶詳定。二月十八日先師忌辰,八月二十一日誕辰,輿史傅所載不同,大約此二辰,每歲所必有也。夫子之于親,臣之于君,苟值茲辰,鹹敬而禮焉,雲晝倫也。而況聖道煌煌,器輿書存焉,為倫之所從正乎?元帝诏曰:千古而上,非孔子無以明;千古而下,非孔子無以法。即此言之,義亦可推而知。且其禮維鹿與兔,以潔告虔,獵有不獲,仍易名取代,又何約也?所宜誠以行之。諒輿香花檀刻,希福田、邀利益者,至不相等。

    祭啟聖祠禮

    祭名宦祠禮名附見。

    府祀載前志。增知府王逢元。

    邵武縣祀知縣張仕遜、陳孔碩、劉純、孔公俊、王拯,縣丞謝源、鄭銮,如前志。增知府王逢元。

    光澤縣祀知縣尹洙、上官均、況達、劉俊、鐘華如前志,增教谕黃應朋,知府王逄元。

    泰甯縣祀鎮将鄒勇夫、知縣吳逵、章元振、陳?、定定、王可宗、徐琛、戴鼾、鄭時舉、教谕淩翰、主簿張彥聖、福建提學道宗臣。如前志增入錢吾德、徐尚達,知縣徐壽、李孟誠,訓導王義,郡守王逄元。

    建甯縣祀唐鎮将陳岩、宋知縣趙紡夫、尉洪天骥,明知縣馬升、江一桂、何孟倫、教谕陳激衷、巡檢許繕。如前志,增提學道宗臣,郡守王逢元,縣令王都。

    以上戊日正官莅祭,儀注皆同于府

    祭鄉賢祠禮

    府祀載前志。邵武縣舊有祠所,後并入府,祠廢。

    光澤縣祀李深、李郁、李呂、李闳祖、李相祖、李方于、李應龍、黃渙、高談、危一。如前志。

    泰甯縣祀鄒應隆、何道旻、江甯宗、鄒昌。如前志增入鄒長孺、鄒榧、鄒括、丁從龍、鄭和、李孟誠、鄒允降、李卓、蕭重熙、江日彩、丘秉忠。二李孟誠既列名宦,何又入此,恐誤。

    建甯縣祀謝诇、謝皓、劉剛中、俞禮、李安期、張于英、丘敬、黃元實、餘志、馮順德、張誠、吳綱、李甯。如前志有雲:陳岩,唐觀察使,為本邑人,當改祀鄉賢。有雲:黃元實,泰甯人也,宜削其位。李安期雖逸士耳,然當日必經商确大典,固不以顯晦之迹論。

    三縣祭日儀注輿府同巳他文載前志者不書,而名宦鄉賢獨再書者,懼濫也。且其中巳有待辯而定者矣。世遠人遐,歎滐湮失。至若朱文公教枉天下,而閩之親灸尢多,所宜忱奉罔或替。歲時既久,摧剝非一。楊誠齋雲:煙橫尼丘,苔侵魯壁。此幾近之。守汪公見而戚焉,爰新其楹角,陳設尊嚴。文公一位,無輿并也。左台溪何先生,右果齊李先生;左另廚,中大夫朱公震、季克、呂先生伯起、任先生成之、葉先生、運判盧公奎;右另廚,佐鄉趙先生德柄、黃先生大年、吳先生夢達、俞先生辰、州判何公兌。妥奠一區,椒馨攸毖,既明乎理學振起之功,且非别氏所濫及者。

    祭社稷山川各壇禮、祭屬壇禮、祭城隍廟禮、慶賀禮、開讀禮、救護禮、鞭春禮、上任禮、鄉飲禮、習射禮四縣俱如舊志。

    六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