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府續志卷一

關燈
太守汪麗日涵萬父纂著 輿地志一 此境言牛女詳矣,天遠難知,不若地近可索。

    然圖刻而不易,前之聞人,鹹具深心,用光紀載。

    路史雲:彼亦一無窮,此亦一無窮。

    在今日惟考興廢之端以為勸,如将廢而待興,久廢而初興者所先及也。

    且略興廢之天時,獨注興廢之人事。

    确而後書,筆不患簡襲,靡以谀聞,殆非所取續輿地也。

     沿革 國朝順治叁年捌月,貝勒孛統帥由仙霞嶺入閩,地裹平,仍設府轄縣如故。

     疆域形勝,分野附。

     邵武勝景十有六。

    今汪公增四景,曰大沩、春泉、北岩古木詩話、尋秋、七台晴雪詩,俱載藝文題詠。

    髅光澤縣勝景有八詩,載舊志。

     泰甯縣勝景十有八,其春江十詠、杉陽八景詩,俱載舊志。

     建甯縣勝景有八詩,載舊志 裡圖 山川 邵武。

    金鳌峰即西塔,為郡治正脈。

    前志雲:左靈泉,右樵水,界脈清而體尊貴。

    時有無知盜葬,及掘土成塹,未免傷殘龍氣。

    明崇祯丙子,邑令金邦柱立碑禁止。

    其碑交載藝文記。

    髅萬松洲為一郡水口,自來蓄有松木,蓋地形卑下,有櫥屏之則,勢既高峻,水口益見完固。

    光澤象牙峰,乃縣治來脈也。

    峰旁更二十四峰,秀傑天半,可謂奇觀,但莽峭而少纡徐,頗為有識所歎。

    西北有黃茅岩,岩前有石鼓樓,情嵃七重,高下玲珑。

    自鼎新以來,多為盜薮。

    順治拾年,縣令邊公靖請之當道,設千總司于此,居民獲安。

    邑西北流,合黃源、徐源之水,彙為杭州,俗名大溪。

    至烏洲與北溪合,曰交溪。

    直而迅轉,賴諸灘萦回之勢。

    泰甯縣治之鎮山曰??峰,原自茶花嶺東行,迤遇南來,前納三水,環繞四境,杉易八景,謂之??阜晴煙。

    上有青雲閣,今圯。

    水南一帶,宜改之路有二,宜培之峰,有一學宮,對二王棟,上山一赤路,最為學宮,忌湏另開一路。

    下之鬲嶺,相傳舊道在溪旁,不勞登陡,而頂上古木參天,毓合邑之秀,故文事大振。

    成化以後,通嶺往來,人文遂替,曷不循故道為利乎?其缺而宜培者,巽位一峰耳。

    學宮之來龍系辛脈,作酉山卯向,巳驗之科名矣。

    形家文言:巽見辛脈,文章最美之語。

    江公日彩原有一記。

    維川之流曰大溪,是為東溪,境内水此最大,因以名焉。

    源自邵武官尖山,建甯縣治西南曰青山,山形峭拔,林木蒼翠。

    東門外曰東山,文名何山。

    峰頂有鳳鳴閣。

    天啟五年,邑今王公都以形家之說,邑治與學宮于此,地俱屬巽方,宜得一高閣以聳發其秀。

    于是捐俸鸠工,閣成,名曰鳳鳴,俾諸生課文其中。

    近來日侵月削,八柱孤存矣。

    稍南為胡家山,東北瀕溪曰平山,俗名烏龜寨。

    山形如龜,其巅平坦,可容百餘人。

    賓興之歲,邑人驗墜石之數,為得人之兆。

    邑人聶芳有詩在藝文。

    髅川之大者曰濉江,蓋古縣名綏城,訛以綏為濉。

    其源東出金铙山,北導百丈嶺,文納甯化、廣昌之委。

    昔人詩有雲:岸分雲度三溪水,風靜天涵一片秋雲雲。

     水利 尊道井在東□登雲橋右街半,歲久淤塞。

    清順治十二年,義民甯正卿捐資修濬底面,伐石圈砌,通坊賴之。

    石枧水,詳載前志。

    歲久淤塞。

    崇祯丁醜,令金邦柱重濬,邑人德之,為立祠枧旁。

    孝廉張能恭為之記,載藝文記。

    髅黎公堤濱紫雲溪,起八角樓,下至浮橋頭,計亘半裡許。

    崇祯時,郡司理黎遵指築以護城,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