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綏鎮志凡例

關燈
延綏鎮者,榆溪舊塞也。昔秦開榆中地千裡,大約直抵河南、朔方、北地、新秦中而計之,非專指此。即隋之榆林郡亦然。今之延綏鎮與古異,故槩稱者不書,若榆中男、北地太守、朔方節度使是也。

    延綏鎮明有慶陽、延安、綏德及榆林四衛,皆為鎮屬,故舊志載延、慶兩府及州縣,今皆不書,惟自定邊至黃甫川三十六城堡而巳。蓋州縣各自有志,而慶陽衛今屬之甯夏,即延安三衛亦皆攺軍為民,而無兵馬可紀,故不書者,遵王制也。

    舊志有河套圖考一卷,今套中為本朝屬國,紅山、神木、黃甫川諸市口,往來無間,何此疆彼界哉?合書之者,大一統也。

    延綏兵馬與前代迥異,而猶存有明會典,不敢略者,亦以證今,亦以觀世也。

    文章之事難言矣,而況頌禱之詞哉?故一槩生祠、德政、去思之碑,不書。名宦、人物,久而論定若存者,而加以飾詞,則谀矣,非君子之所樂聞也不書。白唐及今出塞之辭,浩如煙海,将為乎正之?非切榆林及神木者不書。名公奏議,身雖不在此地,而有功德于鎮者不也。

    天有分星,地有分野,故天文第一,地理欠之。天險不可升也;地險,王公之所守也。沿革不同,山川則一。有山川而後有城池,有城池而後有官府,有社稷,有學校,故建置次之,祠祀又次之。建置定而後兵食與,故兵志次之,食志又次之。然不得其人,誰與為守?故官師次之。官以長之,師以教之,人材于是乎出,故志人物。人物者,或出或處,各行其志,而非功名之路也,故選舉志備矣。曆代之廢與,皆存國史,而有闡乎延綏鎮之安危者,則括之于紀事志中,而僭據者附之。太史采詩以觀民風,況政教号合,尤言之行遠者乎?則藝文志不可巳矣,故以藝文終焉。第僻處不毛,聞見鮮陋,有謂予失于冥搜而言之無文者,則以俟後之君子。嘉與後學譚吉璁識